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锡娟的作品 姚锡娟玩味声音的语言艺术家

2017-1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年74岁的姚锡娟出现在记者面前时,精神奕奕,如同她的话剧.配音.朗诵一样迷人.姚锡娟最早是话剧演员,但她真正被全国观众所熟知,是她为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的小鹿纯子.<血疑>中的幸子配音.上世纪80年代,她不仅让纯子"晴空霹雳"配上的那一声"嘿"成为当时那代人心中最经典的回忆,更让山口百惠在片中温婉.低沉.忧郁的说话方式成为当时年轻女性竞相模仿的对象.几十年来,姚锡娟不仅在大量译制影视剧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艺术形象,还一直致力于朗诵艺术表

今年74岁的姚锡娟出现在记者面前时,精神奕奕,如同她的话剧、配音、朗诵一样迷人。

姚锡娟最早是话剧演员,但她真正被全国观众所熟知,是她为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的小鹿纯子、《血疑》中的幸子配音。上世纪80年代,她不仅让纯子“晴空霹雳”配上的那一声“嘿”成为当时那代人心中最经典的回忆,更让山口百惠在片中温婉、低沉、忧郁的说话方式成为当时年轻女性竞相模仿的对象。

几十年来,姚锡娟不仅在大量译制影视剧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艺术形象,还一直致力于朗诵艺术表演。1985年,姚锡娟也应有关方面力邀,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个台播讲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

1990年后,姚锡娟开始把自己的精力专注于朗诵艺术方面。继1993年在广州举行“姚锡娟艺术语言欣赏会”之后,2004年她还推出十张系列CD《回眸一笑》,汇集其朗诵作品40多篇,令人击掌叫好,她朗诵的《最后一课》《宝玉探晴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更成为经典之作。

一直以来,姚锡娟都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看得很神圣,不管是话剧表演还是配音、朗诵,她都是用心血来灌溉。姚锡娟习惯“慢功”出“细活”,对每一个作品,无论大小,都精益求精,在后来的朗诵生涯中她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她说:“朗诵是个体化的演出,我可以一遍一遍地朗诵直到自己做到最完美为止,这比较符合我的艺术观。而在这过程中,自己也能不断进步,体会到创作的幸福。”

【人物自述及评论】

我的求学时期是在上海这个文化大都市度过的,文艺大家成林的上海,给了我最丰润的文化乳汁。广东,给了我一个成长的舞台,我在话剧、广播、配音、朗诵的领域中历练。

上世界70年代末80年代初,广东电视台还在全国首次引进了电视译制片,为我搭建了一个配音的平台。我译配的《排球女将》《海蒂》《血疑》等电视片受到了全国观众的欢迎,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我也因此被选为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的播讲者,我的朗诵演出也开始走出广州,走向北京,走向全国。

每一次艰苦的创作,都是一个汲取养分,克服不足的过程。越是有难度的作品越有挑战性,在艺术面前来不得半点投机,你只有努力地,谦卑地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才能获取艺术真谛。——

姚锡娟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是一个在专业上对自己要求极端严苛的艺术家。她在话剧表演艺术、广播影视演播配音艺术、朗诵艺术等领域,向着一座座高峰攀登,创造了许多骄人的精品和珍品。1995年,姚锡娟当选为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角色的转换、丝毫没有改变她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本色和行事标准。

姚锡娟担任省剧协主席的十年,全省戏剧工作局面一新,这十年里,在她的主持下,广东剧协承办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尤金·奥尼尔戏剧研讨会暨演出周》等重大戏剧艺术活动,也让戏剧演艺大赛由单一的粤剧扩大到全省各戏曲剧种。

这十年,广东戏剧创作、戏剧评论硕果累累,也是演员摘取梅花奖最多的时期。当年剧协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姚锡娟走到哪里,都是一个艺术家;她以一个艺术家的风格担任剧协主席,却迎来了剧协工作成绩斐然的十年。

——戏剧评论家,原广东省剧协副秘书长黄心武

话剧舞台:这并不是在演戏,这就是人生

姚锡娟祖籍安徽歙县,出生在上海。1959年,从小喜欢文艺的姚锡娟报考了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表演系,那一年上海1000多名考生最终录取了15名,姚锡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也因此踏上了艺术之路。

1962年毕业公演,姚锡娟在莎士比亚喜剧《第十二夜》中饰演管家玛利亚,将这个聪明、机智而泼辣的角色饰演得活灵活现、颇受好评。对她的表演,当时的电影演员卫禹平看后还特意在《上海戏剧》上撰文评价“收放自如,难能可贵”。

毕业后,姚锡娟在广州羊城话剧团、广东话剧院工作,曾主演过《第十二夜》《家》《游园惊梦》等数十部话剧。1987年、1989年她两次获得广东省艺术节表演一等奖,1991年又获得中国话剧研究会颁发的金狮奖,1996年还获得了广东戏剧家协会颁发的首届广东戏剧家突出贡献奖。

