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尚李非列 解迷飞尚系系列之四:李非列印象

2017-07-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年出生的李非列祖籍广西梧州,1991年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离校时,口袋里仅剩10元钱.2000年,飞尚开始投资实业.截至2004年底,

马年出生的李非列祖籍广西梧州,1991年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离校时,口袋里仅剩10元钱。

2000年,飞尚开始投资实业。截至2004年底,飞尚系在国内控股、参股及托管的企业合计工业产值达百亿元,上缴国家和地方政府税收总额超过7亿元。李非列个人资产也达70亿元之巨。

从10元到70亿元,一介书生李非列仅仅用了14年的时间,李非列的资本原始积累也因此变得更加充满悬念。

1995年至1997年,期货市场行情曾经异常火暴,李非列一夜暴富也许与此相关。但是,初出茅庐的李非列到底从资本市场淘出多少财富,至今仍无人知晓——也许李非列的资本史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

李非列向来以低调、神秘示人——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但他的某些低调之举让很多人都难以理解。

敖新华说:“萍钢支撑着萍乡财政的半壁江山,在萍乡经济中举足轻重,但作为萍钢的一家之主,李非列却很少与当地政府领导沟通,这和一些企业老总动辄就是政协委员、人大代表迥然不同。”

一直拒记者于千里之外,但李非列并没能逃脱舆论跟踪,关于李非列及其飞尚系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对此,李非列总是视而不见。

据说,李非列如此低调处世,意在维持家人的安定生活,这正是南中国商人的一贯作风。

贪婪的老板还是仁义的雇主?

根据市场学原理,老板的贪婪自有其深刻的动因,所以,贪婪有理。但如果一个老板处处仁义,则有悖常规,李非列也许算是一例!

萍钢所在地原是萍乡市的郊区小镇,脏乱不堪。为“还绿水青山于民”,公司领导要耗1.7亿巨资修建娱乐休闲场所,李非列欣然应允。一个民营企业老板如此让利于民,实不多见。

改制初期,李非列拿出两个亿资金给萍钢管理层入股,基层员工也纷纷“跟进”,从此,除了丰厚的工资外,萍钢的职工每年还有两次不匪的分红,很多“老萍钢”都说这是人生第一次,想都没敢想!

对李非列而言,恒鑫集团算是个“烂摊子”,斥资2亿仍亏损不止,记者都为之沉重。 “仅职工医院与职工食堂,每年都要分食巨额企业利润,但考虑到职工生活的方便性,李非列从来都不要求剥离。” 恒鑫副总经理程满福如是说。

“改制后,公司还补发了拖欠三年的独生子女费。”要不是一个女职工亲口说的,我还真不敢相信。

“他带着一副文质彬彬的眼镜,对人很和蔼,更像个儒雅的大学老师。”每个员工似乎都对记者说过这样一句话。

资本大鳄还是实业巨子?

李非列的传奇,更多地还是来自他的资本运作。

李非列在资本市场上的第一桶金淘于1992年。当时,他与深圳鸿华集团有限公司的外籍同事们募集资金100万元人民币去海南投资股市,收购了一只未上市股票——琼能源。但终因上市为果,股价一路下跌,李非列被严重套牢。后来,随着南巡讲话以及海南第一批股票的正式上市,琼能源上市后每股迅速涨几十倍,李非列获利几千万。

1994年,李非列和他的境外同事成功操作海南中纬农业资源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公司上市名称为中国资源有限公司。随后,李非列又跟随海外基金投资美国纳斯达克高科技板块,并获利颇丰。据说,李非列在国外市场上最成功的一次投资,股票获利达90倍,持有时间达6年——这也许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据一个曾经追随过李非列的投资者说:“李非列在资本市场上也有过失败的时候,曾经在一次严重失利后,他跑到殡仪馆去寻求心理平衡,因为,看到别人死了,而自己还活着,自然就能获得一种心理平衡。”

2000年,李非列和飞尚的几个股东在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还在1900多点时,就从国内资本市场迅速撤退,抛空手中所有股票。此时,离大盘最高点还有200多点。据说,李非列的判断是:那时,国内资本市场市盈率过高、法人股即将流通,创业板即将成立,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将使中国的证券市场风险高企,必须迅速脱离。

也就是在2000年,李非列随即开始了实业投资。但迫于一没经验、二没人才、三无社会背景,李非列就选择了并购,到处跑马圈地。

李非列经常这样形容:一桌饭,本来是10个人吃,但后来一下子又来了40个人,此饭必将成为最稀缺资源——这就是李非列的资源稀缺说。

所以,李非列经常会到处探寻矿产资源,手下称其为“高级业务员”。而王根银最有体会:“蒙古探矿经常会车路不通,李非列就弃车而行,早出晚归。”

“以借壳或IPO方式,把国内优良企业推介到美国及香港证券市场上市,充分利用飞尚的海外资本市场资源,为实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融资平台。”据说这是李非列的两年计划。

这个“两年计划”也许正是飞尚系赢利模式的体现:收购实业,然后通过机制转变、加强管理并注入增量资金来盘活企业,业绩做好后再到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寻找资本绩效的飞跃,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

以实业投资为主,以资本运营为辅,飞尚系赢利模式决定了飞尚系的投资必须是一个长期行为——李非列要走的路还很长!

由李非列说开去......

像是一阵黑色的旋风,一时间,众多媒体都对飞尚系架起了“长枪短炮”,极尽口诛笔伐之能事。而作为飞尚系的掌门人,李非列首当其冲。

各种版本的“传说”层出不穷,似乎李非列前世不食人间烟火,今生与温情无缘,也似乎李非列昨天的资本积累充满血腥与污浊,今天收购的企业会顷刻变卖成私人家产。

毫无疑问,媒体已将李非列强加上一层神秘,而这层神秘却暗藏恐怖。

李非列印象如此之差,是果如媒体所言,还是媒体在施加刺激、竞争对手在逼其就犯?或者有恶意之人故意加害?

然而,记者调查的事实却令我们感动。

作为一个不事张扬的民营企业家,李非列在从国家资源危机的角度出发,用一种更加深远的产业战略进行海外扩张,略赋予了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以一种新的思维与价值取向——这是一个极具魄力的实业家、一个极具智慧的爱国者!

无论是从中国经济的今昔对比,还是从世界经济的理性分析,我们都应该看到,这样的民营企业家应该得到我们更多的支持与保护,因为他们需要成长,需要壮大,需要借助我们的民族力量、民族之魂,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强者的位置。

我们应该看到,在2004年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14家上榜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国有企业。但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企业体现的只是国家的财富。通过行政力量,将众多利润丰厚的行业资源划定给某些企业经营,企业依赖的还是政府。

靠行政命令“攒”起来、靠行政垄断“发”起来的企业,终将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遭遇来自世界各国的种种打压而困难重重。因此,迅速崛起与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才是中国经济腾飞不可缺失的经济群体。

我们无法预测他们能否进入世界500强,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智慧与雄心,也许,我们可以为他们铺平一段道路,可以少一些责难,多一些理解,因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实在太曲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