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王财贵先生 是此生最大幸运

2017-1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 遇见王财贵先生,是此生最大幸运遇见王财贵先生,是此生最大幸运--文礼书院助教与两位学子丙申读经夏令营来源:海外读经文礼书院国际读经夏令营第四周,组委会老师请来书院班助教陈桂林老师带领两位学生与大家座谈.陈老师与书院学子朝夕相处两年有余,见证着书院学子的成长;两位三十万经典在抱的学子每日跟随先生读书涵养,一心向道.终于,大家盼到了与他们深入交流的机会!采访者:净小芳老师被访者书院助教 陈桂林老师书院学子 黄雨林书院学子 李懿贞笔录者:美国生谦学堂佳乐老师陈桂林老师介绍:我从小比较喜欢传统

原标题: 遇见王财贵先生,是此生最大幸运

遇见王财贵先生,是此生最大幸运——文礼书院助教与两位学子丙申读经夏令营

来源:海外读经

文礼书院国际读经夏令营第四周,组委会老师请来书院班助教陈桂林老师带领两位学生与大家座谈。陈老师与书院学子朝夕相处两年有余,见证着书院学子的成长;两位三十万经典在抱的学子每日跟随先生读书涵养,一心向道。终于,大家盼到了与他们深入交流的机会!

采访者:净小芳老师

被访者

书院助教 陈桂林老师

书院学子 黄雨林

书院学子 李懿贞

笔录者:美国生谦学堂佳乐老师

陈桂林老师介绍:我从小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在中央民族大学上大学时候有一位老师带我们伦理学的课程。老师很特别,不是教西方的那一套,而是是教《千字文》这一系列。第一堂课是看《一场演讲百年震撼》。到了2010年的时候,先生去我们学校讲了四场演讲。

我们一些学长去参加冬令营,感觉很好,后来我自己去参加孟子的冬令营。当时知道白羊沟要办师范班,我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做了决定。大四一学期就是往返于学校和白羊沟之间,每次往返五个小时。

来文礼书院做助教,真的感觉很幸运。以前听说书院,总觉得是离我很远,高高在上的。当时我的师范班带班老师说你去文礼书院工作吧,我觉得我不行。但是现在我很感恩带班老师,周主任和先生!先生给了我很多鼓励。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但是很感恩有这个机会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我觉得是一种幸福!

净老师:我现在知道为何先生选择陈老师来作助教。陈老师温柔敦厚,对孩子们也是循循善诱。作为文礼书院的义工和家长,我是非常感恩先生和陈老师的。谈起书院的孩子们,一开始我也是很揪心。2013年初到的第一个月内,我感觉和我的想象很有差距。

我还曾经和黄雨林争吵起来。后来我也反省了,最后放下工作、放下一切,来师范班学习。黄雨林在我现在看,是非常好的一个孩子。但是当时我的眼睛里面却看不到他的优点。我和先生交流的时候,先生说等一等。三年后我和孩子都成长了。孩子的成长远超过我的成长。

现在我们请黄雨林同学来讲一讲,分享一下读经的心路历程。

黄雨林:刚才净老师讲的,我们以前有过小的冲突,我听了很感动。本来应该我先说这些话,向老师道歉,但是老师先说了,我觉得我当时挺不懂事的。(雨林落泪,站起来向老师行礼)

读经前在体制学校上高一,我在特快班,成绩挺好的。高中的时候我就觉得学校里那种感觉不是很好。虽然我们学校在江西省都是出名的好学校,每年很多人考上清华北大,但是校风我不喜欢。师生之间没有很深的感情,老师只是传授知识,对成绩不好的学生都不太管理。

我当时亲眼看到一个学生被老师辱骂差点要跳楼。我就找到班主任说你怎么能这样。吵着吵着他就打电话叫我爸爸过来,老师说把孩子带走吧。爸爸就把我带走了,但我爸爸丝毫没有觉得我离开体制学校是不对的。后来我才发现我爸爸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他一直支持我读经,说我如果一直读都可以。因为爸爸的机缘才能接受读经。十五岁我去了赵升君老师那边读经一年,读了大学中庸论语老庄这些。

到十八岁我就开始独立思考,想我为什么要读这些。想不清楚,只是觉得这些还是挺好的,但是只是天下所有的好东西之一。我十八岁那年回家待了一年。那一年给我的改变是很大的。因为经典中有很多圣贤教训,人和人相处之道,可是你在社会上会发现多数人不是这样的,我发现很多人是不可理喻的。

