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培工程院 [工程院士]75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
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行政工作主要负责人,刘德培同志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员工在科学研究、医学教育、临床医疗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在他与院校班子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实化教育,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开展了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办学,探索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模式;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争取到“生命科学与医学创新平台”985项目;强化创新意识,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积极组织和承担了“重大疾病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组织争取到大批基本科研业务费和修缮购置经费支持,极大改善了科研基础条件,增强了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医院建设与发展;积极与国外和境外各有关机构建立和不断加深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院校在国际上的影响。
自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以来,刘德培同志协助徐匡迪院长开展工作,分管工程院出版和学术等方面工作,负责联系医药卫生学部及工程管理学部,协调医药卫生学部及全院院士等工作;起草并主持医药卫生学部“建立并完善我国医药卫生体系‘十一五’计划咨询项目”及“重大传染病防治战略研究”等课题。
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刘德培同志积极投身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基因调控和基因治疗研究,包括分化与发育的基因表达调控、转基因动物与疾病模型、基因转移与基因治疗等研究。
近年来承担了科技部863、973、“九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在胎儿型珠蛋白基因重新开启表达与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和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研究中,发现马利兰可显著增强成年贫血恒河猴与β地贫患者胎儿型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发现HS2是β基因红系增强子及其关键部位NFE 2/AP I位点;发现不同长度的红系增强子在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中增强β基因的表达;发现TC1转座子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生高频倒位;证明基因座控制区与近端调节元件共同指导β珠蛋白基因簇的发育调控;建立了βE与b41/42基因、BAC介导的a/b-珠蛋白基因簇和人载脂蛋白AI/CIII/AIV/AV基因簇三类转基因动物模型;用杂合寡核苷酸介导实现了β基因定点修复。
刘德培同志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和团队建设。迄今为止,共培养博士生50余名。由他领导的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于2005年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2006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刘德培同志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和大型科技项目,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主持“人口与健康”战略研究,还主持国家医学科学数据共享体系的开发建设工作。
刘德培同志1991年被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3年被评为“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原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中青年人才基金,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被评为“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1996年获卫生部杰出科技著作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获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刘德培同志现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生物医学工程联合会执委(IFMBE),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遗传学分会会员,美洲华人生物科学会会员(SCBA),美国血液学会会员(ASH),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届、第二十二届、第二十三届理事、第二十四届常务理事,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高等医学教材指导委员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