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蟾财神 准财神刘海蟾曾在望城观修行还留下了戏金蟾的传说

2017-1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准财神刘海蟾曾在望城观修行还留下了戏金蟾的传说据史料记载,刘海蟾位极人臣,是五代时燕国的丞相;在道教历史上,刘海蟾与钟离权.吕洞宾.张伯端四人被称为道教南宗始祖;在民间传说中刘海蟾是"下八仙"之一.是能为人们带来财运的"准财神".在传统年画<福字图>中,骑着金蟾.手舞金钱的刘海蟾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故事.神话中的准财神一般认为,财神有五路,"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范蠡,"武财神"关羽,

原标题:准财神刘海蟾曾在望城观修行还留下了戏金蟾的传说

据史料记载,刘海蟾位极人臣,是五代时燕国的丞相;在道教历史上,刘海蟾与钟离权、吕洞宾、张伯端四人被称为道教南宗始祖;在民间传说中刘海蟾是“下八仙”之一、是能为人们带来财运的“准财神”。在传统年画《福字图》中,骑着金蟾、手舞金钱的刘海蟾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神话中的准财神

一般认为,财神有五路,“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所谓“准财神”,就是没有取得财神封号,但由于此神能为人们带来一定的财运,承担了一部分财神的职责,于是人们就将其作为财神看待。

按理说,刘海蟾本是一个甘愿抛弃富贵的道士,与钱财无缘,他成为财神也许是源于他的道号—— 海蟾子。蟾,即蟾蜍,俗称癞蛤蟆,样子极其丑陋,令人厌恶。但是,古时人们把蟾蜍当成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物。刘海蟾以海蟾子为道号,也许正是欣赏其外貌丑陋而内心超群的非凡气质。

我们都知道“刘海戏金蟾”这个民间神话故事,他所戏之蟾也很绝,并非一般蟾蜍,而是三足金蟾。三足蟾在自然界确实出现过,大概属于蟾蛙的畸形,但世所罕见,金蟾不但是稀罕之物,更被说成是一种灵物,古人认为得之可以致富。这是刘海蟾被塑造成财神的主要根据。

“刘海戏金蟾”的由来

民间传说中,刘海蟾用计收服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金蟾以金为食,刘海蟾捉金蟾时,常用一串金钱为诱饵,相钓金蟾。于是,民间就有“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之说。

据《历代民间诸神》说:“刘海能钓钱又能散财,他走到哪里,就把金钱散到哪里。”因而救济了无数穷人,人们尊敬他、感激他,称他为活财神。为此,人们还修建了刘海庙,把他的故事编成戏剧,到处传唱,并且形成了在商铺里摆放一只金蟾的习俗。您如果留意,现在商铺里摆放招财金蟾的远远大过摆放其他财神。

民间还有一种刘海蟾捉金蟾的说法。说是刘海蟾以金蟾为食。

元朝元世祖封刘海蟾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为“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明代《列仙全传》中,刘海蟾曾为八仙之一,到《八仙出处东游记》时,刘海蟾的位置被张果老替代。又在“上八仙”、“下八仙”之说中,刘海蟾则位列“下八仙”之中。

在传统的年画《福字图》里,刘海蟾与和合二仙、天官、财神、送子麒麟等众仙合在了一起,以示喜庆吉祥。南宋时,中国南、北割据,刘海蟾与钟离权、吕洞宾、张伯端四人被称为道教南宗始祖,从而成为道教信徒们的真仙。

在望城观驾蟾飞天

和许多名道一样,刘海蟾的羽化也充满了神奇色彩,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儿。

在“姜辣的博客”里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次,刘海蟾去望城观里的八角琉璃井汲水,来到井边低头一看,见井里的水面上摇动着一株金色的荷花,荷叶放着金光。刘海蟾正看得出神,忽然一只金蟾跳到荷叶上,瞪着两只墨翠的眼睛,仿佛在与刘海蟾诉说什么。刘海蟾为了不惊动金蟾,并没有在此井汲水,他心里明白金蟾出世,是一种休咎之征,可这征兆就究竟是吉是凶,他却百思不得其解。

当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中的情景与白天所见的一模一样。隐约中,他听到井里的金蟾好像在叫,于是穿衣起身,拈来诗句书之:“梦断神蜍隔树唱,井藏菡旧待日开。”但只是写完两句便后续无文了。他不由自主地朝那口井走去,走近一看,井内那株金荷依然盛开,那只金蟾正坐在荷叶上“唧唧”地吟唱。刘海蟾触景生情。先头未写完的诗,马上有后句续上:“宝芝常在知谁得?好驾金蟾入太虚。”

