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解读《老子》(书评mp3)
《老子》又名《道德经》,但是内容世人所谓的「仁义道德」完全无关,亦即所论并非伦理学的题材。以三国时代魏国玄学家王弼所注的版本为例,《老子》分为上下两篇,先论「道可道,非常道」,后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于是遂有「道经」(一至三十七章)与「德经」(三十八至八十一章)二篇,合称《道德经》。QuS洱吧下载
在探讨老子学说时,会发现材料最多的是历代的注解与引申。从最早的庄子、韩非等人,经过河上公、王弼,甚至唐玄宗这位帝王,以及宋朝的王安石、苏辙、朱熹等人,无不发表心得,增益老学。但是,《老子》似乎是一面镜子,人们总能藉它照见自己的长相,而未必说得清楚它原来的用意是什么。QuS洱吧下载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者,他所谓的「道」,是指「真实」(更好说是「究竟真实」)而言,亦即要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上,再由此观照人间,安排适当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外开辟了一条路,并且是更为宽广的路。奈何天下人却难以体认他的美意。他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七十章)QuS洱吧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