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光启墓谈明代大臣墓葬制度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明末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同时,徐光启也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1]他一生在科学领域成就颇丰:著有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集大成者《农政全书》,与来华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并出版了《几何原本》,将欧式几何引入中国。此外,他还主持编修过《崇祯历书》。
崇祯六年(1633),徐光启病逝,谥文定。
崇祯十四年(1641),徐光启葬于当时上海法华浜和肇嘉浜汇合处,之后其子孙也在此定居繁衍,这里也因此得名徐家汇。
徐光启墓位于今上海市徐家汇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墓前建有华表、石桥、石牌坊、石像生、十字架等。坟冢共十个墓穴,正中为徐光启和夫人吴氏墓,之后两侧葬有四个孙辈夫妇(尔觉、尔爵、尔斗、尔默)。[2]
1903年,江南天主教会为纪念徐光启入教300周年与逝世270周年,重修墓地。
1933年,天主教会发起了徐光启逝世三百周年纪念活动,当时正值淞沪会战,之后上海沦陷日寇之手,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接踵而来,墓地渐渐荒芜。
1957年,上海市文化局重修徐光启墓,并将其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墓周围进行绿化,将其开辟为南丹公园。
1959年,徐光启墓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6-1976***期间,墓地也没有逃过破四旧运动,牌坊、华表均遭到破坏。
1981年,上海市政府将墓地建成了明代式样的椭圆形大墓,并请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题写了墓碑。
2003年,徐汇区政府按照1903年墓地的原样修复了徐光启墓地。
现在我们看到的徐光启墓是徐汇区政府按照1903年纪念活动时的样子修复的。为什么要恢复到1903年而不是1641年徐光启入葬时候,因为在这之前既没有文献图纸留下,更没有照片留下,复原完全没有依据,而到1903年纪念活动时,这时照相技术已经产生,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所以复原时间点选为1903年。
墓园占地20多亩,从南向北依次排列有华表、石桥、石牌坊、石像生、十字架、墓冢及墓后托山。墓地样式中西结合,有海派风格。
墓最前陈设一对望柱,上各有一异兽,名曰石辟邪,柱头雕刻有仙鹤祥云图案,华表基座为须弥座形式。
望柱北面有一小河,河上有一座单孔石桥。该桥形制较朴,每侧各有两个螭首,栏杆柱头上没有雕刻图案。
现石牌坊为依据1903年纪念活动所建,为一四柱三门冲天牌坊。
正中额曰文武元勋,右曰熙朝元辅,左曰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曰明故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加赠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牌坊柱子上镌有对联,上联是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为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