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事件最新消息 叮咚快评|韩春雨事件是2016年最大的“烂尾”新闻
韩春雨,韩春雨,还是韩春雨……这个名字总是隔一段时间就成为新闻焦点人物。
近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消息,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沈啸为发明人的专利——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因申请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答复国家知识产权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该专利的申请被视为撤回。
这张“视为撤回通知书”在网络上热传,引发媒体和网友广泛关注。但不管是媒体的报道还是网友的点评,言语之间流露出的大多是对韩春雨的怀疑。这已经不是韩春雨第一次遭遇怀疑,虽然每次也有回应,但大多顾左右而言他,真相依然扑朔迷离。这一次,韩春雨又回应称,“我们选择采取国际专利向中国递交的方式来保护中国国内专利”。
韩春雨无疑是2016年最受关注也最受争议的学者。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再到饱受学术造假质疑,韩春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一年。
时间回到去年5月,韩春雨及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新基因编辑手段(NgAgo技术)引发学界关注。韩春雨一时间成为“学术红人”,而他的研究也被一些媒体称为“诺奖级”发现。但短短一个月后,同行评议让事件发生转折,国际上多个实验室未能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成果,“可重复性争议”就此产生。
半年多时间过去了,韩春雨一直坚持自己的结果是真实的,却并未给出原始论文之外的任何证明。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虽然实验结果不可重复并不代表一定存在学术造假,但科学家理应向质疑的同行作出明确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这才是同行和公众期待的学术态度。
现实却是,韩春雨一边坚持称已有实验室重复出了他的实验结果,一边又拒绝透露是哪些实验室。这样自说自话的解释难以服众,“适时公开信息”的时间表也是一拖再拖。这样的结果,只是加重了外界对他的怀疑。稍有风吹草动,媒体就会旧事重提。
每到年末,媒体照例会总结年度“烂尾”新闻。虽然这类新闻有许多,但我觉得韩春雨事件毫无疑问是2016年最大的“烂尾”新闻。至今,质疑的仍在质疑,辩解的还在辩解。公众看不到事实真相,一桩原本简简单单的科学研究竟充满了神秘主义。
但愿韩春雨事件不再成为2017年的“烂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