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器重 陈其美赏识
陈先满
民国元老、同盟会会员邹鲁曾撰有《秋士公革命传略》,其中写道:“先生抱革命之志,名虽不彰,而民国生成,洪宪颠覆,先生之志以酬,实为总理(孙中山)所器重,英士(陈其美)所赏识……历亿万年而不朽。”文中的秋士即黄实,今属我市苍南县宜山镇人,他是中国同盟会骨干,与孙中山、陈其美等交往密切,是陈其美《致黄兴书》的起草人,孙中山与宋庆龄爱情的见证人,曾任陈其美秘书、孙中山总统府机要秘书、民国初司法部次长等要职。
任教乡里 投奔革命
黄实,原名黄树滋,1880年出生于宜山镇黄良村一户书香门第,四岁丧父,全赖寡母陈氏以针线收入抚养成人。从小母子相依为命,聪颖好学的他,不负母望,曾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任由同乡殷汝骊创办的平阳县金乡镇卫西初等小学堂教员。光绪末年,受乡里推荐赴杭州受试,崭露头角,为时人所赏识,遂留钱塘高等小学任教。次年回温,应省立十中(今温州中学)校长刘绍宽之邀,任监学兼国文教员。
黄实从小就关心国事,每谈及清廷腐败,便义愤填膺,以为非革命无以救中国,遂加入孙中山的中国同盟会,鼓吹民主革命,并奔走江浙一带,联络同盟会会员,策划起义。宣统三年(1911)10月辛亥革命后,黄实特重回家乡,任平阳县立高等小学校长,组织平阳同盟分会,不断启发乡人爱国观念。
避难日本 追随国父
民国二年(1913),袁世凯窃取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位,建立北洋军阀政权,孙中山发表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几百位革命党人包括黄实追随孙中山,被迫东渡日本避难,衣食无着,处境困迫。1914年7月,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集资创办私立政法学校,别称“浩然庐”,收容流亡者及革命党人子弟,发津贴供养他们生活。黄实在这种情况下进了该校,并逐步成为革命骨干,并结识孙中山的得力助手陈其美(字英士)。自1914年始至1916年短短两年内,黄实与孙中山单独见面有20多次,陪陈其美与孙中山一起共商国是的次数更多,今《孙中山全集》中就有1916年1月25日孙中山给黄实的信。
而鲜为人知的,黄实还是孙中山与宋庆龄浪漫爱情的见证人。据黄实后裔黄运特先生从《日本秘录》中挖掘到的史料显示,1913年8月宋庆龄在美国韦斯利安女子学院毕业后,至日本看她父亲宋耀如和姐姐宋霭龄,时近半百的孙中山与刚20出头的宋庆龄一见钟情,但因年龄相差悬殊,遭到宋氏全家的竭力反对。但孙宋两人不顾反对,于1915年3月私订终身,只等孙中山办好跟原配夫人的离婚手续。在这一段时间里,由于陈其美生病住院,不便外出,黄实陪同孙中山,与宋氏父女交往尤其密切,见证了孙宋两人爱情的发酵滋长。
交好其美 参与国是
在中华革命党要员中,黄实与陈其美交谊最为深厚,而因为追随陈其美(英士),他遂改名为黄实,字秋士。陈的许多机要文件,如《讨袁通电手稿》等,都出自黄实手笔,日本密录指名道姓称他为“陈其美的秘书”。民国4年,因孙中山与黄兴政见不同,陈其美为了劝和两位,让黄实代笔,写了《致黄兴书》,意在让黄兴以革命大局为重,跟孙中山和好。此文发表后,加强了党人的团结,促进了各地讨袁行动的开展。这封洋洋五千字的书信,成为国民党史上一份重要文献,后被孙中山收入他的《建国方略》一书。
期间,陈其美被推为中华革命党党本部部长,而黄实负责管理留守处,与蒋介石、戴季陶、朱绍良均为陈其美的左右手,因为这种渊源,后来黄实之次子黄一亚,得到戴季陶、朱绍良的栽培。蒋介石并对黄一亚说:“革命后代,不要辜负你父亲的期望”。1915年1月,日本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此即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当年4月,黄实向居住新加坡、美国的中国侨民寄去印刷品,表明中华革命党对《二十一条》的立场,这成了后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之一。
民国五年(1916),陈其美回国,袁世凯贿通军阀张宗昌,派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于5月18日在日本人上田纯三郎的上海寓所将陈其美当场枪杀,黄实闻讯捶胸顿足痛哭,深恨自己当时未能追随左右,先后写了“薪胆痛婴心,公是会稽勾践;河山愁举目,我悲江左夷吾”等两副挽联,并指天发誓,要继承陈其美未竟革命事业。
司法次长 英年早逝
同年6月,袁世凯病逝,帝制取消,孙中山与黄兴先后回国,黄兴旋即病逝,政局依然被北洋军阀把持,孙中山遂回广州。民国八年(1919),孙中山电召黄实到大元帅府任机要秘书。民国十年(1921),广东革命政府成立,黄实又兼代司法部次长及国民党党本部主任,辅佐孙中山筹划北伐,很受器重。同年9月12日,黄实积劳成疾,病逝广州大元帅府任内,年仅41岁。
黄实病逝后,孙电召黄实之弟黄仲谦至广州大元帅府面晤,并派居正、戴季陶、朱绍良运送灵柩至黄实故里安葬,墓碑由时任北京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亲笔题字。同族乡贤黄菽民挽联云:“参笔政军政财政,亲创共和,后克强(黄兴字)又弱一个;羡工诗工书工画,自成名家,与公望(黄公望)同足千秋”。其人被当代《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苍南县志》《平阳县黄氏志》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