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弩韬袁发林 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牛弩韬在皖北(淮北)经济发展论坛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夏来常务副省长、岳忠会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大家齐聚淮北,隆重举办皖北(淮北)经济发展论坛,共商皖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大计,这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下面,我代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就加快皖北工业发展做个发言。
一、皖北工业迈上加快发展的快车道
皖北发展事关安徽全局,加快皖北发展,不仅是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更是培育安徽发展新生力量、构建加速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撑。省经信委高度重视皖北工业发展,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工业转型升级五大攻坚活动,努力帮助皖北企业化解生产经营的不利因素。在皖北工业战线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皖北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12年,皖北6市累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2050亿),工业化率达到43.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淮北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90.11亿元,居全省第4位,比上年提升2个位次。今年前两个月,皖北地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71.3亿元,占全省的30.2%。
(二)发展速度居全省前列。2012年,亳州、蚌埠两市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8.2%)并列全省第二位,宿州市(18%)居全省第四位,淮北和阜阳两市均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淮南市(15%)也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今年前两个月,亳州、蚌埠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7.8%和17.2%,分别居全省第一和第四位。
(三)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2年,皖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39户,占全省的28.1%,比2011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1746亿元,总量占全省的25.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4亿美元,占全省的24.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四)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2012年,皖北地区规上工业实现利润331.4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衔接顺畅,淮北和淮南两市工业产销率分别居全省前两位。皖北地区存贷比达到55.7%,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占全省的21.2%,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资金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2年,皖北地区累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57.5亿元,占全省的13.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931.5亿元,同比增长34.5%,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18.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二、加快皖北工业发展机遇难得
当前,国家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中原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发展的政策更加普惠,在新旧10条的基础上,还将制定扶持皖北“四化”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推动“人地挂钩”等政策先行先试,皖北地区将迎来政策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高铁时代的来临,为皖北地区“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引江济淮工程已经上升到省委、省政府决策层面,工程规划已经初步完成,皖北地区缺水的问题将极大地缓解。同时,皖北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阶段,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日益凸显。
同时,皖北地区还具有地上粮多、地下煤多、农村人口多的特点,这“三多”正在由过去的包袱变成今天的资源和发展优势。粮多是发展粮食深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的基础,可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粮食产品的附加值;煤多是发展煤电、煤化工、煤建材等煤基产业的基础,可以打造区域重要的能源基地,当然除了煤多,皖北还有其它金属和非金属资源,这些都是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皖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口多,这一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负担、是压力,但随着皖北人口素质的提升和我国“人口红利”效应的逐步削弱,丰富的劳动力将成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最宝贵的资源,特别是经过培训,能形成一支稳定的产业工人和熟练技工队伍,就是吸引投资最有利的条件。
所以说,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当然,皖北工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工业总量不大、工业化程度低,2012年工业化率仅43.6%、低于全省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2050亿元,仅占全省的27.
2%,城镇化率也仅为40.8%、低于全省5.7个百分点,发展不足仍是皖北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皖北工业结构层次较低,企业创新能力较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转型发展的压力巨大,仍需进一步加大支持,奋力拼搏,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三、多措并举,推进皖北工业大发展
(一)继续坚持发展工业不动摇,解决发展的认识问题。皖北的短板在工业,皖北崛起的希望也在工业。皖北工业基础薄弱的原因有客观的历史原因,更主要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工作力度到位。
我委将继续加强皖北工业发展的运行协调,深入开展“五大攻坚”帮扶活动,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点对点、面对面”地帮助皖北企业发展,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全省工业系统实施“万千百十”工程为契机,通过抓重大工业项目,帮扶骨干企业,培育壮大装备制造、食品药品、轻工纺织、材料和新材料、能源和新能源、电子信息等6大工业主导产业,支持10大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壮大等手段,进一步激发皖北地区发展工业的激情和热情,让“工业兴则皖北兴、工业强则皖北强”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抓县域经济和园区基地,解决发展的载体问题。加强对皖北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支持,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鼓励支持县区发展特色经济,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避免产业趋同、重复建设。
要统筹皖北县区资源和产业发展,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相互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要把园区建设作为促进皖北“四化”协调发展的载体和抓手,按照“产城一体”的原则和要求,整合提升各类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优化产业和空间分布,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
要积极推动“3 5”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加强产业政策指导和项目建设支持,打造新的增长极。我委将积极支持皖北条件成熟的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创建省级、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三)抓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解决发展的主体问题。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抢抓皖北地区纳入中原经济区政策契机,充分利用好5月份中国光彩事业大别山行暨省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活动,进一步加强皖北工业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工业经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抢抓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立足招大引强, 瞄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主攻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和上市公司,着力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重大工业项目。
要跟踪落实好与知名民企合作发展项目推进工作,我委将加强对总投资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的调度,抓好1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投产达效工作。
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精神,加大对皖北地区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切实完善创业政策,拓宽创业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扶持创业的服务体系, 着力营造“崇尚创业、鼓励干事、褒奖成功、包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形成“百姓创家业、老板创企业、企业家创大产业”的浓厚氛围。
(四)抓资源要素整合,解决发展的瓶颈问题。要用活用好中原经济区发展优惠政策,支持皖北各市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争取在皖北地区开展人地挂钩试点工作;加强皖北工业用地需求调查研究和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踪帮扶,利用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积极帮助皖北地区争取工业用地指标。
我委将继续加大对皖北地区的资金支持和项目建设力度,力争更多的资金投向皖北、更多的项目落户皖北。
在皖北地区推动面向产业集群专业镇的动产质押、供应链贷款融资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落实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我委将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皖北地区挂职;同时推动企校合作,大力开展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教育,培育造就一支满足皖北工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产业工人和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五)抓优化服务,解决发展的环境问题。全省各级经信委将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共同打造“企业娘家”品牌,优化办事办文工作流程,简政放权,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水平。
我们将支持皖北地区优化发展环境,完善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效益持续好转。真正做到对企业有感情、有真情、有激情,对企业热心、诚心、用心,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不断提高服务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将皖北地区打造成企业发展壮大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