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茶花女 林纾、王寿昌声泪合译《茶花女》
光绪二十三年(1897),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在福州城外下杭街金皇巷林纾寓所,晦气沉沉,笼罩着一片悲哀气氛。这时林纾的爱妻刘琼姿刚刚去世,他哀痛极深,整日郁郁寡欢。在家人的劝导下,他来到马尾朋友魏瀚住处。
没承想,马尾一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从此他与翻译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位魏瀚,是洪山镇东门村人,同治5年,考取马尾船政前学堂第一期,学习船舶建造,成绩名列前茅,精绘图,制造舟舰。毕业后留在船政局供职。光绪元年(1876年)游历欧洲,光绪三年奉命留学法国。回国后任船政工程处总司造船(总工程师)。
魏瀚住所是一临江而建的小楼,时值初夏,阳光灿烂,凉风习习,莲叶披水,风景宜人,林纾却还是悲情难消。魏瀚正不知所措之时,好友王寿昌来了,他也是林纾同乡旧谊。
王寿昌从巴黎留学归来不久,在马尾船政学堂任教。他在法国留学期间,曾接触并阅读了西方大量文学名著,这次带回了小仲马父子的名著,于是便向林纾推荐《茶花女》一书,王还提议与之合译这本名著,一解林纾忧郁,二则向国人介绍一本好书。王当即把小说梗概叙述了一遍,林纾听后,被故事中的悲苦缠绵情节所打动,眼眶尽湿,他也认为这种爱情故事人间少有,故欣然同意。
王寿昌是福州人,14岁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前学堂制造班,1885年4月以优异成绩被选送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法律兼修法文,后回国任天津洋务局、奉天军署翻译等职,为湖广总督张之洞所器重。民国元年春,他回福州,任福建省交涉司司长,后被排挤,回母校任法文教师。
王寿昌不但精通法语,中文造诣也不错,好置书、练字、写诗、作画,被誉为诗、书、画三绝。他富于情感、好冶游,同情青楼女子,了解她们的曲衷,《茶花女》一书,他读了不知多少遍。所以在口译《茶花女》时,显得特别动情,把马克的心态描述得委曲尽致,听起来如泣如诉,令人同情。
而林纾在笔述中也尤其用心。他以汉语的词汇,写欧洲人的性情,曲曲以赴,煞费匠心,好语连珠,哀感动人。加之夫人新丧,心境凄凉,常被书中人物打动,其译笔融入了对亡妻的思念情愫。一口述动情,一译笔生花,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