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玉将军:百战将军 英雄本色

2017-12-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身经百战,英勇顽强,战功卓著,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他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他任64军军长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他,就是赣南籍将军曾思玉.下面特辑几则曾思玉将军率部英勇杀敌的战斗故事以飨读者.一.临危不惧勇破"铁围"抗战时期,曾思玉所部主要活动于晋东南和鲁西地区.特别是山东鲁西地区,既是有名的古战场,又是<水浒传>中梁山

他身经百战,英勇顽强,战功卓著,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他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他任64军军长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他,就是赣南籍将军曾思玉。下面特辑几则曾思玉将军率部英勇杀敌的战斗故事以飨读者。

一、临危不惧勇破“铁围”

抗战时期,曾思玉所部主要活动于晋东南和鲁西地区。特别是山东鲁西地区,既是有名的古战场,又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聚集活动的水泊梁山所在地。曾思玉在鲁西的六年抗战中,率领我八路军纵横驰骋于抗日战场,领导根据地军民与日寇进行了无数次血战,打得日本侵略者鬼哭狼嚎,闻风丧胆。其中在范县附近的甘草崮堆突围战,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甘草崮堆突围战发生在1942年9月27日,当时,曾思玉仅带领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三旅第七团(又称“老七团”,其前身是由南昌起义部队保存下来的井冈山红四军第二十八团,中央苏区时期为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是支战功赫赫的红军老部队)的两个步兵连、两个班长训练队和一个排,总共不到300人的兵力,从鲁西鄄城县北部的大石庄,前往郓城县北的李楼村去召开一个会议。

这时,日寇已调集1万余兵力和10余架飞机、10余辆坦克及500多名骑兵,对鲁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

曾思玉等一行刚行至范县附近的甘草崮堆,就发现已经陷入了日寇的四面包围之中。更为严重的是,在敌军数倍于我、兵力对比十分悬殊的危急时刻,被日寇“合围”兵力压缩裹挟过来的地方机关、医院、报社、学校等人员和数千名群众,也在惊慌失措地奔跑呼喊着,当他们看到曾思玉带领的八路军部队时,立刻纷纷聚集靠拢过来。

光部队突围就异常困难,再加上这几千名群众,突围的艰险程度可想而知。危急时刻,曾思玉头脑只有一个念头:“绝不丢下乡亲们!”他迅速思考如何带领部队掩护群众一起突围。

为了稳定乡亲们的情绪,曾思玉站在人群中大声说道:“乡亲们不要乱,我们共产党、八路军绝不会丢下乡亲们不管,请大家一切行动听指挥!” 这时敌人的合围已经形成,隐藏的鬼子钻出树丛列成很长的行军队形。曾思玉判断:这就是日本鬼子谋划已久的“铁壁合围”。

他沉着冷静地站在一个小土堆上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敌情。凭着他十多年来驰骋沙场的丰富战斗经验,马上就发现了敌人包围圈的薄弱处,曾思玉毅然决定采取集中兵力猛打猛冲的战法,以突然动作选择敌人兵力薄弱的南面冲杀,快速突破敌包围圈,以掩护机关人员和老百姓跳出重围。

曾思玉一声令下,八路军4个连队加上一个地方大队在宽正面上一线展开,18挺机枪和几百枚手榴弹同时朝敌军开火,随即八路军呐喊着朝敌阵奋勇冲杀过去。

日军被八路军这突如其来的勇猛打击搞得晕头转向,立时阵脚大乱,待他们清醒过来,包围圈已被撕开一个大缺口。被包围的机关人员和老百姓在八路军部队的掩护下,潮水般地奔向安全地带。这时,曾思玉又布置兵力在缺口两侧顽强阻击,顶住敌军的疯狂反扑,终使几千名群众全部安全脱离险境。

这次成功突围,我军仅伤亡20余人,而日军却有100多人命丧黄泉,其中还包括一名中尉军官。战后,曾思玉及所率部队受到冀鲁豫军区的表彰。当地老百姓也将其与历史上“刘玄德携民渡江”的佳话相媲美。

二、奇兵突袭猛捣敌巢

这是曾思玉率部端掉敌伪军第二方面军司令孙良诚设在八公桥指挥部的一次奇袭战。当时,盘踞豫东北为虎作伥的敌伪军孙良诚部2万余人,趁八路军主力跳出到外线粉碎日寇“九二七”大“扫荡”,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兵力空虚之机,进占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濮阳县地区,孙良诚的总指挥部,就驻在濮阳县东南的八公桥,这对我抗日根据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八公桥是濒临黄河故道的一个大集镇。敌伪军在镇东西两端筑起了6米高的围砦,在围砦外还挖有宽5米、深4米的两道壕沟,并设有木栅栏和鹿砦。围砦四门和四角都设有坚固碉堡,街内十字路口又有一个核心碉堡,工事十分坚固。

