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玉梅院士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做一株报春的梅花
记者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办公室见到83岁的闻玉梅院士,是5月4日的早晨。喝着冰水,带着笑容,眼前这位优雅、随和的老人就开始了我们的对话。
她的身后是一幅《红梅立雪图》。“冰雪脚下踏,红梅向阳开。我喜欢梅花,喜欢它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闻玉梅说。
不争春而报春,也是她多年坚守的为人为学之道。“科研的核心是创新,科研的道路是勤奋,科研的态度是求实,科研的目的是为人民。”闻玉梅20世纪90年代说过的话,至今仍印在实验室的墙上。
为控制乙肝,闻玉梅付出毕生精力。“过去中国的肝病患者太多了,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一定要摘掉‘肝病大国’的帽子!”支撑她的是最朴素的想法。20世纪80年代,闻玉梅先后在英国、美国学习,靠着节衣缩食购买研究需要的低温冰箱和幻灯机,取得卓越成绩;“非典”时期,她不顾安危南下广州深入一线……长期执着于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与研究,她在研究乙肝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中作出了系统的、创新性的贡献,成为国际公认的研制治疗性乙肝疫苗的开拓者之一。
她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册子。那是十几年前她给实验室成员定下的“必读书”——《人民的重托》,里面是1998年到2000年期间部分病人的来信,整理成册。“……他们受病魔折磨的经历催人泪下,他们对治疗乙肝的迫切要求鞭策我们奋斗。愿我全室科研人员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在治疗乙肝方面继续努力,为国争光。”扉页上这样写道。
闻玉梅的办公室里有400多封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来信,每一封她都仔细阅读,或亲自回复,或由秘书协助作答。在她的眼中,每一封信背后,都是一颗热切的心,病人的关注和期待,让她几十年如一日,丝毫不敢懈怠。
“我做科研,不是为了发表论文,也不在乎论文分值,而是看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问题。”闻玉梅说。目前,闻玉梅20多年来主攻的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乙肝的治疗性疫苗。
“用心做人,用心育人”,闻玉梅将这八个字奉为人生准则。她捧着一颗赤诚的心对待每一个问题,重视每一位学生。从2013年起,闻玉梅和数位知名学者率先开设人文医学课程,转为共享视频课后,已有百余所学校近5万人选修。在闻玉梅看来,教师不是单单上课就可以了,教师应该对学生投入感情。学生学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老师对待学生的关怀方式,从而达到一种人文关怀的言传身教。
前些天,闻玉梅和复旦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生死两相安”的对话。平时,参加医学院学生的午餐会、课题讨论会,学生们有求,闻玉梅总是想方设法腾出时间。“我眼睛不好,走路也不方便,但是就喜欢和学生在一起。”闻玉梅说,“教学不能局限在一门学科、一个讲台,而要从各个方面去引导人、培养人,这是我一生追求的理想。”
“我是个多管闲事的人。”闻玉梅笑称。耄耋之年的她总停不下来。前几年她着力推动的老年医学,2016年有了很大进展。“上海是国内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但目前考虑较多的是养老难题,医老问题还没有引起重视。”闻玉梅说,我们要建一个中国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库,这是“健康中国”不可缺少的内容。
(本报记者 颜维琦)(插图:郭红松/光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