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西成后人 【我是达人】周祠与周西成
位于合江县九支镇的周祠建成1928年7月(民国17年),系民国时曾任贵州省省长,贵州省主席,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的周西成为母亲修建的家祠,与泸州市中心的白塔为南宋泸州安抚使冯楫一样,都是儿子为母修建的,让后人禁不住称颂古人的孝心。
周西成本贵州省桐梓县人,民国15年周母病故,为了安葬母亲,周西成请阴阳踏地,从桐梓选至赤水,最后选中赤水河对岸的“安居坝”,人们说这儿不仅是“风水宝地”,还有入土安居的意思,周祠也就建在了这儿,可惜这风水宝地没有保佑孝儿西成长寿,民国18年即周祠建成后的一年周西成与滇军作战中,胸部中弹,被抬过打邦河时落水殒命,年仅36岁。
周西成故去后极备哀荣,全省民众合请公葬,国民党最高层领袖蒋介石、何应钦、宋子文、孔祥熙等均亲笔题赠像赞、挽联,对周赞誉有加,蒋介石更为其墓撰书华表中联为“屈指数英雄使君是边陲健者;此间留祠墓父老思阃外将军” 其丧葬奠排场之铺张,为贵州历史上罕见。
如此大排场的丧葬不免让人好奇他生前到底有何作为,看他的简介后发现他确实一位以特立独行着称于世,以叱咤风云傲啸于大西南,以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享誉于黔疆的传奇人物。并且没有除了用人喜欢用桐梓人以至当时人戏称“内政方针,有官皆桐梓;外交礼节,无酒不茅台”外,没有太多负面评价。
他是军阀出生,在北伐军兴洞悉北洋不能久,乃通恰于蒋公,得贵州省主席,后在蒋介石下野时也能看清形势,对李济深说“彼此次下野,或不久复职。
蒋之为人,有仇必报。故须趁早布置。”可以说对时局看的通透。 而让周西成至今仍为贵州人民称颂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卓越眼光和在民生民本方面的作为,一句贵阳话“说不完的周西成”道出了民众对他的崇敬和他的卓越功绩。
周西成在执政期间除了肃清匪患、整顿财政、惩治贪腐、防患兵灾外,更做到了很多第一,如修建了贵州第一条公路,创办了贵州第一家机器工厂,购买了贵州第一辆汽车,点亮了贵州第一盏点灯,首次提出“贵州大学”的名称,兴办多家企业等一系列功绩。
贵州也被国民政府褒扬为“南黔北晋,隆治并称。” 下面来一段小插曲,视建筑公路为“开贵州之生路,辟全黔之利源”的周西成,主持修筑了最早的公路,先后动工贵赤线、贵西路、贵南路,从1926年8月至1930年6月,近四年的时间内,“共计修的马路有二千余里,修筑桥梁,大桥十座、小桥140余座。
”这在地理条件恶劣的贵州而言可以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贵州第一辆汽车,也是周西成专门从香港够来的,因地形条件限制拆散后人挑马驼进来再重新组装的,他让这辆汽车在贵阳郊区的示范路上一圈一圈的跑,让贵州的官民感受现代的气息,周西成还高兴的对卢焘说:“卢老,自己修路,自己坐车,心安理得!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坐在车上的周西成意思风发的样子。
为防止撞到行人,他还亲自制定了交规“汽车猛如虎,莫走路当中,若不听劝阻,轧死无告处”,可谓简单直白。 在对周西成有了大致了解后,我们把目光回到周祠,到周祠后发现虽建筑主体完好但里面的物件全无且,百度君说的精美木床,各大名家字画全都不见踪影甚至连祖宗牌位都不知所踪,内部木板也多处松动安全存在隐患,因此目前尚未对外开放,还种满了各类蔬菜,我也是和看门的老婆婆磨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放我进去,从这事儿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很多时候路就在正前方,我们却总是不愿意正视问题或收起自己的小脾气,而企图通过舍近求远的方式的来解决问题,在绕了一大圈后发现其实面前的路只是看起来坑坑洼洼,但只要几大步就能跨过去。
面对问题还是勇往直前最好了。 周祠,占地11153平方米,建筑面积1052平方米,主要由前面大门、中间主体祭堂、右侧是神厨、左侧三个四柱粮仓四个部分组成。大门沿用了中国传统的牌坊式建筑风格,刻有“越萌长依”寓意更甚荫蔽长久的依托。
因为留法人员设计,主体祭堂借用了外国的塔式造型,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其建筑布局基本继承了朱熹《家礼》中的建祠模式,即大门——祭堂——寝堂,建筑风格与传统祠堂大有不同,看起来像是小洋楼,不过看到实物相信大家肯定会称之为大洋楼的,楼下为为祭堂,楼上为寝室,房前为两颗高大的黄果兰,在树木的掩映下,周祠显得更加神秘庄重,不过要注意安全,因为在我感叹完这树真好后大概3分钟后一阵风来,一大根树枝就断了,还好我没有在树下,不然肯定不止被砸晕。
祭堂正中有五级半圆形如意踏道,堂前有廊,立有6根副阶檐柱,柱础上分别刻有一对石狮、仰莲瓣、蟾蜍等。
综观祭堂,柱下有础,柱顶檐下有浅浮雕装饰,柱间拱顶相连,并饰浅浮雕山水画或神仙造像。窗为可拉动式木百叶窗。寝堂均有藻井、浮雕“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及太极图等图案。 虽内部珍宝全无只留下主体建筑,但因建筑本身美且天气很好,而且蓝天白云天气极好我也不悔此行,只是遗憾那些珍宝是不是都被毁啦。
与神橱相比,我更喜欢粮仓,石头建造,防火防灾,外形线条流畅,很有观赏性,现在看守的老婆婆住在里面,相信肯定是冬暖夏凉。
在我的概念中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是没有人住的,所以很疑惑为什么周祠楼上是寝室,还好百度君为我解惑,“祠堂”这称谓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的祠堂均为墓所的墓祠。自南宋朱熹著《家礼》立祠堂之制,始称家庙为祠堂。
于是各强姓望族纷纷建祠立庙,宗祠遍天下。对周西成而言,建此周祠体现体现他的孝心,也彰显了他的实力。 之前看图片的时候觉得太独特太美丽,但当我真正走到它面前时还是忍不住被震惊,当然有我见识太少没有见过类似建筑的缘故,也因为它确实不负百度上介绍的“其建筑风格在川南未闻同类者”。
不过怎奈对建筑了解不透,文字功底也欠缺,确实写不出周祠的美,只能感叹此行不憾,小伙伴们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哦,不过要做好进不到门还有被两条恶狗吓到的的思想准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