加上我当时家庭的情况,我心中有很多厌离的情绪。后来我读到牟宗三先生的《五十自述》,说生命是很混沌的,但是每个人可以冲破混沌。我很感兴趣,就往下读。

读着读着,我发现他读的书里的东西和我在学堂读的东西是吻合的。我知道我去学堂读经典是对的,只有读了,才能找到答案。我就跟父亲说我要回去读书。他一开始不同意,因为我之前放弃了。父亲说我们家条件不好,要读多少年?我说好几年。

妈妈说我花这么多钱也不一定读的好。我当时好像突然灵光乍现,说你不让我读,家里可能能存几万块钱。但是读了,我可能会改变整个中国。我妈妈说我爸爸,和你的口气一样。后来爸爸想了一夜,决定让我去。

十九岁那一年,生日那天我读的是牟宗三的文章,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

后来我的老师告诉我书院的规划中要读牟宗三的书时,我知道先生是牟宗三的弟子。我决定要去,我就知道我要成为新儒家的弟子。先生去学堂演讲,我第一次见到先生,和先生聊了很多,说我喜欢读牟宗三先生的书,我看了一本后面就看不懂了。

先生鼓励我,程度还不够,继续努力。我在2013年进入书院前,已经有几年和先生在网上交流求学的经历了。13年我以加勤学员的身份进入书院。想要直接开始做学问。先生要求我重新包本,录像。本来我想已经太大了,不可能了。

先生对我是“软硬兼施”,让我完成包本,直到去年我完成了,成了书院的正式学员。以这样的年龄和记忆力是很痛苦的。过程中以前自己的性格和缺陷都暴露出来。这几年先生对我的引导,我非常感激。

我的家庭是这样的,我总是有和命运抗争的的念头。我以前从来没有听到一种道理,就是说一个人到十八岁,就不可以埋怨自己的命运了。我听到这个话,是感受到人生的智慧在发光。我这几年,也有让先生很担忧的时候。但是先生从不放弃教育我,先生说我这几年下来为人处世是初步及格了。我很高兴。

净:你现在觉得背书和解经的关系是怎样的?

黄:在解经的过程中,原文在我的头脑中盘旋,解经是顺利的。但是写文章的时候,发现背的还是不够的。这几年还要多背几本。做学问急不得的,内功要打好。希望家长们让孩子多背一点,有百利而无一害。

净:我最初感觉书院孩子们的生活能力这么弱,卫生间都打扫不好。但是我教了一次,他们就就打扫得非常好了。生活和学习都非常自觉。可以请懿贞分享一下吗?

李懿贞:我七岁开始读经,没有怎么上过体制学校。妈妈听说了一种比较好的教育,也不是很清楚规划。我上过很多学堂,学堂的宗旨都很偏的。头几年都是在辗转中,也想过不要读了。后来选择了赵升君老师的学堂。那几年是老实大量读经的,后来赵老师的理念转变了,学堂教学就跟着变化了。

不过我们很多书都背完了,老师就把我们背完书的孩子放在一个教室没有人管,只学习吟诵。我当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那时其实玩了两年,什么都没干。书背完了,但是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当时觉得读了经典好像也没有什么用。后来听说书院,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过来。进来后发现很多东西不一样了。

我进来的时候不了解新儒家,不了解先生,老师对我的印象也不是很好,觉得我习气很重。但是三年下来,我真感觉我积累了几辈子的福气才能来书院,这辈子都没遇到过这么好的老师。先生改变了我的生命。(懿贞动容,站起来向先生行礼)

刚进来的时候,我猛背书。一年把书重新背完了。很多书小时候背的,五六年没有读了,但是一个月可以背完两本书。进了书院,还是有很多起伏。其实在这里的生活,你的心境是要很静的,向往最高的道的。生活是很简单的。就是读书。

不然是定不下心的。我在学习中,开始了解新儒家、了解先生,我就知道我这辈子的路要怎么走了。对未来是很确定了。我知道我向往什么样的地方,要怎么做。我以前在学堂里,看了一些杂七杂八的书,就想人生就是这样吗?来了书院后,先生说要把过去的习气都抛弃,重新做人。我发现,确实没有借口,不能归于外界的、家庭或别人给你造成的。当下我就是要把它翻过来的。

