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量少、精品的嘉靖通宝市场价格猛涨(图)
明代嘉靖年间开始铸钱,为了纪念开炉,铸造了一枚直径达57.8厘米的“嘉靖通宝”。此后,“嘉靖通宝”规定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千钱重七斤八两。钱币已楷书为书体,市场上出售的一枚普通的嘉靖通宝价格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精品、存世量少的价格就无法估计了。
“嘉靖通宝”平钱先铸,为楷书体、直读,有多种版别,最明显的是“靖”字左偏旁“立”字,有“斜立”和“正立”之分。 除了平钱之外的都是补铸。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工部补铸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各三万枚。这四种钱都是背纪重钱,也就是钱的背面有此枚钱币的折算价格。背文分别为“二钱”、“三钱”、“五钱”、“十”(十钱折合一两)。而普通的平钱是无背文的,就是俗称的“素背”。背文钱现在都是稀少之物。其中背“二钱”者最少。
“嘉靖通宝”初定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千钱重七斤八两。到嘉靖四十三年时,改为每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千钱重八斤。此外嘉靖通宝钱开始采用黄铜铸钱,同时为防止私铸,还提高了铸钱工艺,铸造出火漆、镟边、金背等钱,火漆就是二次溶炼。旋边就是用旋车锉磨边缘,金背是指经四火熔炼之黄铜,俗称“四火黄铜”。嘉靖通宝钱大都为小平钱,仅在二十三年时,令工部宝源局仿洪武钱五等式铸小平、折二,当三,当十大钱,于钱背穿右侧铸:“ 二钱、三钱、五钱及一两”,一两钱穿上再加铸“字十”,此套钱为记重钱,各只铸三万,且并未流通,只为充实内库。因为并未流通,因此传世也少,传世品中有一背穿右直书“一钱”的记重钱,为孤品。
嘉靖通宝价值分析
价值分析 嘉靖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10元 世宗嘉靖七年铸。仿洪武钱制,分为五等,小平径2.5厘米,重3--4.5克,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3厘米,折五径3.9厘米,当十径4.5厘米,重24克以下。钱文楷书直读,除光背者记重有:二钱,三钱,五钱。记值有:一两。存世平钱较丰。
嘉靖通宝楷书折二背“二钱” 65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三背“三钱” 5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五背“五钱” 5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十雕母背“十一两” 无定价
嘉靖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 200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十大观改范 2500元
嘉靖通宝楷书折二十光背 6000元
明世宗嘉靖六年开铸“嘉靖通宝”,为光背小平钱,真书直读,但含有隶意,此钱存世较多。在铸行方面,朝廷先下诏命令两京宝源局开铸此钱,并令工部按照永乐、宣德时铸钱标准在其它四省开铸,铸量比永乐、宣德时略有增加。
“嘉靖通宝”特大铜币的来龙去脉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洪武“、“永乐”、“宣德”、“弘治”、“嘉靖”等明时所铸之新旧钱币,同时于市面流通,因其比值不同、重量不一;且纳税只收嘉靖钱币,以致民间私铸钱币与官币抗衡,造成金融秩序混乱,铜价飙升。而此时京局铸币又“得不偿失”,使国家财政一时处于困难境地。
为此,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皇帝下诏①:“云南地僻事简,即山鼓铸为便。宜敕云南抚臣每年扣留盐课银二万两为铸本,岁铸嘉靖通宝,铸三千三百一十二万文,令参政一员专理”(见《明实录》)
诏文的意思是,云南是偏僻荒凉的地方,交通很不方便,办事应从简要直截了当,在产铜的矿山就地设炉铸币最合适。命云南巡视监察官,每年从盐税银中提取20,000两作铸币成本,铸造出3,312万文嘉靖通宝,从下文之年起成为定例,设铜政参政官专管铜政与铸币。
遵照皇帝诏令,云南于嘉靖三十四年起铸造嘉靖通宝,东川属云南兼管②,当然也是从皇帝下诏之年起设炉铸币,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究竟是那个厂率先设炉铸币却无明确答案,经查阅有关资料并考证,东川铜矿汤丹厂最有可能率先铸币,有三点根据(理由):其一,汤丹海拔高度2252.4米,四面群山连绵,蕴藏有丰富的铜、铅、锌、铁等多种金属矿产资源,以产铜著称,其厂具备“即山鼓铸”的基本条件;其二,据吴其睿著《滇南矿厂图略》记载,汤丹厂是明时开采③起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试验室标本年代测定,汤丹老街古铜烧碴堆积层中的木炭距今460±65(公元1490±65)年,表明汤丹老街古铜冶炼也始于明代。而一旦最终确认出土于汤丹老街冶铜遗址的四枚汉“五铢”钱为当地铸造;于汤丹老明槽采铜遗址发现的用“火烧水泼”法开采而形成的“爆火硐”属青铜时期早期产物,则汤丹厂的历史更加久远。故民间通常称汤丹厂为老厂,其拥有的冶铸设施与技术人才无疑为“即山鼓铸”创造了条件;其三,自东汉初期至明嘉靖初的1500年间,在东川百里矿山逐步形成以汤丹为中心的汤丹至昆明、汤丹至会泽、汤丹至寻甸、汤丹至巧家四条铜运古道。显而易见汤丹厂的交通条件优于其他各厂,理所当然是“即山鼓铸”首选之厂。
为纪念“即山鼓铸”,铸造“嘉靖通宝”这一非凡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汤丹厂于启炉铸币之始首铸一枚纪念币,这就是被誉为“钱王”的明“嘉靖通宝”特大铜币。该币为方孔圆钱,直径58厘米,厚3﹒7厘米,重41.5公斤。穿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内廓宽度不一,在2﹒4~3﹒4厘米之间。钱面铸“嘉靖通宝”四字,每字见方17×18厘米。文对读,魏碑书体,古朴凝重。经取样分析,含铜90﹒81﹪,含铁3﹪,含铅0﹒584﹪,含锌0﹒532﹪,还含少量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2002年已由昔日东川府所在地会泽县申报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嘉靖通宝”特大铜币问世后应该是供奉于汤丹厂。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清廷在东川设宝东局④统管东川铸币,才将“嘉靖通宝”特大铜币从汤丹厂迁至会泽城内新局保管,后又辗转至会泽铅锌矿保存至今。
铅锌矿档案馆保存的明代"嘉靖通宝"钱币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
"嘉靖通宝"是方孔圆钱,直径57.8厘米,穿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厚3.7厘米,内廓宽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间,内厚1.12厘米,重41.5公斤,钱面铸"嘉靖通宝”四个字,每字见方17×18厘米,字体魏碑,文对读,背光。该币经全泽铅锌矿质量检验科1990年6月27日取样分析化验,该钱含铜90.18%,铝0.584%,锌.532%,铁3%,银每吨含640克。
“嘉靖通宝”特大铜币诞生453年了,从汤丹迁至会泽保管也有185年的历史,我们没有淡忘这些,它是东川古铜史尤其是东川铸币史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