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龙形式指引 张祥龙:生存与形式指引
摘要:“生存”这个词引人注目地出现于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在他的后期作品里也有表现。“形式指引”则主要见于海德格尔二十年代初在弗莱堡大学的讲课稿,这些讲稿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才被公诸于世。
因此,除了美国学者克兹尔和几位德国学者之外,海德格尔的大多数研究者们几乎都没有正面涉及过它,更没有探讨过它与海氏所讲的“生存”的关系。但是,这个似乎只闪现于海德格尔自家思想起源处的形式指引,依本文作者的判断,却以它独特的方式“指引”着一条深入、准确地理解海德格尔哲学的小路,不管它是“现象学之路”,“通向语言之路”,“理解老庄之(道)路”,还是引出思与诗对话的“林中路”。
所以,本文将从“生存”与“形式指引”在《存在与时间》中的耦合谈起,追踪这种关系的一个最初表达,由此而转向对“形式指引”的确切含义的探讨,并深究它在海德格尔的前后期著作中的某些表现,以期说明它与海德格尔的“ 生存”观的联系、它本身的方法论特点,尤其是它在海德格尔整个思想中的真实地位。
“生存”这个词引人注目地出现于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在他的后期作品里也有表现。“形式指引”则主要见于海德格尔二十年代初在弗莱堡大学 的讲课稿,这些讲稿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才被公诸于世。
因此,除了美国学者克兹尔和几位德国学者之外,海德格尔的大多数研究者们几乎都没有正面涉及过它,更没有探讨过它与海氏所讲的“生存”的关系。但是,这个 似乎只闪现于海德格尔自家思想起源处的形式指引,依本文作者的判断,却以它独特的方式“指引”着一条深入、准确地理解海德格尔哲学的小路,不管它是“现象 学之路”,“通向语言之路”,“理解老庄之(道)路”,还是引出思与诗对话的“林中路”。
所以,本文将从“生存”与“形式指引”在《存在与时间》中的耦合 谈起,追踪这种关系的一个最初表达,由此而转向对“形式指引”的确切含义的探讨,并深究它在海德格尔的前后期著作中的某些表现,以期说明它与海德格尔的“ 生存”观的联系、它本身的方法论特点,尤其是它在海德格尔整个思想中的真实地位。
一. “生存”与“形式指引”在《存在与时间》中的关联
“生存”的重要性在于指示出了缘在(Dasein)的基本存在及存在方式。海德格尔在我们现在所见的《存在与时间》(实为第三稿)中这样写道:“缘在能够 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与之相关,并总以某种方式相关了的那个存在本身,我们称之为生存(Existenz)”。
又说:“这个缘在总是从它的生存来理解自己本 身,或者说,它总是从它自身的某种可能性,也就是它会是其自身或不是其自身来理解它自己本身。缘在或者自身选择了这些可能性,或者卷入于其中,或者已经在 其中成长起来。
这种生存只能被‘那时各自的’(jeweiligen)缘在所决定,不管是以捉住[机会]的方式还是以错失[良机]的方式。不管怎样,这个 生存的问题只能通过生存进程(das Existieren)本身来得到澄清。”
可以说,《存在与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对缘在的各种生存状态(Existenzial)的分析来揭示缘在的本性,即牵挂(Sorge)与时间性 (Zeitlichkeit),以便为理解存在本身的含义打开一个视域。
那么,什么是这“生存”的确切含义呢?以上的引文已经给我们某种提示,而第9节对 于缘在本性(Wesen)的刻划又几乎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存在者的‘本性’ 就处于它的去存在(Zu-sein)之中。
”(《在与时》42页)而这个本性对于海德格尔就是“ 生存”,因为他马上讲“如果我们选择‘生存’(Existenz)来指示这个存在者的存在的话”,那么就不是在拉丁文的“existentia”的现成的 存在(Vorhandensein)意义上使用的。