为了打退敌伪顽军的进攻,冀鲁豫军区决定采用掏心战术,端掉孙良诚设在八公桥的指挥部,以打乱敌指挥系统,迫使敌人全线撤退。军区把这项十分艰巨的作战任务交给了曾思玉。

曾思玉接受任务后,认真对敌情进行了仔细侦察分析,根据敌军火力部署情况,决定不用强攻,采取避实击虚,,运用奇兵偷袭的战法智取八公桥。1942年11月16日深夜,狂风陡起,黄沙遮天,大地一团漆黑。为了隐蔽,曾思玉率领部队不走大路,不过村庄,专拣黄河故道的荒沙滩和村外田野经过,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然摸进敌军阵地,一下子就干掉敌军警戒部队,紧接着从四面八方攻入围砦。

敌军怎么也想不到八路军会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来进攻他们,一个个从睡梦中惊醒,乖乖当了俘虏。

孙良诚的总指挥部就这样被曾思玉迅速地摧毁了,可惜的是孙良诚本人由于当日下午去开封而离开了八公桥,不然也成了八路军的俘虏。战后,孙良诚的参谋长不得不对审讯他的曾思玉说:“万万没有想到,贵军会趁这狂风之夜来打八公桥。真是神兵,真是神兵!”

这一仗使敌伪第二方面军受到极大震动。在八路军猛烈打击下, 3000余敌人先后被歼,伪军被迫从占领的据点撤退。从而使冀鲁豫边抗日中心区域的安全得到保证,并与第三、四、五分区连成一片,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三、决战中显英雄本色

解放战争时期,曾思玉参与指挥的新保安战役,是一场辉煌的歼灭战,由于歼灭了傅作义的嫡系主力第三十五军军部和两个步兵师,成为影响平津战役的重要法码。

1948年年底,平津战役开始时, 傅作义在华北地区的兵力有四个兵团及天津警备司令部,下辖十二个军、四十四个师,以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四点为枢纽,在数百公里的交通线上,摆了“一字长蛇阵”。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傅作义兵力部署的态势和逃窜的企图,采取先切断敌人的东西逃路,隔而不围、围而不打、最后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为实现分割歼敌的目的,上级决定,趁敌第35军西援之际,在平绥路东段迅速向敌发动攻势,歼灭新保安城和沙城据点护路之敌,控制平绥路东段,占领有利地形,为防敌东逃、断敌退路做准备。

新保安城位于平绥线下花园与怀来(沙城)之间,是平绥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傅作义察觉到我军意图后十分吃惊,加上我东北野战军一部已入关,直接威胁到北平,便急令刚到张家口的第35军连夜往东向北平靠拢,并命104军、第16军向西接应。

敌35军是傅作义的主力,号称“王牌”军,战斗力极强,抓住了该军,就能抓住整个傅系,也就拖住了在平津地区的所有国民党军队,因此,包围第35军是关系战役全局的重要一步。1948年12月上旬,敌第35军一到新保安城,就被曾思玉率领的第四纵队紧紧咬住。

曾思玉坚决执行上级命令,指挥部队英勇顽强地与敌激战数日,节节抗击,多次击退了由怀来方向赶来企图接应敌35军东逃的敌104军的进攻,也成功粉碎了敌35军向东逃窜的企图,始终将其堵在新保安城内。

这时的敌35军,既打不赢,也逃不脱,全无了昔日“王牌”军的威风,只能龟缩在城内坐以待毙。当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的部署就绪之后,中央军委决定向新保安城守敌发起攻击,全歼敌35军。

1948年12月21日,新保安城的外围战斗打响了,我军将士出敌不意地攻击,很快为全歼城内守敌扫清了障碍。 22日早7时,人民解放军华北第2兵团下达了总攻命令,顿时,我军万炮齐鸣,第4纵队作为主攻部队,在司令员曾思玉的指挥下,战士们首先炸开城门,冲进城内与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至下午十七时战斗结束,一向骄横狂妄的敌35军被歼灭了16000余人,仅第4纵队就俘敌师长温汉民以下8000余人,敌军长郭景云也在乱中毙命。新保安歼灭战的胜利,为平津战役全胜及和平解放北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文作者谢金生系宁都县史志办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