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峰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展示课)课堂实录34

2018-0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上课前,学生板示课题及课型上课铃响,师进教室)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引题:同学们好,请坐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出自<列子>的一篇文章<愚公移山>师(稍停):在展示之前请各语文组长和科代表在侧黑板及外黑板抽测部分同学的重点字词组内其余同学请到前后黑板设计好自己的板面(十分钟后,师击掌示停)生:"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的是一身肝胆,听起来不是那奇闻,讲起来不是笑谈"我们始终相信一句话:心诚则灵如

(上课前,学生板示课题及课型上课铃响,师进教室)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引题:同学们好,请坐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出自《列子》的一篇文章《愚公移山》

师(稍停):在展示之前请各语文组长和科代表在侧黑板及外黑板抽测部分同学的重点字词组内其余同学请到前后黑板设计好自己的板面

(十分钟后,师击掌示停)

生:“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的是一身肝胆,听起来不是那奇闻,讲起来不是笑谈”

我们始终相信一句话:心诚则灵如果有一颗真诚的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曾经让神都为之感动的故事????愚公移山

生导入:伴着这曲《愚公移山》的旋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获得更多的启示这些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做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感悟这个意蕴深长的故事

生:通过预习,我了解到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子》这本书可称得上一部经典,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生:我还想补充一下,本文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

生: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去奋斗的道理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部分: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第三部分: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第四部分:写愚公的愿望得以实现

生:在我眼里,愚公是一个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并勇于战胜困难的英雄,他充满自信,积极乐观,相信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我在生活中也要向他学习!

生:我对智叟的评价是:智叟是一个老于世故,鼠目寸光,遇到困难就低头的懦夫;他面对困难消极悲观,总认为人在困难面前无能为力,只会“长息”,还对别人的举动“笑而止”,这也表明了他思想的固陋

生:通过预习我们不难发现,本文成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愚公”“智叟”命名的对比,实际是愚公大智若愚,而智叟则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真可谓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啊!

生:是啊,以愚公的长远眼光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的命名,使对比色调极为明显,并增加了讽刺色彩

生:我认为愚公跟智叟对移山的态度也是对比之处

生:我同意这一点,另外通过“始龀”的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与智叟的“笑而止之”的对比,更加表明愚公移山是大多数人的愿望,却遭到极少数人的不理解正如任何改革之初总是要排除万难,遭受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

师简评:这个同学能够拓展到从改革的角度来看待愚公移山的故事,从这一点来说,这种思维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生:愚公面对这太行王屋并没有被大山吓倒,而是坚信能够搬走,说明他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能认识到子孙繁衍生生不息,这就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迷惑了双眼,只要下定决心,努力付出,一切皆有可能

两生合读:历史上有多少故事令我们为之叹服过,本课的愚公移山,还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惊心动魄的故事所有这些都印证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人定胜天”

生:“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这一句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困难

生:“聚室而谋”后的“其妻献疑”我认为既表现了其家人对移山的关心,又引起了全家人来讨论“焉置土石”的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生:本文运用神话传说结尾,用神奇的力量突出愚公移山的真诚举动,达到了人与神之间的共鸣,真可谓“苍天不负有心人”呢

生:这也正应了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生:的确,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一种信仰坚定,目标明确,态度执着,干劲十足的精神,是一种身体力行,矢志不移,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而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

生:我认为在那时,愚公的做法可能是“人心所向”,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移山时甚至是“一呼百应”,但如今,我们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干任何事情都要讲求效率,所以我们认为移山不如搬家更省力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文本,不同的读者往往会读出不同的感受,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对此你又有哪些高见呢?可以自由发表一下意见

(生小组讨论片刻)

生:我认为愚公移山的事例只是“有志者事竟成”的个例,愚公之愚,在于他有勇无谋,不识变通,他一碰到二山问题,考虑还不周全,就决心要把二山搬走,虽然有坚韧不拔之志,但他缺少灵活变通的能力,倘若他当初选择的是搬家而不是移山,那他只需要把家搬迁易地而居,二山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又何劳子子孙孙都为愚公的愚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耽误了他们的一生拿破仑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世上有四种人:聪明人、愚蠢人、勤快人和懒惰人聪明而勤快的人,聪明而懒惰的人,甚至愚蠢而懒惰的人都可用,唯有那些愚蠢而勤快的人不可用,因为愚蠢常常使他们走错方向,而方向错了,他们的勤快岂不是造成更大的麻烦,所以愚公“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倘不知“子孙之难,无穷匮也”,所以我不同意愚公移山的举动

生:我不这样认为,如果愚公能够搬家的话,他有可能做到,但是愚公是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因为移山之后可以为更多数的人带来便利

生:愚公躬身示范,并率先让自己的家人垂范,能够起到“身教甚于言教”的作用,以至于邻人都来帮他,这也说明了愚公大公无私,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且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还能够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具有吃苦耐劳精神,是不可多得的“良才”

生:我同意甲方同学的观点,愚公的“愚”在于他遇事后虽有长远的眼光并树立了远期目标,却忽视了近期效果“投诸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说明了愚公的举动有些不切实际,在当今社会他充其量也只能算个平庸之辈

