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李海涛:进村入户问村情

2018-04-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农民日报李海涛:去"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抱可贵的精神财富,去"红色故都"重拾攻坚创新的勇气--感谢"江西老区行"!    8月25日,本报记者和解放军报记者邹维荣.经济日报记者廉丹一起入住到兴国县高兴村赖盛文家,体验乡村生活.相较于其他新闻单位,农民日报社记者进村入户采访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要连续几天和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对记者来说,还是第一次.     在到家之前,我们只知道赖盛文家是二女户,同时做好了"吃苦&

农民日报李海涛:去“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抱可贵的精神财富,去“红色故都”重拾攻坚创新的勇气……感谢“江西老区行”!    8月25日,本报记者和解放军报记者邹维荣、经济日报记者廉丹一起入住到兴国县高兴村赖盛文家,体验乡村生活。

相较于其他新闻单位,农民日报社记者进村入户采访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要连续几天和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对记者来说,还是第一次。     在到家之前,我们只知道赖盛文家是二女户,同时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到了之后,才发现赖盛文家过得富足殷实,住的是三层小楼,家电齐全,他本人是高兴村的村主任。第一顿饭就很丰盛,当年被毛主席命名为“四星望月”(由油炸花生米、竹笋炒肉和炒鸡蛋等四碟小菜围着粉蒸鱼)的“天下第一菜”,现在丰富得可以用“众星捧月”来形容了。

在饭桌上,记者们向赖盛文家人及村镇上的两位干部了解高兴村村情。

二女户有保障     赖盛文对记者说,他家虽然是二女户,但是日子过得也不比别人差。大女儿已经出嫁,现在家里住着三口人。高兴村是镇里面的新农村示范村,最近几年村里盖新房的很多,现在全村有60%的农户盖起了像他家这样的小楼,多半靠的是外出务工收入。

    赖盛文家的房子是2000年盖起来的,花了16万元,他说现在升值了能卖到20多万。

当记者问到他家的收入情况时,赖盛文给记者算了笔账:他家一楼用于店面出租,分别租给人开五金和日杂店,每年有7000元的租金收入;他爱人给别人带小孩,每个月有400元收入;因为新房离自家地远了,他家里的四亩多地就给大哥家种了,没要租金;另外还有就是他的工资收入,每个月600多块。

对于工资这一块,赖盛文多说了几句,“我们7个村干部要保证村里5000多人生活的正常运转,要打手机,骑摩托车,费用不少。

现在村里财政乡镇代管,管理很规范,每花一笔钱都要几个人签字。转移支付的5万块钱一方面要发工资,一方面用于办公经费,这点钱不够花。”今年是赖盛文做村主任的第10个年头,已经连任四届了。

他说“在这个位置上收入真低,但是好处是办事能方便点,没有直接利益但有些间接利益。”     赖盛文的妻子刘平连今年53岁了,她说再过两年她就可以领到每月35元的“二女户养老保险金”。

她还给记者看了县里给他们发的“一卡通”,上面罗列了二女户就医、子女升学、工商登记、村干部选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我们60岁时,我们俩每年还可以领到1200元钱的奖励扶助金。

”刘平连补充道。         农户养猪现颓势     当记者问及高兴村的养殖业情况时,镇长助理刘建平重点介绍了该村养猪的情况。

“我们这里每斤猪肉9.5元,比市里面贵好多呢。”见记者面露疑惑,刘建平解释道,“一方面是市里是按瘦肉、白肉和骨头分着卖的,我们这里是囫囵着卖的。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村里的猪少了。

高兴村以前高峰时最多存栏3000多头猪,现在整个村存栏猪只有400多头了。很大的原因是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老人小孩没办法养猪。另外猪价波动也让散户不敢养,很多人养来养去都亏本了,也没有了积极性。

”     当记者问道村里有没有大型养猪场时,刘建平说,大型养猪场污染大,要上污水处理系统投资很大,尤其是对于他们这样的山区来说成本更高。

所以现在是规模发展上不去,一家一户又养不起来。     花卉落户促增收     自2003年第一个占地22亩的杜鹃花基地在高兴村落户后,随着花卉产业在该地区的壮大,高兴村的村民也跟着沾了光。

    “最初合同上规定的转包价是每亩地200多元钱,这两年由于粮价上涨的原因,每亩地的价格已经修改成400多元了。

”赖盛文接着介绍,“另外虽然这部分农民不种这块地了,但我们这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一切补贴仍然都发放到农民手中。”此外,花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户就业,“大家农忙时割稻子,农闲时就到花卉基地打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天20元钱,像工人一样上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