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制紫砂壶鉴定要诀

2018-03-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2009秋拍中,上海崇源推出的数件清代制壶大师陈鸣远的作品,在以高价成交的同时,也引起了紫砂业界的轰动和关注.据寻访得知,不少资深鉴定专家对这批拍品的真伪存有疑问,在他们看来,陈鸣远制壶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罕见,抛却对壶本身真伪的判定,如此集中的上拍,堪称稀奇.为了破解陈鸣远制壶的市场走势,把握明清老壶的鉴定要诀,本刊记者走访了知名紫砂壶鉴定专家陈诵雎先生.陈鸣远款包袱壶底款随着紫砂壶拍卖逐年兴起,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历代制壶大师的名气也水涨船高,叫响于整个收藏圈.然而,由于存世量的稀少,以

  2009秋拍中,上海崇源推出的数件清代制壶大师陈鸣远的作品,在以高价成交的同时,也引起了紫砂业界的轰动和关注。据寻访得知,不少资深鉴定专家对这批拍品的真伪存有疑问,在他们看来,陈鸣远制壶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罕见,抛却对壶本身真伪的判定,如此集中的上拍,堪称稀奇。为了破解陈鸣远制壶的市场走势,把握明清老壶的鉴定要诀,本刊记者走访了知名紫砂壶鉴定专家陈诵雎先生。

陈鸣远款包袱壶底款

随着紫砂壶拍卖逐年兴起,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历代制壶大师的名气也水涨船高,叫响于整个收藏圈。然而,由于存世量的稀少,以及鉴定真伪的难度较大,这类顶尖明清大师的作品,虽然收藏价值极高,但上拍数量很少,逐渐沦为藏家心目中难得一遇的“传说”。

陈诵雎说,以陈鸣远为例,在其壮年之时,就已声名显赫,很多作品刚一完成,就被官宦文人以高价收藏,进入市场的微乎其微,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再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和毁损遗失,有幸存世者屈指可数。但由于陈鸣远声名远播,作品蕴含着深厚的利润空间,对陈鸣远制壶的仿造久盛不衰,造成了目前市场上,他的壶屡见不鲜,却真品难觅的状况。

陈鸣远首开壶体刻诗之风

在明清老壶市场真伪混杂的乱相下,不少紫砂爱好者深受其害,纷纷对老壶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称老壶为“吃人的老虎”。对此,陈诵雎说,虽然明清老壶鉴定难度较高,但只要收藏者潜心学习,多接触真品,多向行家请教,还是能够在泥沙俱下的紫砂壶市场上,淘到真金白银的。他着重说,不少爱好者很看重前辈行家总结的鉴定诀窍,认为掌握了这些诀窍就可以在市场上无往而不利,其实,所谓的诀窍只是辅助性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对某一名家的制壶,在整体风格特色上的全面把握。

就陈鸣远这位继供春、时大彬之后最有成就的紫砂大师而言,他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在工艺、造型、铭刻、堆塑及配色等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虽然他是受父亲陈子畦的影响走上制壶之路,并很快成为一代高手的,但和以往的壶艺家不同,与文人墨客多有交流的他,超越了匠人的局限性,赋予了紫砂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从实用品蜕变成为了艺术品、收藏品。

陈鸣远款包袱壶重庆博物馆藏 李初梨捐曾为清末民初大收藏家龚心钊藏品通高9.5厘米口径7*5厘米壶作包袱形折纹自然生动底阴刻行书两腋习习清风生署鸣远

陈鸣远款方壶底款

据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名陶录》所载“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常至海盐馆张氏涉园,桐乡则汪柯庭家,海宁则陈氏、曹氏、马氏,多有其手作,而与杨中允(晚妍)交尤厚。”文中涉及的张氏(柯)、汪柯庭、曹氏(廉让)、马氏(思赞)及杨中允等人,都是载入史籍的文人学士,有的工诗文,有的善绘画,有的擅书法。他们将陈鸣远邀请至家中,制作茗壶,切磋 陶艺,直接参与壶形的设计、壶款的选择或拟订,甚至亲笔书写壶款,如曹廉让书款的天鸡壶(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从而使陈鸣远的作品体现出浓厚的文人意趣。

在壶形设计上,陈鸣远超越了明代几何器形和筋纹器形的局限,模拟自然形态塑成壶身。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蔬菜水果、鸟兽鱼虫,无不可以入壶。其造型源于自然,加以取舍并适当夸张,作品生动活泼,富于美感,开创了后代“花货”先河。传世作品有天鸡壶、南瓜壶、松段壶、蚕桑壶、包袱壶、束柴三友壶、梅干壶、瓜果壶等。

再如,为了迎合文人的喜好,陈鸣远扩大了紫砂陶的艺术品类。除壶、杯、瓶、盒以外,他还设计制作了许多文房雅玩,如笔筒、笔架、笋形水盂、鼎、爵、歇蝉摆件等,造型别致,精巧可人,既是文房用具,又可供艺术欣赏。清人张燕昌写到:“陈鸣远手制茶具雅玩,余所见不下数十种,如梅根笔架之类。”此外,陈鸣远充分利用紫砂独特的质地,同时有意地使用了一些不同色彩的紫砂泥料,制作了大量仿生类作品,如藕、荸荠、蘑菇、胡桃、花生、板栗、菱角、扁豆等,栩栩如生,几可乱真。

在与文人学士的长久交游中,陈鸣远的文化素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为了进一步提升紫砂壶的文化内涵,他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作装饰,署款以刻名和印章并用,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装饰艺术和书款方式,引入了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使原来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许多隽永的装饰情趣,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如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南瓜壶,款曰“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引用西汉初年秦东陵侯召平弃官为民,种瓜长安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淡泊高远的心志。壶形自然生动,款式内容紧切壶形,寓意深刻,刻款书法很是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