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峰的眼睛 马晓峰:以冲刺的速度跑赢“环保技改”马拉松
“神华宁煤集团甲醇分公司,成为宁东首家实现烟气超低排放的煤化工企业。” 9月26日,神华能源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条好消息,记者从1号炉里把灰头土脸的马晓峰请出来,想让他谈谈具体情况,他只说了一句“这场马拉松胜利在即,我们要咬紧牙关,继续冲刺。”便转身又进入了施工现场。
3年,对于马晓峰来说是拼尽全力的奋斗时光。技改办是甲醇分公司环保技改项目建设的牵头部门,而80后的马晓峰正是这个牵头部门的负责人。3年,马晓峰和他的同事们,面对严格的环保指标,连续运行的生产要求,采购流程长工期紧等诸多困难,用夙夜为公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甲醇分公司能够成为宁东第一家实现超低排放的企业,靠的就是马晓峰这样的甲醇人始终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
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环保技改攻坚战
2014年国家密集出台了新《环保法》及配套管理办法。而于2004年开始施工建设的甲醇分公司各套装置,原始设计均不能达到新《环保法》要求,企业面临停产开始环保技改的困境。几乎于此同时,煤炭和煤化工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企业生产经营压力空前,严峻的市场又要求企业必须全力以赴保产增产。一面是环保压力空前,一面是市场形势严峻,甲醇人又一次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
为什么称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技改?首先是工程量大,四台锅炉本体、四套脱硫脱硝装置、四套烟气除尘三大系统, 415台设备、1170台阀门、28522m管线、566.5t钢结构、198410m电缆的安装,9674.
15平方米建筑面积施工,从数字上看如此规模的技改前所未有,其设计、施工量堪比一座中小型化工厂的施工总量,巨大的工作量像马拉松的赛程一样多。第二是施工周期长,整个技改,从筹备、决策、设计、采购再到施工、试车、验收,历经七个阶段共计用1464天,整个技改用时也像马拉松一样考验着人们的耐心和韧劲。
第三是净施工时间短,整个技改施工要在没有备炉的情况下开展,也就是说每台炉子的施工都要分秒必争方能保证锅炉和整个装置的平稳、连续运行,与马拉松参赛者一样参与这个项目的人注定要时刻与时间赛跑。
为保障整个技改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决定专门抽调技术骨干成立技术改造办公室,但是谁来担任办公室负责人,却是个难题。甲醇原始建设时的施工专业人员都已经调到后续项目工作,全公司没有一个有项目建设经验的中层管理干部。
一开始公司准备邀请后续项目的一名工程干部来负责,但是当对方了解了整个项目的难度后一口回绝。没有专家,甲醇人自己能不能干?没有经验,甲醇人就做不好技改?像马晓峰一样的80后,站了出来,没有经验我们可以虚心请教,不懂建设我们可以用心学习,马晓峰和技改办的80后团队,用不服输的精神和干事创建的韧劲开启了一场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环保马拉松。
以跑马拉松的韧劲紧盯目标不放松
像跑马拉松一样环保技改对马晓峰最大的考验体现韧劲上。
韧劲首先体现在刻苦上。马晓峰入厂以来一直从事技术工作,让一位技术干部,突然来搞工程,除去设计环节还算熟悉,如何招标?如何采购?怎样施工?几乎是一无所知。但是,马晓峰没有因此拒绝,而是充分利用个人时间全面学习。
自学各类招标、施工管理规定,对招标采购环节不熟悉,他就笨鸟先飞,主动找设计人员了解设备型号和需求;对现场环境和对接口等多个工位进行全面监测,每一次项目论证后,马晓峰的身影一定会再次出现在现场,进行现场验证,他还是备品备件库房的常客,零件到没到货?质量有没有问题?他都带着人一一确认。
马晓峰的笔记本里,总是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组组数据和他通宵思考学习的结果。这些付出,都是马晓峰所说的笨鸟起“飞”的过程。
韧劲还体现在紧盯目标负责到底的担当上。“既然公司把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了我,我就要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去完成它。”对马晓峰来讲,能够用加班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难题,真正难的是招标和采购环节多,供货周期不固定,施工队伍参差不齐,施工技术不扎实等等诸如此类问题,体力和脑力上的付出和消耗都仅仅是辅助因素,更多考验的则是面对问题不等不靠的担当精神,面对复杂问题的协调能力。
为克服这些困难,马晓峰说过狠话也说过软话,开会协调,单独做工作,抓样板抓对标……马晓峰真正把技改当成了家里的事,为担负起这份责任,他付出了很多。
以冲刺的速度跑赢马拉松
2014年7月30日,第一阶段锅炉脱硫脱硝除尘项目改造全部完成,公司成为宁东第一个达到新环保法排放要求的化工生产单位,但是公司并没有满足于“最低要求”,而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2015年主动开展第二次更高标准的环保技术改造,使用脱硫除尘一体化方法,在原有的湿法脱硫技术的基础上添加超声波除尘器,使锅炉产生的烟气中的颗粒物经过超声波装置被捕获。
2016年5月,第一台锅炉第二阶段改造完成,短短1个月,马晓峰和他的同事创造又一个施工奇迹。从设计到施工,第二阶段的工作一点也不比第一阶段少,经历了与第一阶段一样的种种难题,但是马晓峰们却成功将实施时间压缩了60%以上。
奇迹的背后,是马晓峰的艰苦付出。过去整整四年时间里,他一直坚持在技改一线。一开始的“711”,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但是还是不能保证进度,于是马晓峰将时间调整为“716”,工作做7天,吃3睡5干16模式。
尤其是项目施工阶段,马晓峰们的劳动强度几乎达到了顶点,变成了“724”,即每天工作近24个小时。上万小时的加班,1210小时施工会议的谋划与部署。一家参与甲醇环保技改的施工单位完工后说:“给甲醇施工太累了,他们单位的干部和职工干起活儿来不睡觉,太拼命了。”
一个冲刺中的人,总会无暇他顾,全力技改的马晓峰也无暇顾及家里,几年里,两个娃娃的上下学、家长会他没有出现过一次,娃娃、老人生病也全由妻子照顾……冲刺的速度,不仅来自于马晓峰,也来自于家庭的付出与支持,马晓峰也将对家人的亏欠埋在心里,全速冲向终点。
不讲困难、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想尽办法、拼尽全力努力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这种精神值得所有干部认真学习,向参与脱硫脱硝技改的所有马晓峰们致敬。(通讯员 陈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