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志鹃如何评价女儿王安忆
1983年6月,我曾在大连的一次作家讲座上,听到作家茹志鹃谈女儿王安忆,也有一些评价。我将听讲的纪录整理一下,不求一句一字不错,但求原意准确,特备录于此。
茹志鹃(1925~1996)是中国当代一位有影响的作家,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短篇小说《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王安忆(1954~)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本次列车终点》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小鲍庄》分获1983、199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中篇小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主席。
这次茹志鹃提起女儿王安忆,是因为许多人问茹志鹃是怎样培养女儿成作家的。
茹志鹃认为自己并没有刻意培养女儿当作家,她觉得文学作品写出水平不易。她说,我有三个孩子,王安忆是老二。我的大女儿二女儿均下乡,老三小,才六岁。王安忆小学毕业,就赶上停课闹革命,所以她专攻书本。她的父亲是摘帽右派,我是黑线的尖子。要说对她成长的培养都是小时候做的工作,读唐诗、宋词,对其姐姐与妹妹也都这样做。
茹志鹃认为,自己对孩子都一样培养,但姐姐没成。王安忆成了,当然与她的勤奋有关,她不仅仅写了事,还写了感受,这都传染了我。她看问题比较敏感。
茹志鹃说,王安忆初中毕业后,16岁到淮河,吃地瓜干子。于是我便给她写信,每月两封挂号信,信件的往来,发现她的表达能力、感受能力很强。她在信中报告她的生活,她的环境,无所不谈。可惜信都没有保存,但事情都留在了脑海里。
说实话,茹志鹃并不喜欢她写作品。因为文学作品没有固定的尺子可量,写出水平不易。后来她考上了文工团,茹志鹃有点放心。但她还是在写作上发展了。现在看,王安忆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她的这两段生活,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她的作品我提了些意见。王安忆于1979年到1980年到北京文学讲习所学习了半年,转变很大。她的《幻影》作品,我提了不少具体意见。她爸爸说,不要管那么多吧,随她去吧。我决定又写封信收回自己的意见。是的,要像小学生那样把手教的话,会把她的创作思想纳入我的轨道,不好。
茹志鹃说,王安忆现在的作品发表的多,我没有时间看了。是否与天赋有关。这个问题我写了篇文章,她是文艺界的希望。这样的人还有一些,北京的张世成(音),男性的文学魅力,创作个性突出;北京的吴若增,和我们五十年代出来的人不一样。我们那时是有拐棍的,编辑部下了大力才成熟。现在这一代则一下子成熟,而且还是高的。这一点令人高兴。现在的年青人有独立见解,有自己的思考。
我想,假如作家是培养出来的话,那中国可以开工厂了。作为母亲,我骄傲,女儿有能力了;作为作家,我感到紧迫感。我是矛盾的。为了女儿,我不喜欢她做家务;为了我的晚年,我又舍不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