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之时,姚锡娟一再表示,自己在话剧表演艺术上的每一个阶段,都与艺术界、话剧界的一批良师益友有着莫大的关联。在羊城话剧团工作时,有幸在名导焦菊隐排练的话剧《一家人》中担任女主角,她至今还保留着上世纪60年代的两本日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她在排演焦菊隐导演《一家人》时的生活观察日记和排练心得。

更加难得的是,在她每一篇日记之后,都有焦菊隐先生的批注。她说,希望能把这两本留有大师笔迹的本子送给北京人艺收藏。

谈及自己的话剧生涯时,最令她难忘的是话剧《南方来信》的演出。回想起自己当时的状态,姚锡娟都忍不住笑起来,“那时年轻,浑身的力气好像都用不完,表演上的想法特别多,恨不得一下子都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该剧当时在广州共演出200多场,轰动一时。事后,她还收到的一封观众来信,竟然长达9页纸,信中评价她“表演充满了清新蓬勃之气,就像一株未经修剪的小树。”

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广州话剧界,《游园惊梦》是不能不提的一部作品。当时,在广州话剧团团长林乃忠的调配下,广州诞生了一支精英队伍——白先勇担任编剧,上海青年话剧团导演胡伟民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担任文学顾问,昆曲大师俞振飞担任昆曲顾问,此外,主创团队里还包括上海舞剧院院长李晓筠、上影制片厂作曲家金复载,上海昆剧当家花旦华文漪,以及广东话剧团的姚锡娟。

当年的演出盛况,白先勇在《第六只手指》里这样记载:“《游》剧首演,轰动羊城。”现在回想起来,姚锡娟还对林乃忠、胡伟民、白先勇等人的帮助和指导感激不已。

姚锡娟在话剧舞台扮演的最后一个角色是《穿过黑夜的漫长旅途》中的“玛丽”,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全世界女演员都心仪的角色。1994年,她和其他几位同事一行7人奔赴美国表演,尽管面临着来自俄国果戈理喜剧院演员们的挑战,但她们更忠于原著精神的演出最终获得了专家和观众们的肯定。

痴迷配音:她让山口百惠在中国成名

姚锡娟在广东话剧院工作的同时,也进入了配音领域。如今,一提起姚锡娟的名字,人们首先就会想起当年《血疑》《排球女将》中风靡全中国的幸子和小鹿纯子,总以为她是配音演员,反倒是忘了她的老本行。

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电视台是为数不多的几家能够进口外国电视剧的单位之一,在引进了《血疑》《排球女将》等日本电视剧后,当务之急是寻找合适的配音演员。

当时的姚锡娟已到不惑之年,但凭着少女一样的嗓音和深厚的语言功底被选中为71集《排球女将》主角小鹿纯子的配音演员。当知道这个消息时,姚锡娟唯一的感觉就是高兴,那个高兴啊,感觉憋了十几年的艺术积累就要在一瞬间爆发了!这次与小鹿纯子的“邂逅”,让姚锡娟从小就渴望从事配音工作的梦想正式启航。

姚锡娟为小鹿纯子设计的稍带鼻音的笑声淳朴而甜美,余音绕梁令人回味,尤其是“晴空霹雳”配上的那一声“嘿”更在一代人的心中激起无穷动力,这一切来之不易。

在姚锡娟的印象中,当时的配音工作相当辛苦,“我将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配音中去了,每次配音回家都会感觉到右胳膊特别累。原来,我在配‘晴空霹雳’这个动作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挥动手臂。”说着,姚锡娟就笑了起来,好像又回到了当初的时光。

但当广东电视台再次引进另一部日本连续剧《血疑》,姚锡娟却遭遇了“瓶颈”。为了突破自己,她反复比较小鹿纯子和幸子的不同,研究原片中山口百惠的表演风格和声音韵味。为了体现幸子这种内向的气质,姚锡娟特意把音色压暗,语调看似没有起伏却充满细微变化,更保留了山口百惠的语言停顿习惯和笑的风采,以至于在《血疑》热播时,很多观众几乎没有意识到幸子背后是曾经为那个活泼可爱的小鹿纯子配音的演员在说话,而幸子在片中温婉、低沉的说话方式,更是一度成为许多年轻人竞相模仿的对象。

走出瓶颈,在获得艺术重生的同时,姚锡娟也获得了专业上的认可。1985年,以鲜艳的色彩写在了姚锡娟的生命史上,因为这一年委实不寻常——她分别被专家评议和观众投票,推举为1984年度的最佳配音演员。1985年4月,她飞到杭州接受第三届“金鹰奖”;同年10月,她又飞往北京接受第五届“飞天奖”。

如今,30多年过去了,那一代年轻人已经长大,但姚锡娟相信,那些青春的记忆、时代的记忆都会留在心底。更重要的是,《血疑》也凝聚着一代广东艺术家的心血,不论是给幸子配音的姚锡娟,还是给光夫配音的柏崇新,给大岛茂配音的简肇强,都是当时广东话剧界的扛梁人物,当时《血疑》在内地风光无限,是他们给了这些“洋角色”以新的生命。

播讲经典:一人分饰百个“红楼”人物

1985年,当姚锡娟去北京领奖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谢文芬和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刘佳斐找到了她,希望让她播讲《红楼梦》。她当时是决绝的,“《红楼梦》是文学巨著,更何况我从没播过长篇。”随后,谢文芬说服她试了两段音,结果录音一听,便敲定了姚锡娟。

