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虎将军记述国土防空最悲壮的一段:为追击P2V一晚损失2机牺牲8人

2017-05-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虎将军记述国土防空最悲壮的一段:为追击P2V一晚损失2机牺牲8人      林虎中将,是中国空军中的传奇人物,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毕业于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曾驾驶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团长在朝鲜战场上曾击伤击落2架美国战机;1958年国土防空作战中指挥部队空战,一次击落台空军飞机2架.击伤1架.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1994年10月退役.图片:拥有俄罗斯血统的林

林虎将军记述国土防空最悲壮的一段:为追击P2V一晚损失2机牺牲8人

      林虎中将,是中国空军中的传奇人物,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9年毕业于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曾驾驶战机飞过天安门上空;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团长在朝鲜战场上曾击伤击落2架美国战机;1958年国土防空作战中指挥部队空战,一次击落台空军飞机2架、击伤1架。

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1994年10月退役。

图片:拥有俄罗斯血统的林虎年轻时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曾经被友军以为是美国人。

      林虎中将在中国引进苏-27战斗机项目中发挥中关键作用。1997年8月24日下午,已经年逾70岁的林虎将军亲自驾驶苏-27UB战斗机进行测试飞行,并在飞行过程中做出了"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可以说,林虎中将是一位战斗机飞行员出身的空军高级将领,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作战中都取得了卓越的战绩,其本身的经历正是共和国空军从弱变强的时代缩影。

图片:林虎将军在苏-27战斗机的引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中央穿大衣者)。

      晚年的林虎中将著有《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新中国二十年国土防空作战回顾》一书,全面回顾了国土防空作战时期中国空军健儿的奋勇搏杀,特别是将长达十多年的夜间防空作战进行了深入剖析,让我们对解放后我军防空作战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

图片:林虎将军所著的《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新中国二十年国土防空作战回顾》是研究新中国国土防空作战的重要资料,另有英文版发行

      书中不但有我军发挥聪明才智,改装技术装备,击落敌机的战例,也罕见地公布了在国土防空作战中,为了拦截敌机而牺牲的飞行员的故事,在感受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同时,也让读者真正认识的防空截击作战的复杂和艰苦,并不是一般人认识的战斗机上天了就能够将敌人轰炸机、侦察机打下来。

      其实从抗战期间的重庆、成都防空作战,到新中国后的国土防空作战,对轰炸机和侦察机的截击行动都是非常艰辛的。所以在那时有“防空防空,十防九空”的自嘲。

图片:中国空军米格-17ПФ夜间战斗机,先后有70余架米格-17ПФ战斗机装备我军部队,这是空军航空兵部队首次拥有装有机载雷达的截击机,但航程短,留空时间短都影响了截击效果。

      比如书中就有这样的数据:空军就1957年防空作战情况给军委的报告说到,今年以来(到12月25日止),侵扰大陆的敌机共1105批3029架次,其中侵入大陆纵深的共53架次大型飞机,这53架次飞机一架也没有击落、击伤。

特别是11月20日晚,一架敌B-17G大型侦察机侵入大陆,经过九省地区,一直窜到石家庄附近,在9个多小时的骚扰过程中,没有将其击落。周恩来总理专门批示要求空军彻查原因。

      在防空作战中,未能给入侵的敌机以应有的打击,在国内外均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图片:我军早期的国土防空作战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说明防空截击作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战斗机飞上天打一梭子炮弹就解决的。

      林虎将军还回忆了,为了在夜间发现敌机击落敌机,空军将图-4战略轰炸机和图-2轻型轰炸机改造成夜间截击机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其中,图-4轰炸机是苏联仿制的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建国初,斯大林向中国赠送了10架这种大型轰炸机。在国土防空作战期间,空军提议将图-4轰炸机改装成夜间截击机,因为其长达6小时的留空时间和巨大的机体可以满足截击P2V侦察机的需求。

图片:中国曾经将图-4轰炸机改装成夜间截击机,只是由于红外瞄准装置精度太差,在接敌后并未将敌机击落。

      为此,空军将原来轰炸机上用于对地面轰炸的“钴”雷达天线装在飞机前上部的炮塔上,用于对空搜索。在射击员的位置上安装红外瞄准镜,可以发现并对3公里内的目标进行射击。把炸弹舱改装为空中指挥所,安放3张指挥桌以及“钴”雷达的显示器。

