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卓辉为beyond写的歌 为什么Beyond乐队可以创作出这么经典的歌曲?
1.黄家驹的旋律创作能力; 华语流行歌曲对于旋律的要求通常压倒节奏和音色等其他方面。请允许我说三遍:旋律!旋律!旋律!四子时代的beyond以黄家驹为主要作曲家,写出的旋律令人一听难忘。虽然他本人并不一定非常喜欢这些歌曲。
以我的体会,黄家驹在他个人更喜爱的硬摇滚和金属层面的才华可能还不一定强于他在流行歌曲旋律写作上的天分。《乐与怒》在我个人看来是beyond在流行音乐层面成熟和回归硬摇滚路线的一张标志性专辑。
本来他们如何将五年多来创作流行歌曲的旋律经验带回摇滚层面是一件颇令人期待的事情,此时黄家驹的离世不得不说非常可惜。 三子时代的前两张专辑《二楼后座》和《sound》是其他三人积攒多年的才华的爆发, 这两张非常棒的专辑也直接导致96年live & basic演唱会的巨大成功。
在我看来,live & basic演唱会的成色接近91年生命接触。在某些技术层面还有所超越。 但是三子时代有一个极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失去了黄家驹的旋律创作能力,虽然编曲变得更现代,技术变得更纯熟,但距离黄家驹时代既好听又有特点的歌曲,已经出现了无法弥补的差距。
2.摇滚外衣,差异化运营; 香港歌坛在90年代初基本上就是那些爱来爱去的歌在传唱,题材非常局限。
beyond的歌曲相对来说内核可谓天马行空,从保险的情歌到亲情、再到关怀世界、歌颂理想和现实批判,为听众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这种差异化的魅力可能不亚于周杰伦出现时带给市场的冲击。
而以当时华语流行音乐的状况,大陆正处于流行摇滚的黄金年代。beyond的路数又和当时的大陆乐队又明显差异,自然也变成了差异化的优良选项。 除了题材的差异化,乐队编制带来的编配差异和黄家驹独特的嗓音带来的音色差异都使得beyond成为独特的存在。
然而最受欢迎的88-93这五年中,beyond基本上是作为一支异质化的流行创作偶像团体而存在。“摇滚乐”相比之下更像一种包装概念。
然而这并不叫做伪摇,只是每一支乐队在大众层面走红的必经阶段。现在人们都愿意说披头士乐队了,但早期的他们蹿红全球的时候真的就是英国情歌男孩组合“甲壳虫男孩合唱团”,跟1D没差。 3.土洋结合,定位准确; 太前卫和洋气的乐队一般发展都不会太好。
beyond的和五月天之所以会成为流行音乐领域划时代的乐队,和他们没有跑得太远,始终和本土听众在一起有关。他们在配器上引入较为西式的元素来编配,使音乐听上去与众不同,但在歌词和旋律上始终扎根本土。
用听众听得懂的旋律,表达听众听得懂的情怀。 人气高的音乐通常都比较俗。beyond的好处在于他们的歌虽然是俗,但是还只是通俗,没有跌落到低俗庸俗媚俗的层面。
但是太过高深的音乐难免曲高和寡。陈信宏式的文字游戏会让人觉得牛逼,到陈绮贞式的歌词已经是大多数听众所能接受的极限了。窦唯的音乐意识恐怕已经羽化登仙,然而已经不在流行音乐受众的视野里。 4.勤奋; 对于beyond的评价时常可以听到两种极端情况:过分神化的什么“阿Paul是世界十大吉他手,亚洲鼓王叶世荣”云云,以及完全相反,认为beyond在技术层面不值一提的论点。
实际上,beyond,或者五月天这样在大众层面获得成功的乐队通常都具备一个特点:他们可能无法在自己的位置上成为领先世界的大师(B'z的松本孝弘是例外)。
但是以他们的练习量,基本上甩掉地下乐队同位置的乐手几条街是没什么问题的。职业音乐的世界之所以是职业,就在于在普通人眼里看来非常牛逼的东西,对于pro来说只是一种基本。
真的爱你编曲看似简单,其中包含的吉他和声,音色,base line的编写,镲片的打法都充满细节,我见过许多乐队翻过这歌,能还原出80%几乎没有。
唐朝乐队在成立初期,乐手们每天保持12个小时的练习时间。这或许比很多自称吉他手的人一周甚至一个月的练习量都还要多。当他们出到第三张专辑的时候,他们才看到了勤奋的瓶颈,才华的尽头。
专业与否和是否毕业于音乐院校或是做过相关培训没太大关系。这个鸿沟看似巨大,实则是由练习量日积月累拉开的差别。好在人家现在已经死了,童鞋们还可以通过日积月累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相信你们终有一天能够越过这条勤奋的鸿沟。 然后你就可以看到才华的鸿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