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陶中紫砂壶拍卖价格
一、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成立抢救“国宝”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世书画由于天灾或兵燹,经历了无数次的聚散离合,失坠弥多。迨至明清两朝,私家著录如雨后春笋,而清室编撰的《石渠宝笈》更达到了书画著录的巅峰,为后世研究书画的传脉提供了重要依据。
历史往往重演,当20世纪80年代中国书画历经“文革”劫难后再次空前聚集时,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领导下,即告成立。为此,国家文物局调集了当时中国最具权威的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傅熹年、谢辰生等组成专家组,谢稚柳、启功分别为正副组长,而时任文物局顾问的谢辰生主导协调小组工作。当时专家组除傅熹年年纪较轻外,其他几位专家已届高龄,他们数十年累积的学识与经验,自然也是列入要抢救的“国宝”。
专家助手分别由北京、辽宁、上海各派一员参加,主要记录鉴定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整理一套完整卡片存档,包括照顾老先生们的生活起居。鉴定之始,北京、辽宁的助手分别为王南访与董彦明,两年后他们由于身体等原因退出,复由天津李凯、辽宁黄伟利参与,我作为谢稚柳先生的助手自始至终参与其事。而今王南访、董彦明已相继辞世,回首当年相聚在一起工作、生活的情景,他们为此所付出的辛劳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二、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过目书画十余万件
鉴定组工作原定三年,每年二期,分上下半年,每期为三个月,一期工作结束后各自回原单位,待下一期开始再集中。考虑到老先生们年事已高,工作不宜紧张,原则上为上午看画,下午让老先生们休息,助手们继续整理笔记。那时没有双休日,一周六天的工作量也安排得非常紧凑与繁忙。
鉴定始于北京,首先看存放于故宫的“文革”抄家书画。工作之初,老先生们有时往往为一幅画的真赝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半天下来没能看上几幅,如此下去鉴定工作不知何年完成。为此,文物局提议对有争议之画,不求统一,可把专家们不同意见记录在案,留于后人继续研究。事实上,对古书画鉴定,有些可通过争论求得一致,而有些由于视角不同,要取得一致是非常困难的,而文物局这一决定无疑打破了工作中的瓶颈,保证了鉴定进度,也避免了老先生们因之可能会伤到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