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黄元御《四圣心源》中风的治疗方法
罗大伦:黄元御《四圣心源》中风的治疗方法
为了把黄元御的这个思想给各位解释清楚,我再给各位讲个中风的患者吧。
这位叫马孝和,这位老马同志生活比较辛苦,那个年头,吃口饭不容易啊,要拼命打工赚钱,本来就“生计忧劳”,结果由于生活不顺,就情绪不好,又因为生了点儿气,结果就中风了(相当于现在的脑梗塞或者脑出血),症状是左边的手和脚卷曲着,左边的肢体冰冷,象没有血液一样,浑身的骨头都痛,左边的身体却没有任何的知觉,晚上烦躁,说胡话,无法睡觉,能吃饭,但是不能喝水,喝水就气逆,身体的皮肤发黑。
患者得了这个病以后,精神状态非常的不好,觉得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现在看病还要花钱,也没有劳保,每次上医院检查的钱都是向亲戚借的,这未来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当有朋友来看望的时候,老马同志就不禁潸潸落泪,心里禁不住的难过(泣下沾衣)。
这么下去哪儿还有个指望呢?
这时候,有人说昌邑的黄元御现在看病可非常的厉害,经常是药到病除,我们不妨请人家来看看吧。
于是就请了黄元御,各位,这就又给了我们一次机会,看看黄元御到底是如何治病的,现在如果要找这样的大师,您还真找不着了。
黄元御来了以后,诊了脉,然后问老马:“你痰多不多啊?”
老马回答:“痰多啊,先生诊脉真厉害。
”
黄元御又问:“你的大小便情况如何呢?”
老马回答:“大便干燥,小便尿的时候发涩,还有疼痛的感觉。”
黄元御点点头,说:“这样吧,我把你患这个病的来由给讲一下吧,大家都听听,以后周围的人有遇到这样问题的,可以有个思路。
”
周围的人一听,连忙称好,于是就听黄元御介绍了起来。
黄元御老师的原话太深奥,他写的书基本都是排比对仗的句子,比较华丽,我给简单地说说大意吧。
黄老师认为,这个病首先一定是脾胃虚弱,本来脾土应该是干燥的,可是由于劳累等原因,导致功能下降,这样湿气就多了,脾土的上升就出了问题,本来肝气是可以和脾土一起上升的,可现在脾土不升了,把肝气也给憋在了那里。
这个肝气一郁在那里,可了不得了,因为其志为怒,其气为风,如果它郁闷,导致的结果就是风气在体内乱窜,时间长了,体内就会津液消亡,最后就会出现筋脉挛缩,导致中风。
您再看看患者的症状吧,他为什么这么悲伤呢?各位不要以为他这只是情绪的问题,这是因为肺属金,是负责输布人体的津液的,它在情绪方面的归属就是悲(其志悲),由于肺现在没有津液可输布,因此燥气动,就产生了悲观的情绪。当然我们也要想到人家的生理问题,不仅仅是情绪,是生理影响了情绪。
你再看看他为什么左边身体冰冷呢?那是因为肝气从左边生发。《黄帝内经》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现在肝气特郁闷,憋在了那里,生发之令不行,结果导致这里成为冰雪之地。
患者为什么失眠呢?那是因为这个圆圈转不起来,心火不能下降,阳气不敛,结果晚上睡不着觉;他又为什么晚上烦躁说胡话呢?那是因为肝和心是母子的关系(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肝病则心也病,心神乱就烦躁说胡话啊。
患者的呕吐也很明显,是胃气不能下降的缘故啊。
总之,是这个圆圈的上下旋转出了问题,所以要拨动这个枢机,让它转动才能使身体恢复啊。
怎么治疗呢?很遗憾,黄元御只说了要温水燥土、滋木清风之法,没有记载药方。
但是我们再看看他写的《四圣心源》里,详细地记载了中风的治疗方法。
这个方法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黄元御有个秘诀,就是用熨法,这个熨法就是把药磨成药末,然后用布包住,然后放在热炉子上加热,再放在患者的病侧的肢体关节处来回地熨,让药气透入关节肌肤,这样筋脉就慢慢地舒缓了。一般熨三四次后,药味淡了,就要换新药,以患者身体被熨出汗为好。
熨药的方子是:左边的身体瘫痪,用何首乌、茯苓、桂枝、附子;右边的身体瘫痪,用生黄芪、茯苓、生姜(另研后放)、附子,黄元御没有写分量,各位可以每种药用二十克一次。
至于服药,黄元御也是根据身体偏废的左右不同开出两个方子,左半身瘫痪不灵的,用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甘草二钱、何首乌三钱、茯苓三钱、砂仁一钱;如果是右半身瘫痪不灵,则用生黄芪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
关于这个中风治疗的秘密我们揭示的还不够,让我们来看看麻瑞亭老中医的经验吧,看看他有些什么传承。
麻瑞亭老中医那里把右半身偏废的叫气虚型,因为中医认为右半身属气;左半身叫血虚型,因为左半身属血。
麻老在左半身偏废的血虚型中加入了鸡血藤五钱、丹参五钱、路路通四钱,以通血络;在右半身的气血虚型中加入了夏枯草、茺蔚子、决明子各五钱,以疏肝气。
麻先生并没有完全搬用黄元御老师的方子,他在两个方子里各加入了杏仁三钱,以降肺气。
两人略有不同,但是思路大概相当。
让我们说回这位老马吧,老马同志在服用了黄元御开出的方子以后,十多服药,就拄着拐杖起床了,然后大家都来看他,送客说笑之间,不自觉地把拐杖放在一旁,就起来送客了,居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能走步了(不知病之去也)。
反应过来后,不觉地放声大笑(放杖而笑),原来健康的状态是这么好的啊!