刘海蟾仿佛找到了知音。他向金蟾招招手,金蟾也向他跳一跳,再招手,再跳一跳,而且一次比一次跳得更接近地面。末了,那金蟾真的跳到地面上来了。它绕着刘海蟾跳啊,叫啊,十分可爱。刘海蟾受到感染,也手舞足蹈起来,并以各种姿势引逗着金蟾。

那金蟾十分通人性,刘海蟾怎么跳,它就怎么跳。跳着跳着,只见它“扑通”一声跳到井里去了。刘海蟾也纵身跳入井中。就在这时,有人发现他驾着金蟾,抱着金色的荷花向月宫飞去。刘海蟾的徒弟们听说了,便找人去打捞师父。可是除了师父的一双道靴外,什么也没发现。所以,人们一直传说刘海蟾在望城观因“戏金蟾”而升仙了。

这个既然是个传说,自然就有多个版本,还有一种说法与我们前文提过的与刘海蟾结成夫妻的梅姑有关。按照刘建大的说法,刘海蟾入道后不久,梅姑也还了金蟾真身,跟随刘海蟾来到望城观八角琉璃井内。刘海蟾经常到井边同金蟾玩耍,有一次下井与之嬉戏就再未上来。因此,望城观内的八角琉璃井也称戏金蟾井。

传说刘海蟾日行千里

刘海蟾在望城观升仙之后,好多年都没有人再见过他,但传说在康熙年间,他曾在苏州现身。

那时候,苏州有一个大商人叫贝宏文,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善人。有个叫阿保的小伙子找上门来做佣人,贝宏文便收留了他。阿保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干活特别卖力。他干活不要工钱,而且还常常不吃饭,有时一连几天不吃饭也不喊饿。贝家人都感到很奇怪。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可以把陶瓷做的尿壶翻过来,洗刷里面,然后再复原,洗外面,陶瓷的尿壶在他手里竟然像柔软的面皮。

有一次过元宵节,阿保抱着小主人去看灯会,很晚未归,贝家人十分着急。快到三更时分,阿保才抱着小主人回家。贝宏文埋怨他回来得太晚,害得一家人提心吊胆。阿保解释说,因为苏州的灯会不热闹,他就带着小主人去了福州,那里的灯真好。但这福州距离苏州千里之遥,岂是一日可往来?贝家人不相信,认为阿保撒谎。不料,小主人从怀中掏出了一把新鲜的荔枝,这是苏州没有而福州才有的水果,贝家人心中暗暗惊异。

最让贝家人惊异的是阿保戏大蟾蜍的事。有一天,阿保到井里打水,打上来一个大蟾蜍,奇怪的是,这个癞蛤蟆不仅形体巨大,而且只有三条腿。三条腿的蛤蟆是传说中的灵物。阿保对贝宏文说:“这个蟾蜍逃走已经好几年了,今天总算将它促住了!”左邻右舍的人都跑来看热闹,并竞相传说这阿保就是戏金蟾的刘海蟾。阿保见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便谢过主人,冉冉升空而去了。

望城观遗址仅存残碑

刘海蟾的故事,千百年来经老百姓口口相传,留存至今,但望城观却在岁月的洗礼中渐渐消失。

据当地文史资料记载,1948年以前,望城道观尚完好无缺。整个道观共有大殿三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大殿西南侧那口八角琉璃井,泉水甘冽,深不可测。1947年还乡团将大望城村的17名革命干群残忍地杀死于井内,并用石头磨盘封住了井口。第二年,国民党撤退,群众一怒之下将大殿砸毁。

据刘建大介绍,望城观内曾有两块《海蟾公入道歌》碑,一块为当年丘处机亲手所书的粗石碑,但因常年风化,碑文字迹已模糊难辨。清朝末年,大望城村有一个大才子名叫林宝书,他在北京做官,回乡后不惜重金用白色大理石对碑文进行了翻刻,并对模糊不清的字进行补写,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但文革时,《海蟾公入道歌》碑和元朝《重修碑记》也作为四旧被砸,如今白色大理石碑不知去向,粗石碑的碎块依然散落在五虎莲花山头。

1955年7月,当时的莱西县委、县政府决定建设一个烈士陵园,集中安放革命烈士们,以供后人瞻仰缅怀。筹建过程中,专门派人将那口封闭了多年的八角琉璃井打开,将17具革命干群的尸体打捞上来安葬,并把这口井掩埋了。

文/图 城市信报记者 黄默(感谢刘建大先生对本文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