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国画山水作品赏析
漓江山水千奇百怪,都似为李可染而设,李可染画独僻奇境,亦似为漓江而生。在李可染的山水画中,漓江题材是他画得最好的一种。1973年是李可染创作的旺盛之年,力作迭出。此幅作品以构图相对简洁,“两岸青山相对出”,一行帆船错落地驶於天光云影之上。作者采用传统构图方法,高置作画人的角度,故能充分写出江水的曲折——越过山岭的目光可见轻舟帆影,这也使画面因江光的白色而多了一些深厚沉实中的明丽。不厌反复,黑墨层层皴染的山所表现出的逆光是“李家山水”的标识,积墨的厚重又使其山别具拔山扛鼎之力,具有拔山扛鼎之力的山又强烈地对比着明丽的水。此作对“李家山水”的特点作了代表性的阐说。作品名称:
李可染一九七九年作井冈山图镜心材质形制:
李可染巫峡帆影镜心材质形制:
6844.5cm其他介绍:
《巫峡帆影》是可染先生画赠王力的精心之作。王力(1921-1996),60年代初李可染超越了对景写生的阶段,进入了“以意为之”的造景阶段。画中的景象集中在“巴蜀”、“黄山”、“桂林”这些画家心中向往、热爱的山川。把以往写生的画稿,进行剪裁、取舍、移位元、组合,化为理想的画面,更富意境之美和笔墨情趣而不单纯是素描,是这一阶段李可染画风的特点。此幅《巫峡帆影》虽无年款,但从画中可见六十年代的风貌,与1962年的《山静泉声喧》(见《李可染的世界》134-135页)和1965年的《巫山云图》(见《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李可染》第77页)相比对,不难看出《巫峡帆影》也应是此时期的作品。
李可染秋山一瞥立轴材质形制:
李可染1957年作 德国森林古堡 镜心材质形制:
李可染1980年作 雨后观山 立轴材质形制:
8048.5cm其他介绍:
国画家画雨景,模糊中爽朗,很结实。明暗交界,明者愈明,暗者愈暗。—李可染引自《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李可染》第221页
作品名称:
李可染戊午(1978年)作杏花春雨江南镜心材质形制:
3445cm其他介绍:
备注:上款彭炎,为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此作可老一改浓墨的习惯,以淡墨出之,江南初春的风景便明丽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人想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项羽,也有别姬时儿女情长的一面。但这毕竟是李家的山水,用笔的朴厚、生拙、粗重还是打上了个性痕迹,画作因之秀而朴,清而厚,使它在众多的江南风光山水画中独具面目。
李可染癸丑(1973年)作江山览胜图立轴材质形制:
7452cm其他介绍:
李可染1959年赴桂林写生,此后他反复画了大量的漓江山水,作品中多杰作。可以说,漓江山水为他而设,他为漓江山水而生。此幅当是据写生稿而成,月牙山苍秀蓊郁,墨色浓重而滋润,山质则坚,山气则润,准确表现了漓江山水的特色,笔端既有力量又充满韵致。构图上左实右虚,实多虚少,虚实尽妙,这种构图比较险峻,充满力感。堪称精品。作品名称:
李可染1962年作 清漓渔船图 镜心材质形制:
4736cm其他介绍:
上款人曾良,即广东石湾艺术家,尤精于写秃鹰。六十年代到从化时,夫人邹佩珠欲得其作品,李可染即以此画持赠交换。
可染大师山水艺术在传统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扎实的传统功底,丰富的写生经历,使其艺术更真实、生动、丰富细腻、完整。李可染山水艺术在60年代初期达到成熟期,其艺术语言集中体现在浑厚深邃、静穆灵动的美学表现中。此画的创作时期正在此时,作者正好桂林写生回来后作,把大自然的恬静空灵体现的淋漓尽致,使观者如临其境。纵观此画,静中有动,山水、渔舟相映,田园诗般淡远幽静跃然纸上。桂林山水画的题材是大师详熟于心的典型,无论尺幅大小,大师总能将漓江的神韵描绘融汇在画幅中,《清漓渔船图》尺幅虽小,然在大师所有同类题材作品实为少见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