净:文礼书院是区别于其他的大学学府的。书院有怎么样的学规的制度规划?请陈老师介绍下。

陈:书院最早的学生已经是第三年了。我们的完整的规划是十年。2-3年解经。4-5年阅读。最后是归本到儒家来成就学问。今年的规划是,上半年的重心是在英文上。语言是一把钥匙,要打开西方文化的通道,英文是一个跳板。

14年学了梵文,老师是国外来的,用英文讲课。听不懂就不行。目前一半的孩子英文听说读写没有问题。懿贞他们成立英文翻译小组,翻译英文书籍。下半年重点是梵文。目前的规划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有所调整,解经的功课多数学生已经完成。

对于背下三十万字的学生,解经很容易。越往后越快。平时主要是自学为主。入学时,先生会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指定功课。中途,也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在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 很多人问我这样自学可以吗,我可以很肯定,这是最好的方式。

虽然每个人在学习一样的功课,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侧重点。这其实是最好的让自己发展的途径。其实真正要成就学问,要问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有内在动力做。这点先生是很高明的。

学院有基本的规章制度。但是只是一个参考,不是拿来约束他们。师友夹持的方式。同学之间相互切磋琢磨,再去请教先生。还有写日志。周前定:下周的功课计划。阅读、解经、品德、才艺等。日省察:每天的心得和问题。每周交一次,先生批阅。有问题的同学,先生会有及时回应。

这些学生很幸运,成长过程中有先生给很好的引导。我很羡慕他们,这样真的很幸福。雨林提到进书院后的转变。先生的高明所在,我不是告诉你怎么做,就是告诉你道理,相信你会有向上的动力。以光明启发光明,以人性启发人性。

净:书院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很高的。不仅老师这样讲,我看到孩子的身上我也是看到渴望成长,向光明的心是很强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刚才陈老师说上半年侧重点在英文,下半年在学习梵文,我听说懿珍英文学习非常精进。外面来老师,都是懿贞担任翻译的。懿贞能否谈一下体制内、读经时候、进书院后怎么学的英文?英文梵文小组的活动怎么样的?

李:当然我的英文还够好,但是我知道怎么去学,所以我觉得未来没有问题。因为我从小读经,没有在体制内。最开始我来书院,是对文化上的兴趣。要学好西方和印度的文化,必须要学好语言。来书院是背完规定的四本英文经典。

查了单词背的,大孩子没救了嘛。小孩子不需要。先生让我去读西方哲学史的英文版。我读了罗素和弗里德曼的西方哲学史,至少100页。我读了两百页。都很难的。我冲完这些书后觉得其他书好简单。我觉得对英文学习最有帮助的,就是把英文经典背完。我后悔没有多背一点,最好背八本。这样就可以长进更快。有很多同学问我学英文的方法,我就告诉一定要多读多背一些。不要浪费时间。

我读了西方哲学史,读到两百多页的时候就很有语感了。再大量阅读。再往后英文就不知不觉地好了。我也没有学过语法。先生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的一些朋友在高中和我说,她考90多分,但她只是会做题,不会讲英文。

这点上我觉得先生对于语言的发展的见解是非常深的!我后来看了一些书后,就自然产生语感,再去看语法什么的,一点都不费力。学语言就是要有一点的积累,如果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必须了解文化,以后可以发出来。在读经典的时候,我就对文化产生了兴趣,对文化了解产生了欲望,想要去了解的时候也是很容易和简单的。

净:介绍下英文梵文翻译小组。

李:一开始杨老师请我们的同学来翻译一本批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的书。因为这个缘起我们成立了一个英文翻译小组,三部分。信——英文直译,不做任何修饰;达——看看有没有什么错误;雅——修饰一下看起来更像中文的文章。

下面请雨林学长补充:

最开始我是抱着提升英文水平的心态去翻译,在翻译的时候了解杜威的思路,我们就了解了,一般人问:你们来书院有什么有,有没有文凭等。我知道了为何先生要反对杜威。那些都是来自杜威。杜威这样的学者影响非常大。我的心态改变了,翻译这个,是新儒家的责任。我们做的就是新时代的译场,直译组组长-王泰恒,校正组-李懿贞,修饰-黄雨林。翻译了前言,杨校长觉得挺好的,很感动的。

