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辨阴阳 试论郑钦安“阴虚证问答”篇学术思想及其治疗特色
郑钦安(1804-1901;一说1824~1911),四川临邛人,火神派鼻祖。重阳扶阳是其重要学术思想,临证以善用大剂量姜桂附而享誉杏林。近年来,随着扶阳论坛的兴盛,火神热的升温,钦安之重阳扶阳思想逐渐受到重视,而其扶阴之道却鲜被道及,其实阴与阳乃一体两面,二者旨归并不相违。
《医理真传》一书中,钦安特将阳虚证和阴虚证分门列出,一一指陈其中的奥义。笔者不揣浅陋,兹将其阴虚证一门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特色论述如下,祈高明斧正。
1.元阴不足是阴虚证的主脑 钦安认为人身立命乃本于一元之气,一切有形躯体皆由之化生,一切生命活动咸赖之维持。邪之伤人,虽有表里浅深之分,莫不由元气先虚,方使邪由外而入,或由内而生。
但种种滞碍不通或虚损诸象,究竟为一元之损伤。一元发病,或为不足,或为有余。气不足即是寒,气有余便是火。火旺则易伤及阴血、津液,消灼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种种纷繁的阴虚证当中,钦安将元阴不足之底蕴揭示而出,认为元阴不足是阴虚证的主脑。
元阴虚有几种原因,一由脾胃久伤,生化太微。一为房劳过度,元阳不足而转运力微,阴精亏耗。一为素体禀赋虚弱。《素问?五脏生成篇》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又如《素问?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此处指出阴的生成与脾胃功能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饮食水谷入脾胃后,不仅后天之气得以化生,精血津液亦由中焦变化而成。
若有饮食劳倦,水谷精气不足,上焦和下脘的功能失常,致使蕴热于中。故后天阴阳成也赖脾胃,伤也在脾胃。故钦安言:无论一切阴虚阳虚,务在中宫上力求。 在看待元阴不足导致的病理变化问题上,随着医理的融会贯通,钦安的认识亦是逐渐在改变。
他在《医理真传》中曾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元阴不足,无论在何部,元阳之气,即旺于元阴不足之处而成病。”他还提出了对“客气”和“客邪”辨识,如指出“二经之元阴不足,元阳之气便盛而为病,即为客邪,不必定要风寒闭塞二作,才为客气。
”“客气二字,外指风寒暑湿燥火时气,内指元阴、元阳偏盛所现。”此处所云常令人引发歧义,元阳之气既旺,焉有得病之理?故读者宜细看。
参其晚年所著《医法圆通》之“邪正论”篇,钦安重申“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元阴元阳)同盛同衰,一元之旨归不谬”。“论天道,则日月有盈缩,论人身,则禀赋有强弱,究竟循环盛衰之理,不作病看。
”由此看出,元阴元阳俱为人身之正气,虽有禀赋不同,其病或有几种原因,一为阴阳之气俱虚弱;一为阴阳二气出现一方的盛衰,致使二者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而出现失调的现象。如元阳不足,阴邪易作;元阴不足,濡养滋润不及,阳邪便盛而为患。《素问?评热论》:“阴虚者,阳必凑之。”此处“阳”应作邪气看。
2.水火之培养在中宫,发用在心肺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火彰显阴阳的功用,人身的水火即气血。刘止唐《槐轩全书?医理大概约说》谓“医道虽多,不外乎气血”。钦安认为人身五脏六腑,总不外乎气血两字,气血之根都在下,培养在中,发用在上,此为气血运用之机关。
如其所云,阴虚之人多属气盛血衰,无论何处发病,多缘火邪为患。观《医理真传》阴虚证28条问答中,有胃热、血虚、津竭、神昏、膀胱腑不利者等等,皆从气血二字以贯之。盖心主血,肺主气。且肺、胃属阳明,阳明以降为顺,阳明不降,则现燥热之象。故钦安论阴虚,力求之中宫用力的同时,重在心肺上求,即是在气血盛衰上识别。
4.阴虚证的治疗 钦安谓阴虚多缘火邪为患,切不可再扶其阳,若再扶阳,必然加速消灼元阴。此为一定不易之理。其于阴虚门篇中论及常用法则有利水育阴法如六味汤;清燥养血法如芍药甘草汤;甘润养阴法如甘草黑姜汤等等。
其用药特点略述如下: 4.1援用经方而变化分两用之,救阴不得损阳 人参白虎汤证、小柴胡汤证、承气汤证等钦安均分两改之。何也?钦安点出权衡妙处即在分两轻重上颠倒,变化在人,方原无定,总在活活泼泼天机,阴阳轻重上颠倒。
一语道破治疗阴虚阳虚之天机。盖元阴不足有轻有重,重者用药宜重,如《伤寒论》之大承气汤证。区区四味药而个个皆为猛将,以力专而效宏也。钦安阐释为元阴将亡已在瞬息之间,非大剂苦寒不能救之。盛赞此方与四逆汤皆有起死回生之妙。
而轻者则用药亦轻,如其大承气汤案,仅用数钱,较之《伤寒论》原量大大减少,意在轻泄胃火以救元阴。此时病症尚未及痞满燥实之阶段,故用量不可孟浪,否则胃火虽泄,而中阳亦损矣。
中阳一损,则诸证容易蜂起。如《槐轩全书?医理大概约说》指出“药太寒凉,则伤胃气。胃气伤,则饮食难,反伤大命”。“火宜降泻,而不知培水以制火,保胃以生津,其害不浅。且水与火之阴阳,与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此造化之妙理”,由此,苦寒药物的使用无论是在剂量或者使用时间上都必须谨慎,药下之后,宜注意观察证情变化,随证治之。
其善后当注意培水以制火,保胃以生津为要。此为治疗阴虚的圆通之法,医者不可不识。 4.2善用白蜜 阴虚门问答篇中,用白蜜者有麻仁汤、补水汤、杏冬二皮甘桔白蜜汤、大黄木香汤,以及元阴虚不能润肺,病人干咳周身皮肤痒,以补血汤合甘草干姜汤加白蜜治之。
《金匮要略》中凡201方,用白蜜者占24方,足见仲景对白蜜的重视。
盖白蜜不仅能润燥,且味甘入中宫,大凡疗阳虚者多辛温之品,辛甘化阳,而疗阴虚药多为苦、酸之品,苦甘、酸甘皆能化阴。由此再想起钦安教言:无论一切阴虚阳虚,务在中宫上力求。可见白蜜与甘草有着相似的特性,而相较之有直接滋润的优势。
故钦安言白蜜色白味甘,能润肺生金,且金为水之母,意在金水相生也。 4.3独参汤为补阴第一要方 钦安认为人参性味甘寒,为补阴之品,扶立极之元阴正当用参。如无人参即以西洋参或沙参代之。
不用红参高丽参,是忌其温热之性,而取洋参沙参性甘凉功善养阴也。 4.4姜多炮黑或炮炭使用 姜本性味辛甘发散,而经过炮制后,具有焦苦之性,苦能坚阴。 4.5血虚者喜用补血汤 钦安认为火之害,先治水。
如吐血后眩晕不止以及女病血崩忽巅顶痛甚者,均用补血汤而非四物一类治之。水足才能制火。 4.6为改丸为汤用之,如麻子仁汤。是取“丸以缓之,汤以荡之”意也。 4.7对于相火失位引发的热证,以引火归位为要。刘沅指出“人身有二火,全要此生,而人不知。往往以克伐退火大伤元气,以致外边所蓄之火不能去。而本来真火,反易随药以坏其本。”如照搬泻火灭火,必犯虚虚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