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陀七奶奶 「七十年代」專號 / 北島、李陀
本期《今天》為“七十年代”專號,包括十五篇回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文字。 一般來說,回憶錄或者回憶文章也應該算是文學寫作,其中不少甚至已成為文學中的經典。而我們這個專號著眼點主要不是文學,而是歷史。對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回憶和回顧,展現那樣一個特殊年代的五顏六色的個人和集體經驗,才是這個專號的立意和目的之所在。
就現在還活著並且還活在思考中的中國人來說,近幾十年的任何一個十年,都是非常不尋常的,都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最近一本受到廣泛注意的對話錄就是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為主題的,這本書的出版甚至引起了一股“八十年代熱”,對那個時段的回顧和反省一時成為社會上的熱門話題。那麼這個專號為什麼選擇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們當然有自己的理由。
在我們看來,盡管這個七十年代充滿了歷史大事件,毛澤東去世,文革結束等等,但是就一代人的成長來說,那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年代,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歷史的“夾縫”。我們這裡說的“一代人”,是比較具體的,主要是指在七十年代度過少年和青年時代的一代人,這代人正是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歷史環境裡成長起來的;這種成長的歷史特殊性造就了很特殊的一個青少年群體,而正是這群體在文革後的中國歷史中發揮了非常重要和特殊的作用,這一作用應該說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估計和清理。
但不管怎麼樣,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這一代人,沒有這一代人的激情和活動,中國大概不是今天這個樣子。這大約就是我們這個專號為什麼選擇“七十年代”作為題目的理由。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理由。 組織這麼一個大型歷史回憶活動,本身還是一個歷史寫作── 規模很大的寫作。也許每個人的記憶都是個別的、具體的, 對大歷史來說是零散的過于個人化的,但是我們認為,如果對于“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這樣的問題,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經驗作出回答, 如果這些回答五花八門, 看法、說法、觀點、立場都各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那也許恰恰對這段復雜歷史的最好的紀錄。
盡管歷史學家的存在是必須的,以他們的著作來描述、總結歷史也是必須的,但是我們認為,這樣的歷史必然是被裁剪的,被規劃的,被個人意見化的,因此難免是過于統一和同一的。能不能設想一種不被裁剪、不被同一化的歷史寫作?“七十年代”專號是這個想法的一個試驗。
這個試驗如果被證明有價值,哪怕是有限的,我們還想繼續下去,把有關“七十年代”的回憶和寫作擴大,把它變成多卷本的大型歷史寫作。 我們希望更多的人來關心這個活動,更多的人加入,把自己的歷史經驗匯入這條歷史記憶之河。
七十年代专号 编者按 韩少功: 漫长的假期 王安忆: 魏庄 阿坚: 我在四五事件前后 李零: 七十年代:我心中的碎片 唐晓峰: 难忘的一九七一 赵越胜: 骊歌清酒忆旧时 徐浩渊: 诗样年华 严力: 阳光与暴风雨的回忆 黄子平: 七十年代日常语言学 蔡翔: 1970:末代回忆 范迁: 黑画风波 邓刚: 我曾经是山狼海贼 阎连科: 我的那年代 柏桦: 始于一九七九年: 比冰和铁更刺人心肠的欢乐 李大兴: 明暗交错的时光 《今天论坛》“八方焦点”选编 编者按 潘维现场网谈 蓝蓝现场网谈 桑克现场网谈 今天画页 张晓刚与欧阳江河的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