杨校长上台读翻译组翻译的鸣谢部分……

杨校长点评:他们对作者背后的微妙的语言的体贴,采用恰当优雅的文辞,是很令人感动的,因为其中有生命。我和书院学生的接触,辅导他们阅读西方哲学史,他们的英文阅读进步很快。从最初翻译Edmondson的会议讲稿到现在的书籍翻译,我可以说Edmondson教授是非常有幸能有这样一群抱读经典的学子为他的书做翻译。

中国的译经传统,中断了很久。现代学者常常是对原文把握的能力不足(外文),而驾驭中文的能力也不足,同时现在的翻译都是各自为政,这就全面限制了翻译能达到的水平。文礼学子开启的新的有价值的,有风格的翻译,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净:翻译,雅的部分雨林负责,你的文字功底是可以的。读经和写作的关系,你能否来分享一下?

黄:作文分两点谈。1.作文本身。2.作文在人生中的价值

1、就作文本身而言,我的文字是不入流的。跟古人比有量,跟今人比无识。从小看书多,自然能写出来。本身文章的章法,要学的。先生将来也还要教的。

2、在人生中的价值。词达而已。我们遇到中西文化汇通的时代是很幸运的。文章能表达思想即可。不特别追求把文章要写多少好。

先生曾经讲述闵庚三教授的故事。闵教授二十一二岁的时候,找金先生学古文。当时金先生在为母亲守墓。他就想以前读到书上的圣贤,但是在生活中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物。当时看到金先生的人格气象,闵先生立刻知道书上写的那些圣贤人物都是真实的,就立定决心,不为学文而学,而是来求道。先生说到这里,右手一挥。我觉得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场景。

净:我读先生的网络回复集的时候,有一句话,“能传世吗”?先生对书院的千年书院,书院是一个传道的地方。从你们的学习中,言语中已经能感悟到在先生身边成长的难得。我们是很羡慕的。我想问一下,在你们的眼里,来看先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陈:在我眼里,先生更像一个长辈。对待学生们的时候不刻意要求的。很多是身教的方式传递。我很关注先生的眼神,眼神是饱含期望和无尽的爱意。很温柔,很温和。世界上可能只有父母会这样无私地爱你。老师对学生的全然的信任和爱。先生身上就有。先生每次到外地回来都会给学生们带一些东西。不管走多远,心里都牵挂学生们。

很难用一种语言或一种特质表达出来,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先生二十年读经推广,黑发到白发,时代有这样一个人,是时代的大幸运。想到先生,我经常想到这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净:其实先生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一天我拍到书院学生生气的样子,去给先生看。问先生学生们怎么会这样。先生说等一等。我的女儿在书院有些不顺畅的时候,先生给我六个字,磨一磨,等一等。先生就是看着一个生命,呵护,引导。等待我们自觉的那一天,非常感恩先生。

雨林我想问一下,三年内对先生的认知是一方面,对同学的成长的认知,你身临其境能否谈一下。

黄:讲同学,大家都是一起成长学习,我是最年长的,大师兄嘛。大家都会有错误。有的是年龄小,我当年也是这样犯过。看了就是很感慨。就像先生说的等一等。在书院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你眼里是很少有别人的错误的。同学有一个道场的环境,读书方便。

但在书院主要还是跟先生学。眼睛盯着先生,再盯着书本就好了。同学做什么,我不太关注的。但是同学有好的,我是很欣赏,很关注的,不会妒忌。在书院我最敬佩的同学是夏梓朝。最佩服的一个人。

比我小七岁。在学校读书非常用功。每天是第一个来教室。以前我第一个。后来我懈怠了。发现是他第一了我就想要跟他比赛,进来发现他已经在了。夏梓朝非常用功,但是很和乐,没有跟人在争。不是以自己好来显示别人不好。

净:谢谢展现见贤思齐。夏梓朝在明德堂读书的时候,自觉读十几个小时不要老师管。是最像先生学生的学生。

最后我想请雨林谈一下以后的规划。

黄:我的规划一部分也是对先生的感恩。

柏拉图说自己最幸运的是生在希腊、公民非奴隶、是男人,遇到苏格拉底。最后一点最重要。我想说,这辈子,遇到先生,是最幸运的事情。

先生对我好,不是只是对我一个好,心中所想的是很大的,有道。没有私心。先生每天和我们一起四点起床。生活和我们一样的。他的个人的人格,是我非常敬仰的。我就想什么时候我自己能像先生一样,没有私心做这样的事情。

