罗世文江门 威远罗氏“大宅门” 《罗氏族谱》背后的故事

2018-0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毛建威(左二)与罗家后人谈罗氏家族历史威远县向义镇观音滩的罗氏家族曾是一个名门望族.罗家人才辈出,除了革命烈士罗世文.罗世泽等人外,还有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抗战胜利后加入中国民主社会党的罗永扬;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并为之而奋斗的罗万蓥;著名工程师.教授,重庆市首届政协委员罗世襄以及植物学家罗世嶷等人."实业为基础,诗书为根本,科第为余事"是罗氏家族的祖训.罗氏家族曾被当朝举人华鸣昌誉为"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地位,朱德曾称赞其"园林.

毛建威(左二)与罗家后人谈罗氏家族历史

威远县向义镇观音滩的罗氏家族曾是一个名门望族。罗家人才辈出,除了革命烈士罗世文、罗世泽等人外,还有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抗战胜利后加入中国民主社会党的罗永扬;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并为之而奋斗的罗万蓥;著名工程师、教授,重庆市首届政协委员罗世襄以及植物学家罗世嶷等人。

“实业为基础,诗书为根本,科第为余事”是罗氏家族的祖训。罗氏家族曾被当朝举人华鸣昌誉为“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地位,朱德曾称赞其“园林、大院,川南第一。”

4月4日,40多万字、共计13篇的《善庆祠·罗氏族谱》面世。这本耗时10年的族谱已是第四次修编,记录了罗氏始祖尚凤以来400余年的历史。

《善庆祠·罗氏族谱》面世

始祖入川,以一挑煤炭起家

一本族谱,便是一个家族的历史。

罗氏家族的族谱记载,罗氏祖先原籍为湖北省麻城县,始祖尚凤因躲避战乱入川,曾居于洞口井石牌坊(今自贡市大安区境内)。明崇祯十七年(1644),二世应桢转迁至新田口(今威远县向义镇观音滩)后,才有了安身立命、休养生息的机会。

《善庆祠·罗氏族谱》的主编罗世存介绍,祖先们肩挑背扛,以一挑煤炭起家,逐渐发展成日后人丁兴旺的罗氏家族。由于威远多产煤炭,自贡又盐业发达,罗氏祖先便把威远的煤炭运往自贡作煮盐之用,由此开启了经商之道。当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罗氏祖先兴办“紫云宫炭船两邦”并任总首,同时将多余资金投入开发盐场,先后开凿经营的有小桥井、骑垇井、坡脚井、海源井等,从而奠定了家族兴旺的物质基础。

对此,原《罗氏族谱》第二卷中有详细记载:“公既以炭业起家,久居高洞,为众商所仰,清乾隆中,任紫云宫炭船两邦总首数十年,遇事勇为,持正不阿。其后因公炭业积资乃兼办盐业,努力推荐,当道知公方正敢为,以公任富义厂总司……”

此外,罗氏祠堂——善庆祠取名也颇有深意。据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主任毛建威考证,“善庆祠”之名取自《周易·坤·文言》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显然,从祠堂之名便可窥见罗氏家族世代传承、生生不息的奥秘。

“众多馆祠中,无论是占地规模、建筑气派,还是家族兴旺、人才荟萃,都首推罗氏善庆祠(俗称罗家大房子)。”这是《威远县志》在“社会风土篇”第四节“馆祠”中对善庆祠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