如她所言,自己在录了两讲后也有点“嚼甘草”的味道,“觉得回味无穷。也许是与《红楼梦》的情缘,也许是对‘高峰紫石’的向往,我终于抱着下‘地狱’般的决心,接下了这个任务。”

为了做好功课,她在一个多月里,每天安排完两个孩子的学业就窝在沙发里看资料、做笔记,“我当时准备了小本,遇到不懂的就记下来,沙发茶几上堆满了各种参考书、词典,生怕会错一个意,念错一个字,后来一共提出了300多个问题请教红学家。”姚锡娟回忆说。

20多年来话剧、配音、朗诵艺术给予了她理解作品和塑造语言形象的能力,从小热爱的中国戏曲艺术更常常激发她的灵感,“读到宝玉,脑子里一跳出来就是尹先生扮演的宝玉的样子,风流倜傥,面如满月;还有贾政,不就是戏曲里的老生的形象么?”现在回想起来,姚锡娟笑言,她以生、旦、净、末、丑的语言程式找到《红楼梦》中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各色人等的语言参照,“因此,我播讲《红楼梦》的时候,并不全是话剧方式,而是吸取了戏曲里的行当来给人物分类。

当然,在人物的对话上我又运用了贴近生活的配音手段,把两者融在一起了。”

姚锡娟版的《红楼梦》于1986年5月在广东台首播,随后中央台、山西台、安徽台、湖北台也陆续播出,全国20多个省市台更选复播出,节目在中央台、山西台、广东台均评为一等奖。后来有媒体评价,“难以叫人相信,这么多各种迥异的音色,竟然来自同一条声带。

”1987年,姚锡娟又为中国唱片公司选录了24讲,冰心、曹禺等很多作家都题辞祝贺。2010年,姚锡娟推出了声音版的《红楼梦》共90讲。这是她花了半年工夫,整理出1985年在5家广播电台由她播讲的完整版本,堪称经典之作。

演播《红楼梦》,让姚锡娟获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文艺节目奖。后来她又录制了《红楼梦精选》《屈原》《桃花扇》《项链》《白雪公主》和《杨开慧》等许多广播剧。

1990年后,姚锡娟起开始把自己的精力专注于朗诵艺术方面。继1993年在广州举行“姚锡娟艺术语言欣赏会”之后,2004年她还推出十张系列CD《回眸一笑》,汇集其朗诵作品40多篇,令人击掌叫好,她朗诵的《最后一课》《宝玉探晴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更成为经典之作。

在她眼里,不论她从事任何语言艺术,最看重的仍然是在工作中的乐趣和为观众带来的快乐,正如她在解释《回眸一笑》专辑名称时曾说到的:“人生不是单行道。一路走来,个中滋味唯有自知,回头望去淡然一笑,此事彼事豁然开朗。”此外,她也强调,“人要有自己的梦想,并不断去为之努力,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来的。”

【代表作品】

话剧《穿过黑夜的漫长旅途》

1994年,在中央戏剧学院、著名的奥尼尔研究专家廖可兑先生的引导下,姚锡娟与其他几位演员,排演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自传体话剧《穿过黑夜的漫长旅途》中的最后一幕。玛丽是姚锡娟在话剧舞台上扮演的最后一个角色。

在这场戏里,姚锡娟为了呈现角色,她曾去过戒毒所观察,又向廖可兑教授了解当时美国的社会状况,并从一个女人的心态去理解角色。姚锡娟说,“演出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外国朋友过来祝贺我,用手势告诉我,‘我们被玛丽感动了!’是的,我也被她感动了,但我觉得很遗憾,我刚刚读懂玛丽,玛丽就要离我而去,我非常非常地留恋”。

电视剧《排球女将》《血疑》配音

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两部连续剧让“幸子”、“小鹿纯子”这两个形象深入人心。

实际上,姚锡娟可以表演各个年龄层次的女性的声音,唯妙唯肖。“小鹿纯子”来时,姚锡娟已经40岁了,而后又要面对同样是17岁的幸子。她通过对比分析二人的家庭环境和经历,她赋予小鹿纯子活泼、热情、奔放的声音特征,而采用比小鹿声音低、厚、柔和的音调表现幸子开始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后来痛苦、忧郁、内心充满矛盾的性格,使幸子的配音与山口百惠含蓄、内在的表演风格相一致。

播讲《红楼梦》

作家曹禺称赞她“用声音造型,塑造出千变万化的人物”,诗人艾青更是形容其为“千古绝唱”。为了把这部倾注着众多人心血的作品完整地保留下来,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红楼梦》还得以制碟发行。

演播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姚锡娟的语言艺术境界又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其中《宝玉探晴雯》一段,还被姚锡娟整理出来一个“折子戏”。起初是尝试性的,她自己在晚会上试着演出,请高胡演奏家余其伟和琵琶演奏家方锦龙联合为其伴奏,称为“高胡琵琶伴诵”。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实习生 杨一鸣 施李艳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