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卓辉多少岁 回望光辉岁月 刘卓辉先生对黄家驹的看法

2017-09-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BEYOND吧看到的,非常客观中肯的评价. 无论什么时候提起Beyond,你都会很自然地换一个相对比较尊重.带一些敬意的语气.无论在哪个城市的KTV,他的歌曲都是一群人很快获得认同的方式----你简直可以放心,在真正用耳朵听音乐的人群里,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与你齐声高歌.无论过去多长久的时间,这个名字引起的种种叹息与思考都不会被湮没. 是的,Beyond这个名字已经成为香港这个城市的一种标签.或者再说得更准确一点,我们尊敬.认同与铭记的,是有黄家驹的Beyond.音乐:是妥协还是勇气? ---摇

在BEYOND吧看到的,非常客观中肯的评价。 无论什么时候提起Beyond,你都会很自然地换一个相对比较尊重、带一些敬意的语气。无论在哪个城市的KTV,他的歌曲都是一群人很快获得认同的方式————你简直可以放心,在真正用耳朵听音乐的人群里,绝大多数的人都可以与你齐声高歌。

无论过去多长久的时间,这个名字引起的种种叹息与思考都不会被湮没。 是的,Beyond这个名字已经成为香港这个城市的一种标签。或者再说得更准确一点,我们尊敬、认同与铭记的,是有黄家驹的Beyond。

音乐:是妥协还是勇气? ———摇滚也可以这样唱! 说到Beyond的音乐,很难逃开这样一些几乎已经成为定论的描述:从《再见理想》、《永远等待》开始尝试摇滚的几个理想主义青年,在自费出版唱片和小型演出不被重视以后,坚持不懈的同时改变音乐走向,开始唱一些更容易被市场接受的歌曲,配合4张阳光灿烂的笑脸。

《大地》、《真的爱你》打出知名度以后,他们歌曲的题材倒是越来越丰富,音乐本身却保持相对的纯朴,试验性的东西一直做得很谨慎。

黄家驹最后的作品《乐与怒》又开始多了一些比较激越的编曲方式,开始摆脱比较传统流行的步调,但是一片专业人士的叫好声中,真正流传成为一种现象的,还是延续以往风格的歌曲《海阔天空》。

于是,很多人叹息:在极度商业的市场,音乐人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东西。他们说,音乐人只有用商业化的东西打开市场,才有机会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音乐。

每每听到这种评论,反而更加涌起对黄家驹的敬意。 你是否相信,一个音乐人可以写着不属于自己理想范围以内、但是内心明白注定会被市场欢迎的歌曲,赢得商业的青睐以及歌迷的用户?反正我不信。我只坚信,在黄家驹的带领下,Beyond抹去了以往作品中青涩以及灰色的一面,用比较流畅的旋律和比较简单的转折,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和共鸣————起码在传唱率上,Beˉyond胜了达明一派不止一筹。

这不是妥协,是音乐探索的胜利。

每次在KTV重看大汗淋漓的演唱会现场,每次被那些很商业化但就是很打动内心的旋律感动,总是佩服黄家驹的勇气———他找到了一种能够充分抒发激情、引起共鸣的方式,摇滚也可以用这样单纯的音符唱的。

社会影响:是争取眼球还是本着良心? ———拓展歌曲题材的成就 《光辉岁月》、《Amani》、《长城》、《农民》、《大地》……这些歌名在当年起的作用绝对不仅仅是透着新鲜,而是震撼! 太多的人习惯了流行曲就是情天恨海,顶多添加一些励志题材,或者空泛的人生道理作味精。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乐队革命不仅仅带来新鲜的音乐冲击耳朵,更深远的影响,是乐队被默认可以涉及比较少主流歌手踏足的题材。 在乐队大潮中,是黄家驹首先对媒体公开说:“这一次不是60年代乐队潮流的复苏,是革命。

”在和词人刘卓辉比较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时期,他带领下的Beyond乐队几乎尝试了从政治到种族、从非洲局势到历史遗留问题、从弱势人群到都市顽症……种种很可能吃力不讨好的题材,几乎成了他们的标志,也终于赢得商业与口碑两个层面的成功。

多年以后再看这些歌曲,似乎已经可以得出比较清晰的结论:正因为当初销量与排行榜上的成就(与他们音乐的简单架构和亲和性绝对相关,呵呵),令这些貌似旨在争取眼球的作品走进中文流行曲的世界,从更高的层次拓展了题材,让习惯风花雪月与形势大好的中文流行曲开始面对流血流泪的真实世界,开始从流行歌曲这个渠道,接触不够浪漫但不能忽视的真实世界。

更有价值的是,Beyond虽然让我们睁开眼睛看清残酷的世界,但是他们绝对不用阴郁的姿态赢得浅薄的喝彩,也不是简单地煽起我们内心的恐惧或者愤怒。以充满激情的歌声为传播介质,Beyond努力让一切创痕在阳光下被正视。这种冷静、客观但又充满希望的态度,真正值得激赏与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