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辉写意人物画欣赏 周一新国画人物作品欣赏
在中国当代绘画发展脉络中,青年画家周一新的出现,对美术界是一个惊喜——他用超然的人文情结、或细腻或奔放的独到笔触,为翰墨丹青世界增添了太多的丰富视觉艺术作品。画家笔下的人物,或高古典雅、恢宏大气,或细腻入微、婉约祥和;或金戈铁马、恣肆昂扬,或都市情怀、时代笔墨……画家周一新的画风领域全面而多姿多彩,似乎太多的彩墨情愫如同金矿蕴藉于心胸,只待绘者慢慢发掘、娓娓道来。
他的南北交融之画风、他的集传统绘事经典手法与当代众家水墨所长的创作,都值得美术理论界的重点关注和研究。画坛的“周一新现象”,可以成为学术领域的新课题。
画家周一新,祖籍浙江,生于宁夏;杏花春雨江南和铁马西风塞北,或许先天的跨南北大地域,注定了这位多才艺术家的独特性面貌。南风北渐,性情中的温婉和刚强共融后,往往会产生金庸、梁羽生笔下诸多侠骨柔肠的侠客心胸。
生活中的他,便是一位外表谦和温润,内心执着进取的学者型艺术家,孜孜以求于他的人文绘画之旅,从不畏缩和懈怠。他的从艺之路,从未间断:幼时父亲敏感的发现他的天赋,谆谆教导并送至文化馆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稳固的童子功。1989年,他考取了陕西师大艺术系,在长安画派的博大恢宏艺术家洋流中,濡染根源于黄土地的那种大气、奔放、直抒胸臆的创作理念,并注重在书法上完善了自己。
1993年,是最有意义的一年:青年画家周一新毕业来到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执教,同年得到足以改变艺术发展旅程的机遇——在上海拜见人物画大家戴敦邦先生,并受其青睐得以拜师,成为入室弟子。戴先生那传神的人物画线条、出神入化的白描手法,都令周一新如痴如醉,并不断吸收、汲取。
观音造像,典雅端庄,散发着宗教的魅力;老子出关,气宇轩昂,白描的感染力尽显;钟馗神威,敷色大胆,人物面貌栩栩如生;丽人空寂,婉约中吐露多少愁绪……多种工笔和小写意人物造像,成为他的擅长。
画家骨子里南派的温婉细腻,使之作品骨格清奇、高古隽永;色墨交融,大色系、大面积的铺彩,虽浓郁但绝不媚俗,反而暗香浮动,飘逸着人文关怀和人性的美丽。这是周一新的作品格调高明之处,也是超乎其年龄的成熟和练达。
此类作品的一个高峰,即是2004年他的《水浒忠义堂》,一举荣膺十届全国美展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从此,也意味着他步入全国名家行列,在美术星空闪耀出个性的光辉。
2000年至2001年,也是周一新的另外一个人生际遇——他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跟随以水墨人物写生出名的刘国辉老师学习。刘国辉先生高超的写意人物画创作理念和手法,令周一新极大丰富了视野。刘老师给了周一新很多帮助和鼓励,他是一位真正能做到言传身教的负责任的老师。
已经非常擅长用线的周一新,有在水墨的锤炼中变得墨气淋漓,真正洞悉了国画的深层魅力、感召力。他的2003年以来的一部分近作(《周一新中国画集》中选录数幅),水墨人物肖像造型传神而洒脱,墨气洋溢,品味上乘,帧帧精品。不同的创作理念的碰撞,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于周一新身上,便是数种画风的共融共盛。
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和汲取营养,是画家成功的另一大基石。周一新说:“一直以来,对我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无论你做什么职业,只有将学习贯彻终身,才有进步的可能。”他认为,学习就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这时的创作才是最自然的流露。
周一新常常感慨:“幸遇名师指点,我感到自豪。”他从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和机遇,名师是一部分,各种典籍亦是如此,他总是虚怀若谷的汲取养分。
周一新收集了很多古典文学著作和古典画册,常常是每去一个地方,轻松而去,满载而归。去年一趟法国之行,使周一新搜罗了4箱画册。就在5月底好友范治斌的画展上(中国美术馆“不同凡响”范扬范治斌国画展),笔者发现他亦是在热闹喧嚣的人群中静静的伫立画前,仔细研究和思索。
这份闹中取静的功夫着实令人佩服。笔者后来了解到:周一新创作的时候需要绝对的安静,音乐也不能听。有时候,创作灵感迸发,他可以从早上8点到凌晨2点连续作画。
“曾有人问我每天都作画,痛不痛苦?”周一新说:“我就像一个聋哑人,画笔是我的万花筒,绘画的过程,其实就是我通过画笔认识世界的过程。”这是一种苦行僧的水滴石穿的精神,亦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周一新创作从不迁就市场,他希望能够以他的画为主,引领欣赏者提高品味,因为,他坚信,“奉旨填词”是做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灵魂的。他的画风,应该还会在不断于深层思索和实践之后凤凰涅槃,继续展示螺旋式上升的更新的魅力。 对于将来,已经走在成功上升通道中的周一新并没有多想,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是他的理想。我们共同期待这位虽年轻但已是名家的画家周一新,新作频出,惊喜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