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的清明 清明节:中国的感恩节

2017-05-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天气网讯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要插柳,祭祖,扫墓等等,寄托那一份属于亲人的哀思.易中天先生认为,清明节就是中国感恩节.清明节的主要内容就是扫墓,纪念先祖.从古至今,祭奠先祖的意识变得越来越强.清明祭祖,感激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先祖和亲人,同时开始新的生活,这就是承前启后.清明节气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就是说在这个时节先是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大约从

天气网讯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我们要插柳,祭祖,扫墓等等,寄托那一份属于亲人的哀思。

易中天先生认为,清明节就是中国感恩节。清明节的主要内容就是扫墓,纪念先祖。从古至今,祭奠先祖的意识变得越来越强。清明祭祖,感激那些已经离开我们的先祖和亲人,同时开始新的生活,这就是承前启后。

清明节气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就是说在这个时节先是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就伴之以踏青游乐。清明之前是春分,之后是谷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生长之时。这时,大家就会出去踏青,迎接新生命周期的开始。宋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描写的就是这一景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插柳,也是广为流传的风俗。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还有的说法是清明节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纷纷插柳戴柳用以辟邪,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 "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还有说用以纪念"介子推"的。农谚有"清明不插柳,死了变成小花狗"的说法。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鲁西南一带流行吃鸡蛋,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称为吃"节蛋"。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又象征圆圆满满;有的还说,吃了这时煮的鸡蛋,就一年不会头痛。

清明除了踏青春游,还有种种有趣的游乐活动,妇女们荡秋千,男人们斗鸡、踢球,孩子们放风筝,玩累了就地野餐。但很多已失去了节气的印记,许多活动变成了随时随地,而不仅仅是节日的独有,比如放风筝、比如荡秋千。风俗流变,虽然一些亲近自然的习俗和玩法逐渐消失或者慢慢演化,但时至今日,清明节扫墓、踏青、插柳、吃鸡蛋等这些个核心始终得以传承。

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宋朝菏泽巨野诗人王禹僻《清明》诗云:"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古代菏泽民间于此日亦不举火,而1949年以前,菏泽已无此习俗。

清明上坟是鲁西南地区的传统民俗,俗称"烧纸"。旧时上坟"烧纸"后还要"摆供"。上坟前要清除杂草,铲新土压坟顶。这个习俗至今在鲁西南地区个别地方仍有保留,就是清明上坟带着铁锹,每人都往坟上培三锹新土,以示后代子孙已尽孝祭祖,同时亦寓意祖宗保佑全家平安、兴旺发达。

时至今日,清明祭奠先人已悄然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城里人,大都在公墓祭祖,由于形势和场所的变化,这些代代传承的清明习俗也在不经意间渐行渐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以及科学技术的发达,代之而起的是一些时新、文明的祭祀方式,比如用鲜花祭祀,比如网上祭祀……但不管何种方式,人们心中的追思和乡愁并不会消失,因为清明本就是一个感恩的节日!

清明时节,鲁西南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农村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表明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