文章网址:
药方整理:
麻瑞亭老中医那里把右半身偏废的叫气虚型,因为中医认为右半身属气;左半身叫血虚型,因为左半身属血。
至于服药,黄元御也是根据身体偏废的左右不同开出两个方子。
左半身瘫痪不灵的,用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甘草二钱、何首乌三钱、茯苓三钱、砂仁一钱;麻老在左半身偏废的血虚型中加入了鸡血藤五钱、丹参五钱、路路通四钱,以通血络;麻先生并没有完全搬用黄元御老师的方子,他在两个方子里各加入了杏仁三钱,以降肺气。
如果是右半身瘫痪不灵,则用生黄芪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在右半身的气血虚型中加入了夏枯草、茺蔚子、决明子各五钱,以疏肝气。麻先生并没有完全搬用黄元御老师的方子,他在两个方子里各加入了杏仁三钱,以降肺气。
麻瑞亭:半身不遂及偏枯,可外用熨法。
右半身不遂用黄芪、云茯苓、附子、生姜;
左半身不遂,用首乌、云苓、桂枝、附子。
研末布包,热熨患侧肢节,药气透彻,则寒湿消散,筋脉柔和,肢节自利。或用布巾将药包裹,置于患侧肢节,外用暖壶熨之。3―4次后,药之气味渐尽,另换新药。久而经络温畅,而全身汗出.则肢节渐至和软.屈伸如意。
麻瑞亭中风经验
脾肾寒湿是本,左病治血
肝胆燥热为标,右病治气
四肢秉气于脾胃,为诸阳之本,经络之起止。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血藏于肝,气统于肺。在经在络名曰营卫;在脏在腑名曰气血。平人中土健旺,化源充足,气血充沛,营卫滋荣,经脉通畅,故四肢轻健柔和而不病中风。
荣倦内伤,致使中阳虚衰,脾湿不运,气血虚弱不能四达,四肢经络凝涩不畅,一旦因七情郎伤,八风感袭,而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战不用,甚则猝然仆倒,昏不知人,或舌强语蹇者,是病中风.
乙木生于癸水而长于己土,脾土健运,则肝木调荣而不郁;甲木生于壬水而降于戊土,胃土顺降,则胆火下潜于肾以温癸水而不逆.故水温土燥,木气调荣而不病中风。水土湿寒,木郁风动,动摇厥逆,是病中风。
肝胆燥热,为中风之标,脾肾湿寒,为中风之本。脏腑为肢节之根本,肢节为脏腑之枝叶。根本既拨,枝叶必摧,所以外中风邪,并非中风之主要原因。 《金匮》所谓“邪入”,非指风邪内入于脏腑,实指风邪乘袭,脏腑气机逆乱而为病者。
正如黄元御所云:“风者,百病之长,变无常态,实以病家本气之不一,因人而变,而风未尝变。风无刻而不扬,人有时而病作,风同而人异也。”
肝胆燥热,故羌活、独活、秦艽、防风等一切燥湿祛风之品均不宜用;用则伤津耗血,于病无益。全蝎、蜈蚣,性燥有毒.亦当慎用。脾肾寒湿,木郁化热,风动耗血伤津,可致大便燥结,当用肉苁蓉、阿胶,清风润燥,以滑大肠,则便解自开。不可用滋阴伐阳之龟板、地黄、天冬之类,以免寒凉败胃;更不可用大黄荡涤脏腑,攻逐结滞,用则徒伤正气,可使中气败竭。
中风有在经在络,在脏在腑之分。浅在经络者,因卫气阻梗,肌肤痹著。故症见肌肤麻木不仁。经脉痹阻,气血凝瘀,则见肢体重滞,步履沉重,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战不用。左盛则病于右,右盛则病于左,如《素问?缪刺论》所云:“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
右盛则左病。”深入脏腑者,因胃气上逆.浊气熏蒸,化生痰涎,迷塞心窍,气血上壅,扰及神明,故症见突然昏仆,痰声漉漉,不省人事。 《素问.