生:刚才有个同学说他有“长远眼光”我不太同意,毕竟愚公年且九十,随着时间的推移,思维方式的变化,他又怎能保证他的子孙后代都如他所愿“何苦而不平”呢?相比之下,智叟说得也不无道理,至少是从实际出发,能够做到科学的分析问题

(生掌声后)

师:同学们争辩得非常激烈,说明了同学们思考问题越来越深入,这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我个人认为愚公的举动固然有些盲目性,好像是有些不切合实际,但我们“读文贵有所获”我想,不可否认的是愚公面对困难与挫折的那种毫不畏惧的勇气,那种迎难而上,有恒心、有毅力的精神,确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感受着愚公那种选定目标,点点滴滴,循序渐进的做事方法,我突然想起了陶渊明的那句话: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也正是如此,只有注重了点滴积累,才会有成功的那一刻愚公,我想对你说:继续挖下去吧,肯定会有“天堑变通途”的那一天

生:从愚公身上,我还感受到了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是首先要确立好远大的目标,再有坚强的信念支撑自己的行动,那么成功的机率就会越大

师:正可谓:付出就有回报,努力总会有收获

五组生:我们读完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感受颇深,我们组的同学用课本剧的形式为大家再现愚公移山时一幕

愚:(抬头望天)唉,抬头见天,出门见山今年老汉年且九十,面对这太行、王屋空有一番青云之志吾数年来欲直通豫南,达于汉阴,犹未能也,今日老朽不惜残年余力,誓将此二山夷为平地

生旁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到不如做到愚公于是召集全家商议这件事

愚:在我有生之年,一直有一个未了的心愿,面对这太行王屋二山,出入极为不便,今日召开家庭会议,特商议此事

愚妻:单凭你年老体弱之身,于魁父之丘都无可奈何,又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堆放土石呢?

(几生配合议论纷纷)

愚儿:把土石投放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旁白:就这样,愚公一家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几生做出叩石垦壤,筐装土石,挑担而行,中途擦汗的动作)

智叟:(讥笑神色)愚兄果然名副其实,以汝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摇头叹息)你思想顽固,简直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还不如三岁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世上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不会再增高,又何愁铲不平呢?

智叟(无话可答,退去)

操蛇之神(手拿道具,边跑边呼):玉帝,冀南有一愚公兴师动众,挖山不止,誓将太行王屋铲平,特此禀告,请玉帝定酌

帝:噢?果真有此事?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欲铲平实属不易难得老愚公有如此举动,朕甚为感动传夸娥氏二子????

(两生稽首)朕命你们前去凡间助愚公一臂之力,速去速回,不得有误

(两生将两凳子背走,退去)

愚(抬头):老天终于开眼了,哈哈????

生:“面对王屋与太行,凭着一身肝胆,听起来不是那奇闻,讲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江涛的一曲《愚公移山》唱出了愚公的辛酸和不屈不挠的勇气,愚公那敢于同命运挑战,永不放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读了愚公移山的故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只要有坚持不懈,勇于尝试,大胆实践的精神,任何困难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对自己意志的考验,战胜困难的前提首先是战胜我们自己

生:读完《愚公移山》的故事,我在读书笔记上这样写到:从小就是听着《愚公移山》这首歌长大的,当时幼稚的小脑袋中只觉得这首歌好听,给人一种充满精神的力量,但此歌到底为谁而唱,所唱何事,我却从不知道

然而时隔十几年,我也正如秋后的玉米一点点成熟,一点点长大,先前只认为童话般的一个故事,而今却要把它端到课堂上仔细的、深入的研究

最后我震撼了,一位年近九十的老叟竟能有如此雄心壮志,且不论结果如何,只为他这种想法,就足以让当今的世人为他喝彩更何况这样一位老者,已到了驾鹤西去的年纪,还怀有“我为天下人”的凌云壮志,难道这不足以让我们思考点什么吗?愚公尚可平高山,我为何不能平天下?

忆古事,心潮难平;看将来,谁又称雄?

(其他学生均鼓掌)

生:我认为张建昌同学的作品给我们以新的启示,那便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我们只有发扬愚公那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永立时代的潮头,迎接新的挑战

师:其实在学习中困难是无处不在的,(师指黑板上学生画的草图),正如这太行王屋二山,只要我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下定决心,付诸行动,一定也会将所有的障碍抹平(师用板擦擦掉二山),最终取得惊天动地的成绩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让给那些还没有机会发言的同学学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在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应该学习愚公的什么精神?

生:坚持就是胜利,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甜

生: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生:万事功到自然成

生:一万句口号抵不上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生;这次月考我虽然失败了,但我要向愚公学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生:少说多做,用心专一,持之以恒,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班长:团结就是力量,初三.四班也要发扬团结一致的精神,最终的胜利会属于我们的

生:我们向愚公学习不应该只落实在口号上,而更应该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师:同学们,《愚公移山》这篇文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愚公的精神却刻在了我们的心里我忽然想起一句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这节课的结束语与同学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