      在机内指挥所中,设1名指挥员、2名领航员、2名标图员。这种飞机先后改装了3架,被命名为图-4П。

图片:空勤人员在图-4П轰炸机炸弹舱改成的空中指挥所内,有早期预警机的雏形。

       中国空军图-4П飞机以沧州机场为中心,先后到沈阳、广州等地机动作战,参加了20余次空中截击P2V侦察机的战斗。尤其是在1960年12月19日晚,图-4П飞机在渤海湾发现并拦截了一架P2V。两架都是大型飞机,互相缠斗了十几分钟,我机开炮打了250发炮弹,由250高度打到几十米,但由于红外瞄准具精度较差,未能击中敌机。

图片:图-4战略轰炸机拥有4个机身遥控炮塔和1个尾炮塔,共有10门23毫米机炮,改装成夜间截击机主要依靠这些重火力炮塔。

      当夜起飞的第二架图-4П飞机又于敌机缠斗了十几分钟,而当这架敌机返航时,在山东临沂东北又遭到我第三批起飞的图-4П的截击,双方缠斗35分钟,我机连续开炮,使敌机多次使用无线电告急。由于可见大型飞机改装的夜间战斗机对敌大型侦察机仍然可以造成较大威胁。

图片:台空军P2V电子侦察机。

      林虎中将还回顾了在国土防空作战中牺牲的战友,并深刻分析作战失利的原因。

      比如1958年3月13日夜,在截击B-17G侦察机的战斗中,先后损失米格-15比斯型喷气式战斗机、米格-17ПФ夜间战斗机各1架,飞行员杨玉江同志、王国山同志牺牲;1960年10月21日,为拦截敌1架P2V侦察机,我空军共出动米格-17ПФ夜间战斗机13架次,其中1架米格-17ПФ夜间战斗机在低空追击射击时撞山,飞行员张汉民同志牺牲;1960年12月17日,为拦截1架从韩国群山机场起飞的P2V侦察机,1架米格-17ПФ夜间战斗机不幸坠海,飞行员张福祯同志壮烈牺牲。

图片:台空军B-17G侦察机也曾经深入大陆侦察。

      而最惨烈,也是教训最深刻的,是1960年11月19日夜,为拦截一架P2V侦察机,2架由图-2轻型轰炸机改装而成的夜间截击机,在先后截获目标并开火或准备开火的情况下,相继不幸撞山,这一夜损失了2架图-2飞机和机上全部的8名飞行员。

图片:夜间截击作战危险复杂,需要多人共同完成战机的操作,二战中德军很多夜间战斗机就是从多人制式的中型轰炸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当时,为了让螺旋桨轰炸机图-2能够执行夜间截击任务,进行了三方面的改进:

      一是把米格-17ПФ夜间战斗机上的РП-5截击雷达安装在图-2飞机的机头;

      二是把前舱后座改为第二飞行员位置,并把雷达显示器和火炮操纵按钮电门安装在这里,由前座飞行员驾驶飞机,发现目标后由后座飞行员操纵开火,另外,中舱仍然是通信员,后舱取消尾机枪手,改为导航员,安防一个小标图座;

      三是在机翼上换装2门23毫米机炮,每门炮备弹200发。

图片:图-2轰炸机采用4人飞行制式,机体也有较大空间用于改装。

      共有3架飞机改装完成,被命名为图-2П。由空25师74团飞行第2大队驾驶3机执行夜间截击作战。这是全师尖子大队,飞行员都是最精锐的。

      林虎中将书中纪录。2大队担任夜间截击作战任务后,两年多转战各地,却没有发现敌机和开炮的机会。部队中普遍存在急于求战的思想和“战则必胜”的盲目乐观情绪。

图片:中国图-2轻型轰炸机,在此基础上自行改装了3架图-2П夜间截击机。

      有人说:“敌机来了,上去就把他打下来”,炮弹打光了还要撞下来。还有人说:“遇到敌机,你把眼睛一闭,我按住炮钮就不放”。因为飞机改装后,火炮炮口位置就在前后舱飞行员之间,开炮瞬间容易造成飞行员眼睛致盲,因此有“你眼睛一闭”的说法。

      林虎将军认为这与夜间截击作战需要的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的精神是相违背的,是造成严重事故的隐患。