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即系指此。肝脾下陷,筋脉紧急,牵引舌本,短缩不舒,沈见语言蹇涩。土败不能摄涎,而涎水自流,不能控制。 《金匮要略》概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脏,即不识人;邪入于腑,舌即难言口“吐涎”。
肺主皮毛,卫气郁遏,久则不能煦濡皮毛,皮肤枯槁,顽废无觉。肝主筋,筋会于诸节,土湿木郁,郁久化热,风动血耗,筋脉失养,而致孪急,痹阻枯硬,而成偏废。病久脏腑湿盛,化生败浊,弥漫于上,蒙蔽心神,致神迷言拙,顽昧不灵。
气分偏虚,则右半身不遂。因胆胃上逆,肺热不敛,浊阴冲逆于上,故而血压升高,脉见细濡、伏涩、关寸大,舌苔白腻或黄腻,舌质红或紫。治以平胆和胃,清肺理气,宽胸降逆。方用:
茯苓9克 生白术9克 黄芩炭9克 炒杭芍9一12克 何首乌15―20克 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炒杜仲12克、夏枯草12克 茺蔚子12克 北沙参15克 决明子15―20克 鲜生姜9克水煎温服。
云茯苓、生白术、健脾和胃;黄芩炭、炒杭芍、何首乌,平胆疏肝;北沙参,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宽胸降逆;炒杜仲、夏枯草、茺蔚子、决明子,温肾潜阳,平胆疏肝利湿;鲜生姜和胃降冲逆。
头目昏晕、疼痛者,去北沙参,加双钧藤12克,明天麻12克,通经化瘀.潜阳降压;言语不清,去杏仁.加全瓜萎12克,炒葶苈子9克.清肺利气,化痰行瘀,宽胸降逆;发热者加炒黄柏9克,泄经络之郁热;血压不高者,去黄芩炭、决明子,加生黄芪30―90克.
丹参12一18克,益气通经,行血化瘀;久病气虚者,去黄芩炭、决明子,加生黄芪30―90克,全当归9克,益气补血,行瘀通络;纳差者加白蔻仁6克,开胃以增纳食;血压不高,气喘者,酌减降压之品,加麻黄绒3―6克,利肺气以平喘。
血分偏虚,则左半身不遂。因脾肾寒湿,肝郁化热,血燥筋急,故而血压偏高,脉见细、濡、涩,关脉大,舌苔白腻,治以健脾渗湿,疏肝熄风,理气活血行瘀通络。方用:
云茯苓9克 建泽泻9克 炒杭芍9克 何首乌30克 老川芎9克 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 法半夏9克炒杜仲12克 夏枯草9克 鸡血藤15克 路路通12克赤丹参15克 鲜生姜6克 水煎温服。
云茯苓、建泽泻,健脾渗湿,炒杭芍、何首乌、老川芎,疏肝熄风;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降逆;鸡血藤、路路通、赤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炒杜仲、夏枯草,温肾潜阳,平胆降压;鲜生姜和胃降浊逆。
血压高者,加茺蔚子12克决明子15克,平胆疏肝,利湿降压,增鲜生姜9克,以降冲逆;
血压高,舌强不语者,去赤丹参,加决明子30克,北沙参12克,平胆疏肝,清肺降逆。
语言蹇塞不利,痰涎壅塞胸膈者,加全瓜萎12克,石昌蒲9―12克理气化痰,行瘀宽胸;
内脏燥盛,筋脉挛缩者,加炒地龙9―15克,滋肝熄风,润燥伸筋;
左半身抽痛者,加僵蚕9克,炒乳香9克,活血化瘀。
除风止痛;大便艰涩难下者,加肉苁蓉30克,或加炒麻仁9克,润肝滑肠以通便;
脉见关尺大,血压偏低者,去法半夏,加桂枝9克,增鲜生姜为9克,温升肝脾之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