先生就是我的楷模。现在书院在募捐,但是对我这样家境 不好的学生,先生一句话就把我的学费免了。三万。先生说不想要书院的学生参与建设。我想把我的零花钱攒起来捐给书院。在书院除了保命没有需要花钱的。我的规划就是留在书院教书。我的理想就是做新儒家的学徒,汇通中西。把一生奉献在这里。有这样的想法,也是身边有很多前辈,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做这件事。一颗真心,坦坦荡荡。薪尽火传,把这个事情做下去。

净:我去南宁宣讲。和一个学堂的老师交流。他说我能坚持下来,我看到一个孩子是多动症,一开始来的时候根本坐不下来。慢慢能坐下来,你看到孩子生命在慢慢成长,在做这个事的时候,内心充满感动。他26岁没有带孩子的经历就来做读经。

我听了泪流满面。我想起先生在法国看到一群人从教堂出来,他就想到这个教以后可能没有人传承了,因为看到都是老人。我每次看到年轻人讲这个是很感动的,因为不仅是读经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 我也想听听懿贞的规划。

李:我要读十年,以后要在先生身边,跟随先生,一直陪伴先生。

陈:我听他们俩的分享的时候我也很感动。我在这三年中,生命的成长,一点点成长。在遇到孩子的问题的时候,很多次我去找先生。这样的孩子要不就放弃吧。没有办法让他做得很好。先生就说。除了我们这里他还能去哪里呢?还能去哪里长进?先生不放弃。

如果面前是河流,有的人智慧高,很快就上岸了。芸芸众生,多数人是在挣扎。先生说,如你上来了,还想要下去,我拉你上来。一遍一遍,只要我在我就不放弃你。先生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

前几天的时候,我们开会,跟先生提到,年龄大的学生有经济方面的压力。我们有没有办法帮助解决。先生就说只要学生们愿意在这里学习,我们养他十年都可以。

14年的时候,因为很多孩子是南方的没见过雪。而书院15年3月就要迁往泰顺,那里就更加没有看雪的机会了,先生就特别安排学生们去北方看雪。先生当时的状态我们感觉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充满童心和活力。在回来的火车上,先生就拿着书在看书。有几个学生就凑过去看书。在车厢那个很嘈杂的环境中,几个学生围着先生很安静地看书,看着很温馨很感动。

去的时候那里的朋友,给先生准备了棉鞋,先生就穿了。最后先生说这个鞋有点小,结果发现是里面的一团纸没有拿出来。但是一整天先生没有抱怨。看不出来异样。日常生活中,先生都和大家在一起,学生打什么先生吃什么。学生和先生的互动,你看到很多感动的细节。

先生不吃芹菜,因为会降血压。一开始学生给打芹菜,先生就吃下去,什么都不说。后来学生们才知道了先生身体不适合吃芹菜。先生给予学生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身教。可能比上一百堂课三年学都重要。

雨林:学堂的堂主和家长对于读经理念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你的引导之下,受到你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堂主摇摆不定,会影响孩子。父母和堂主对于人生的规划,是怎么理解的。这是源于自己的思想。不是因为读经不好离开了。

陈:我自己是体制教育过来。很多人追问,读经的孩子怎么样,不读经的孩子怎么样。但是没有人追问没有考上大学的孩子怎么样?因为接受了一个默认的事实,就是上不了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当出现“读经教育可靠吗“这样问题的时候,你问你自己认定的是什么。

净:培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能不能把孩子引导到向道的路上。看没能来书院的潘正遥,体现的那个状态。见道不见道责任在于自己。农夫的责任在于种庄稼。不能保证所有的都有好的收成。你做一个好的东西,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喜欢的。 雨林刚才讲,先生反杜威。其实我想说先生不是反杜威,是反''反理性"的。 希望三位能用一句话来讲一下对大家的祝福。

陈:读经界有个很有名的比喻,读经教育像一辆公交车,坐到哪一站,是你的选择。希望我们上了这个车就一直坐到底。

懿贞:希望叔叔阿姨让你们的孩子多读经,上书院。

雨林:大家这么好学,久了之后中国的风气一定会改过来的。

关于海外读经海外

读经是文礼书院国际读经教育中心之官方微信平台。关注海外读经,关注国际间最新最全面的读经动态!

关注公众平台 haiwaidujing

更多读经教育相关信息请点击:文礼书院、 王财贵先生作品总汇、王财贵先生演讲视频文稿总汇读经教育入门“六小篇” 爱读经产品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