于是他就将上面这句话转写为:“这个缘在的‘本性’就处于它的生存之中”。(42页)可见,在海德格尔眼里,生存是缘在的“本性”,意味着非现成的“去存 在”。当然,为了将这个“本性”或生存的意思讲足,他又加了另一句话:“这个存在者[缘在]在其存在中与之相关的(darum)的那个存在,总是我的 (ist je meines)”。
(42页) 但是,在此书第45节,对生存的提法又有了新的维度。海德格尔写道:对于这个[缘在的]存在[即牵挂]的分析取生存为引导,这生存以先行把握的方式被规定 为是 缘在的本性。
生存这个词以形式指引的方式意味着(besagt in formaler Anzeige):这个缘在是作为理解着的能存在(als verstehendes Seinkoennen)而存在着(ist),它在其存在中与这个[存在]本身有关。我自身就总是这个以此种方式存在着的存在者。(231页)
除了第9节中讲的东西之外,这里引入了“形式指引”(die formale Anzeige),并认为“ 生存这个词是以形式指引的方式”在意味着它的那些意思。可见形式指引是了解“生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而且是一个方法论的维度。
而在题为“为了解释牵 挂的存在意义而赢得的解释学情势以及总括的生存状态分析的方法论特点”的第63节中,这个维度被再次提及:“[前文所讲的]生存观念的形式指引被处于缘在 自身之中的存在理解(Seinsverstaendnis )所引导着”。
(313页)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相当肯定地说:了解形式指引是理解《存在与时间》的“生存”及对于缘在的“生存状态分析”的一个必要前提,在 很大程度上也是理解《存在与时间》的前提。所以美国著名的研究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学者T. 克兹尔(Kisiel)在他的《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起源》中讲:“在《存在与时间》中,‘生存’就是形式指引”。
二. 对雅斯贝尔斯著作所做评论中的阐发
在海德格尔那里,“生存”与“形式指引”的“共生”可推溯到他于1920年夏写出的“评卡尔?雅斯贝尔斯《世界观的心理学》”(Anmerkungen zu Karl Jaspers Psychologie der Weltanschauungen) 由此文可见两者关系之大略。
雅氏在《世界观的心理学》(1919)中力图用生命哲学(克尔凯郭尔、尼采)的原则来探讨“心灵的整体”, ,以便“为心理学赢获原则性的视界和区域”。
为此,他使用了“极端境况”(Grenzsituationen, 孙译为“限界境况”,一般译法似乎是“边缘形势”)、“生命的极端状态”、“二律背反的结构”、“活生生的过程”等概念。海德格尔认为雅氏的贡献在于“使 人们以最强烈的专注去关注生存问题”,带来心理学的去“先行把捉”心灵整体的区域性的深化和哲学上的一股新的冲击力,但无论如何,这种努力在哲学[方法] 上却是个“失败”,因为它以为靠“整体”、“摧毁”、“分裂状态”、“对立性”、“极端”、“绝对者”、“斗争”、“死亡”等等“恰恰从科学范围[比如心 理学、生物学、物理学]中可支配的概念手段”就可以来“把握生存现象”, 而它们只是“远未得到阐明的直观替代物和概念替代物”。
海氏认为他要做的就是沿着这条“以生存现象为定向”的道路继续前行,尤其是要深入追究生存现象中的这个“先行把捉”(Vorgriffe)的方法论意义, 也就是探讨“从生存现象出发的意义联结之方式、生存现象之结构和它的方法上的作用范围”。
而“一切先行把捉之问题都是这样一个‘方法’的问题”。 而且,“先行把捉‘普遍地’‘存有于’(sind)实际的生活经验[faktischen Lebenserfahrung]中”,这种经验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焦虑”(Bekuemmerung)。
更重要地,与一切替代方式不同,海德格尔认为:要讨论的真正对象[生活的当下实际性(Faktizitaet)]在形式的指引中(in formaler nzeige,中文版译为“在形式的显明中”)被确定为生存(Existenz)。
在这样一种形式上得到指引的意义中,这个概念指示着“我在”(ich bin)现象,即包含在“我在”中的存在含义。
