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双有:毛泽东建国后回韶山的历史疑问

2017-1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毛泽东在建国后,曾两次回故乡韶山.每次回韶山,都紧紧伴随着一次惊天动地.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那么,这两次回韶山,和其后的两次重大事件有什么关系呢?先说毛泽东第一次回韶山.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在国务院副总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可谓“衣锦还乡”,欢声雷动.他的心情也格外激动,夜不能寐,诗意喷涌,当晚就写了一首七律<回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

毛泽东在建国后,曾两次回故乡韶山。每次回韶山,都紧紧伴随着一次惊天动地、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那么,这两次回韶山,和其后的两次重大事件有什么关系呢?

先说毛泽东第一次回韶山。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在国务院副总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

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可谓“衣锦还乡”,欢声雷动。他的心情也格外激动,夜不能寐,诗意喷涌,当晚就写了一首七律《回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激情洋溢,诗情浓郁,格律工整,结构严谨,热情歌颂了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怕牺牲、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终于取得革命成功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也热情赞扬了刚刚发动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可喜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该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不亚于唐宋诗歌。其中的颔联、颈联、尾联,均成为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名句。他在这首诗的题记中这样写道:“1959年6月25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32周年了。”可见该诗的主题,主要是讴歌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第二天,毛泽东起得很早,他没有叫醒任何人,就独自一人从象鼻山上山,到半山腰的楠竹坨为父母扫墓。随行人员知道后,紧追着毛泽东一起上了山。

       在父母坟前,毛泽东接过随行人员递过来的松枝圈,轻轻地放到坟头,然后退了两步,向着双亲深深地鞠了三躬,深情地说道:“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迷信什么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朋友也,还得承认。”“我下次来,还要去看看他们两位。”

从楠竹坨下来后,毛泽东来到上屋场老家。在父母的卧室,毛泽东站在双亲的遗像下,沉思良久后饱含深情地回忆说:“这是母亲有病时,我接她到长沙时照的。在现在来说,我父母亲患的都不是很重的病。我面前患的是腮腺炎,父亲得的是伤寒,就现在的医疗水平来说,都是些小病,但那时却不能治好。我父亲病故时只50岁,母亲也只53岁。”

从故居出来后,毛泽东参观了学校,并与师生合影留念,又与故居和家乡的干部合影。下午3时,毛泽东乘车去韶山水库游泳。路过毛氏宗祠门口时,他对随行人员说:“进去看看,管他三七二十一,鞠几个躬再说。”

当晚,毛泽东请韶山革命烈士的遗属、老人和族人吃饭,他举杯一一敬酒,洋溢着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友情。

对毛泽东这一次回韶山,记者肯定写了大量通讯报道,登上报纸广播,肯定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著名作家周立波则根据对韶山人民群众的反复采访,写了一篇著名散文《韶山的节日》,更让毛泽东回韶山这一盛事,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年毛泽东回韶山,写诗词,祭拜父母,会见亲友,这一系列的活动和谈话,都体现了一代伟人浓浓的乡情、亲情,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回故乡韶山这一盛大历史事件,却被江青一伙扭曲得变了味儿。当周立波的那篇具体生动、真实详尽描写毛泽东回韶山的散文,于1966年初在《羊城晚报》发表后,竟然使江青十分恼怒;张春桥给中南局宣传部打电话,指责报社为什么要发表这样反动的文章?他们给《韶山的节日》戴上“反革命大毒草”的帽子。理由是,一、文中提到了罗瑞卿,就是为“反党集团”翻案;二、文中多处详细描述了毛主席祭拜父母亲的场景,这是在“丑化伟大领袖”。就这两条,就可以将其打成“反党大毒草”。

以现在的眼光看,这完全是欲加之罪,乱打棍子。罗瑞卿的确跟着毛主席去了韶山,如实描写就是为他翻案?毛泽东确实祭拜了父母亲,送了松枝圈,鞠了三个躬,如实描写怎么就成了“丑化领袖”?其实这正是领袖的人性闪光之处,地位再高,不忘亲恩,不忘故友,这种做法不但不应当批评和遮掩,反而应当尽情描写,大力歌颂。

江青为什么对毛泽东回韶山的情节十分恼火呢?原来,周立波在文中,如实写了毛泽东怀念杨开慧的事实,这让风头正劲、骄横跋扈的江青醋意大发,怒上心头。所以她要把周立波的文章打成大毒草,以掩盖毛泽东回韶山的历史事实,从而杜绝杨开慧名字随之传扬。

江青对于毛泽东回韶山的历史事实,还有一个扭曲的发明创造,说毛泽东在韶山写的诗歌《到韶山》,是针对彭德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而写的。在由江青操纵的铺天盖地批判彭德怀的大字报和文章中,都异口同声说是毛泽东激于对彭德怀的义愤,写下了这首如战斗檄文一般的诗词。

这部由陕西师大出版社1968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评论集》中,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1959年6月25日,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回到了韶山。毛主席满面红光,神采奕奕,他的光辉照得人添精神,山河增色。这一天成了韶山人民永世难忘的盛大节日。毛主席参观了人民公社、学校,与广大贫下中农、革命干部进行了亲切的座谈。32年的革命斗争与沉痛往事的回忆,几十年来艰苦搏斗的变幻风云,眼前光辉灿烂的壮丽现实,联系到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猖狂进攻,毛主席思绪翻滚,心潮澎湃,激动得夜不能寐。就在闪烁的蜡烛光下,写下了《到韶山》这首光彩照人的诗篇,向中国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发出了新的战斗动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