图片:中国空军图-2轰炸机,注意这张照片是原23师69团,而非改装为夜间战斗机的空25师74团。

      果然,1960年11月19日晚,是一个黑沉沉的全暗夜。在20时50分左右,大队响起了战斗警报,敌P2V侦察机从安徽阜阳方向向河南入窜,地面指挥所命令李学增副大队长和尚德赞大队长的2架图-2П飞机立即起飞,分别到周口、许昌空域待机。

首先是李学增机组,在地面指挥所的引导下进入了敌机尾后4公里左右,地面雷达即遭到敌人电子干扰,丢失目标。等目标再次出现在雷达屏幕上,P2V已经出现在许昌空域。

图片:美国P2V“海王星”电子侦察机,是由P-2反潜机改进而来的专用电子侦察机,拥有较强的电子干扰能力。可以说十多年的夜间防空作战有一大半时间是考虑如何打下P2V的。

      此时地面指挥所命令李学增机组飞向新乡空域待机,转而引导另外一架尚德赞机组接敌。当尚德赞机组进入P2V飞机尾后2公里时,机上的РП-5截击雷达截获敌机,遂咬住目标不放。

      P2V发现近距离有飞机接近,于是立即释放电子干扰。但尚德赞机组从密密麻麻的杂波中识别出了真目标,紧紧咬住不放。P2V随后有进来大范围的机动飞行,但仍然没有甩掉图-2П飞机。

图片:中国技术人员将米格-17ПФ夜间战斗机上的РП-5截击雷达搬到图-2的机鼻中,使其拥有夜间截击作战的能力,该雷达在战斗中多次截获P2V的雷达信号,但由于抗干扰能力较差,在电子干扰情况下效果不佳。

      当图-2П飞机即将开火时,P2V先进的雷达发现前方有一座大山(后来发现正是少林寺所在的嵩山,海拔1440米),敌机遂立即向山峰飞去,在临近山峰前突然跃升越过山峰顶向前飞。而尚德赞机组此时飞行高度保持在900米,继续按照雷达显示器上的标志跟踪敌机,其实此时雷达上显示的已经不是敌机而是山峰。

      于是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图-2П飞机来不及拉起,撞在嵩山山峰80米处。机组成员大队长尚德赞同志、前座飞行员晁中学同志、空中通信员杜炳良同志和空中领航员邱业兴同志不幸壮烈牺牲。

图片:中国空军图-2轰炸机。

      这架P2V摆脱拦截后,继续向我腹地渗入并回窜。23时7分,地面指挥所命令第三个机组赵永寿机组起飞,在鲁山方向拦截敌机,并命令翁文辉、谭国驷机组起飞追击。

      当赵永寿机组的图-2П飞机接近至敌机1公里时,机上РП-5截击雷达受到雷达干扰没有发现敌机,地面指挥所命令盲射,战机开炮后地面指挥所即失去了与其的无线电联系。事后发现,飞机已经坠毁在了叶县西南25公里海拔300余米的小山上。飞行员赵永寿同志、王秀玉同志、领航员唐路义同志、通信员刘建强同志壮烈牺牲。

图片:被中国战斗机追击的P2V电子侦察机。

事后调查发现,飞机上的23毫米机炮的炮弹全部打光,据此判断,飞行员在接到开炮命令后,即操纵飞机带下滑角开始射击,由于前后座飞行员位置在炮口附近,受闪光和震动的影响较大,以致短时间内看不清仪表和雷达,等发现高度低时来不及拉起而撞击地面,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发生。

图片:图-2轰炸机的前舱前后飞行员。在1960年11月19日晚,在截击P2V侦察机的战斗中,有2架图-2飞机撞山坠毁,8名烈士壮烈牺牲。

      在同一个夜晚,2个半小时内,连续发生了2次战斗事故,损失了2架飞机,牺牲了8名飞行员,对我军夜间截击作战教训深刻。从此,图-2轰炸机再也没有作为截击机使用过。而随着萨姆-2地空导弹的引进,使国土防空作战进入了导弹时代,也使夜间防空作战有了更加安全的武器。

      当趾高气昂的敌机再次进入中国领空时,迎接他的就不再是老式的螺旋桨飞机了,地空导弹以地制空,将这些空中飞贼钉死在漆黑的夜空之中!

图片:萨姆-2地空导弹的引进,使中国空军终于有了一种安全而有效的夜间截击武器。中国的领空再也不是敌人侦察机随便来去的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