而后者乃是一种原则性的现象联系及其所包含的问题的开端。随着这种形式上的指引(其中可以看出一种方法上 的、在此不能进一步予以阐明的一切哲学概念和概念联系的基本意义),恰恰要预防一种非批判性的沉迷,即要预防沉迷于某种诸如克尔凯郭尔 (Kierkegaad)或者尼采(Nietzsche)的生存理解中,以便赢获一种可能性,得以去探究生存现象的某种真正意义,并阐明这种探究。
由此可见,对于海德格尔,正是由于“形式指引”(形式显示、形式指明)的方法,真正的生存现象——“我存在”的存在含义——出现了。而且,他相信这种形式 指引中的生存观与生命哲学的生存观是相当不同的。更值得注意的是,海德格尔在括号中声明他不能在此“进一步阐明”形式指引这个看来是如此关键的方法,使得 被批评的雅斯贝尔斯不能明其妙,以至后者“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文字批评产生一种疏远感,它花了如此之多的篇幅在神秘兮兮的方法问题上”。
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包围着的领域”,是“承荷着一切运动的‘流’”。 所以对生命的任何片段把握和表达都达不到生命本身。于是就有一种“不能表达”的说法。 ]海却认为,这种“不可言”的困难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把心灵的原始现象完全刻划为‘分裂’了”。
其实,在人的生活或生命的当下实际状态之中,就已经有了某种“意义特征”或“结构联系” 海写道:“这个[在意义特征的现象学联系中显示出来的]特性本身,只能被理解为在生活的当下实际性(Faktizitaet)中进入自身的居有过程中而实行的本己生存的前结构(Praest uktion),也即那种对每一个实行联系本身所构成的具体的、带有焦虑的期望视界的开启和放的前结构。
”
虽然没有明说,但按此文的基本思路,特别是由“生存”建立起来的联系,我们可以说这生活的当下实际性中所实现出来的“前结构”就是那确定生存的形式指引。它们虽然还不具有理论客观性,也不是一种“区域上的客观化”,但已经是有“意蕴”(das Bedeutsame)的自身经验的方式(Wie des Selbsterfahrens)和表达方式(形式指引)。
“质料”(生活的实际性)在此直接决定“形式”(前结构、形式指引)。于是我们读这样一段话:
在与自我相联系的基本经验中,自我的实际性(Faktizitaet)变成决定性的了;本己的此时此际(hic et nunc)被经历的、在这一精神历史的境况中得到实现的实际的生活经验,同样也实行着从中源起的、在其中停留的、向实际的东西本身返回的基本经验。
但是, 实际的生命经验本身,即我在其中得以以不同方式拥有我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本身,并不是诸如我处身于其中的某个区域之类的东西,并不是普遍性的东西——后者 的具体化就是自身;不如说,它乃是一个根本上按其固有的实现方式看来“历史学上的”现象,而且首先不是一个客观历史性的现象(我的生活被视为在当前中发生 的生活),而是一个如此这般经验着自身的实现历史的现象(vorzugsgeschichtliches haenomen)。
……这种拥有自身(Sich-selbst-haben)产生于焦虑、保持在焦虑之中,并且倾向于焦虑 (Bekuemmerung);在这种焦虑中,特殊的自身过去、当前和将来得到了经验,并非被经验为某个客观的实事秩序的时间图式,而是非图式的、关涉到 经验实行之方式的焦虑意义中被经验的。
这段话中出现了不少后来海德格尔直接说明“实际生活经验本身的形式指引”的讲课稿(即1920-21年冬季学期的讲课稿《宗教现象学导论》)中的重要语词 和思路,比如这“实际的生活经验本身”及其表现方式并不是“某个区域”,也不是“普遍的东西”;在这种实际经验的“焦虑”中,体验到了“特殊的自身过去、 当前和将来”;但这生存的时间性不是一种“客观历史性的现象”,而是一种正在经验自身的“实现[着]历史性的现象”;等。
而且,在这后面很快出现了“良知 ”(Gewissen)这个词,意味着“在历史学上被刻划的自身经验之方式”。 此外,这一段引文开始处对实际性的阐述与《存在与时间》中对缘在特性的说明很相近。(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