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从诫 名门之后的“绿色人生”

2018-0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8年8月,西南联大多位教授等在昆明西山华亭寺前留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右下为梁.林子女梁再冰.梁从诫)名门之后的鼓与呼提起"梁从诫"这个名字,许多中国人也许并不太熟悉,然而他的祖父和父亲却赫赫有名:祖父梁启超是维新思想家;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则开创了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梁从诫曾笑说自己一生都生活在祖辈和父辈的阴影之下,不过,他也从不讳言自己要利用这样特殊的身世背景来推动中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过:"曾经有人怀疑我,说你

1938年8月,西南联大多位教授等在昆明西山华亭寺前留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陈岱孙、林徽因、金岳霖、吴有训(右下为梁、林子女梁再冰、梁从诫)

名门之后的鼓与呼

提起“梁从诫”这个名字,许多中国人也许并不太熟悉,然而他的祖父和父亲却赫赫有名:祖父梁启超是维新思想家;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则开创了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梁从诫曾笑说自己一生都生活在祖辈和父辈的阴影之下,不过,他也从不讳言自己要利用这样特殊的身世背景来推动中国的环保事业的发展。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过:“曾经有人怀疑我,说你做这事就是为了要出风头,说别的名人的后代隔两代都淹没无闻了,说这个梁从诫是挣扎着要从水下浮出水面,最后居然还让他弄出些响动来了,好像我搞环保就是为了要挣扎着冒出水面,弄出些响动来似的……”

言及上辈及自己的影响,梁从诫微笑着陈述:“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这个信念:人要有社会责任感。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你总得对这个世界有所回报吧。”

同当年的父亲梁思成一样,梁从诫也曾一直在为北京的旧城保护而奔走。

“20世纪50年代,我父母提议保护北京城的时候,北京城基本格局没有动——我父亲形容它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人们还在里面居住生活着。那么壮丽的城墙,那么壮丽的城门楼,而且从城墙来讲它有将近800年的历史,是全世界惟一的孤例,他们希望能保存。

当时说什么也要拆,我母亲就直接和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当面辩论,说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将来你们会后悔的,等到你们后悔的时候,你们再盖就是假古董。现在就是完全应验了她的话,北京到处在盖假古董。

到我来呼吁的时候,这些主要的东西都已经没了,就是孤零零的一个小院,我真是觉得很悲哀,但是如果连这一点都不再保护,那北京城就真的只剩下一个故宫,一个北海,一个天坛,其他就荡然无存了。”

每当有了保护文物、保护四合院、保护胡同的活动,梁从诫都参与,每一次可以呼吁的机会,他都不放过,“挽救四合院,一定要明确产权”这样的话,在各种场合,他不知说了多少遍。对北京生存环境恶化的焦虑,始终萦绕着梁从诫。

1997年3月,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就提出《建议首钢停止2160工程并部分逐步迁出北京》的提案,但没有得到采纳。2001年初,作为北京市奥申委生态环境顾问的他重提此事。为此,他给时任北京市长的刘淇写信,“解决首钢对大气和水的污染,还有交通负荷问题的惟一办法,是把首钢有污染的项目全部搬迁出去”。

对此,北京市环保局复函表示,首钢“2002年以后要逐步停产污染严重的炼焦、炼铁工序,进一步压缩生产规模,最终要将所有炼钢、炼铁等热加工工序转移出去”。

“首钢搬迁、落户曹妃甸”的消息,让北京市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多年的“顽疾”终于有了确定的指望。“地点和现在确定的一模一样,就在曹妃甸,如果早一点决定变迁,这几年首都的环境质量不至于像现在这么糟糕。”面对迟到多年的搬迁决定,梁从诫的心情有些复杂。

梁从诫的环保义举,赢得广泛认可:“地球奖”、“大熊猫奖”、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北京奥申委环境顾问、雷蒙·麦格赛赛“公众服务奖”、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2005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05年度“十大法治人物”……一个个奖项或荣誉接踵而至。梁从诫常说,我只是一个普通公民,只是在履行一个公民的职责。

“不受欢迎”的“低碳生活”主倡者

用“温而厉”来形容梁从诫的性格比较恰当。对于前来求教的学生,对于热心环保的志愿者,梁从诫总是面带微笑,谦和可亲;对那些蛮不讲理的官员和财大气粗的老板,梁从诫从来是不畏不惧,直言不讳,有时甚至疾言厉色,拍案而起。

1995年,梁从诫和某省一位官员同去一处风景区,官员随手往车窗外丢矿泉水瓶,当梁从诫劝阻他并下车把瓶子捡回来的时候,官员竟极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关系,扔的人多着呢!”梁从诫在给美国《时代》周刊的文章中写道:“这么简单而明显的问题上,我和他一时竟找不到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