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贵李莲英 李莲英、崔玉贵祖籍考
清太监李莲英(前右)和崔玉贵(前左)照片来自网络
自秦汉以降,历代封建统治者均在河间建国、设郡、立府、置州,河间就成为周围地区的政治、经验、文化中心和军事战略要地。因此,河间闻名天下,河间辖区内的人称自己是河间人,辖区以外的毗邻地区的人亦称河间人,同样一些历史史实也如此记载,这就造成了一些史实上的谬误。
如台湾学者所著《历代名太监秘闻》一书中记述明太监魏忠贤时写到:“他是肃宁人(今河北河间县西)……”,当记述李莲英时则直称其:“直隶河间人……”等等。
历史上河间也有太监,但不是一些文史资料记载上的那样。明魏忠贤是肃宁大张庄村人,当地人称魏公张庄;清安德海是南皮人,这均无有什么异议,但有关李莲英和崔玉贵的记述就值得探讨和研究了。
历史上的李莲英和崔玉贵的祖籍均是今大城人。
李莲英祖籍是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崔玉贵是大城县留各庄镇崔张吉村人,但崔张吉曾一度属河间辖也是历史史实。
据《大城县志》载:李莲英(1848-1911),原名英泰,字灵杰,道号乐元,大城县李贾村人,晚清深得慈禧宠信的大太监。幼年家境贫寒,其父李玉曾以修鞋、熟皮子为生(故李莲英有皮硝李的绰号-编者注)。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李莲英9岁净身入宫,在那拉氏懿贵妃门下当差。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京师,火烧圆明园,咸丰帝协后妃逃往热河,李莲英亦随驾前往。1861年,咸丰帝死于热河,晋升为慈禧太后的那拉氏与东太后慈安感到身薄力单,需要联合恭亲王奕訢一起与肃顺等大臣进行斗争。
14岁的李莲英曾冒着风险由热河连夜奔回北京,送信给恭亲王,一举将肃顺等击败,史称“祺祥政变”,通过这次政变,李莲英为他以后的政治地位打下了基础。
李连英“善诙谐、工设置”,“出语不俗,不惹人厌”,“挥霍应酬,深得欢心”。不但慈禧对他器重,就是王公大臣也无不钦佩他的才干。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李莲英随醇亲王奕**到天津海口检阅海军,1888年颐和园工程开工,李莲英充任修建颐和园的总督监。
由于他巧于逢迎,见机行事,每一举动必中慈禧下怀,早在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李莲英即升任首领太监,授四品顶戴花翎;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又晋升为储秀宫总管太监,后任大总管。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慈禧太后六旬大寿时,破例授以二品顶戴的职衔。
李莲英的信条是:“婪财而不猎高官”,固藏身极固,获福最厚,服侍慈禧四十余年,受宠不衰,一些攀高谒贵之徒无不拜倒在他的门下。军机大臣孙毓汶、白云观主持高峒元与他结为异姓兄弟。卫戎都门张勋认他为义父,北洋军阀袁世凯也与他有勾结,这些人依靠李莲英飞黄腾达,李则通过他们大发其财。1900年后的八年中,他仅在宫中的财产计达300多万两。
李莲英在政治上贪而不露,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李莲英支持刚毅、赵舒翘等人,撺掇慈禧假手义和团打击洋人,巩固顽固派的地位。同年,八国联军重犯北京,李莲英和他的嗣子李成武保驾慈禧逃往西安。1908年慈禧病死后,李莲英出宫在北京南花园养老,结束了他的多年的宫廷生涯。宣统三年二月初四(公元1911年3月4日)病死在南花园私邸,葬在北京西郊恩济庄太监公墓。
崔玉贵的生卒年月不详,又名崔治世、崔建堂,大城县崔张吉村人(原属河间县辖)。幼年家中很穷,一家五口在一间屋中安身。由于连年灾荒,难以度命,年仅12岁的崔玉贵就在家身阉净身进京。
崔玉贵先在庆王府当太监,后来宫内成立戏班子,崔被举荐进宫在升平署戏班演戏,在光绪年间升任二总管,授三品衔,亮蓝顶戴,从此得以发迹。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京师,慈禧命崔玉贵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死,随后崔玉贵和他侄子崔晋丰随慈禧逃往西安。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又派崔玉贵回京探听消息,获悉宫内皇妃等均安然无恙,慈禧、光绪帝才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一月由西安回到北京。
慈禧为安抚光绪帝,把珍妃的尸体打捞上来,重新装殓,厚葬,而把罪责加在崔玉贵身上,并削去崔玉贵二总管的职务,撵出宫门。
崔玉贵被撵出宫后,不愿住私宅,则住在立马关帝庙内,与服侍他的徒弟一起种稻劳动,约于民国14年左右因疽发背病死在立马关帝庙,葬在北京西郊太监公墓。
通过以上史实可以证明李连英和崔玉贵的祖籍,亦可为研究清代历史十分重要的历史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