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秀洪综艺节目 综艺节目的十种"流行病"
中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繁荣,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喧嚣和迷离,从电视台到观众,从媒体到粉丝,一场将综艺节目进行到底的运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普及度撩拨着全社会的娱乐神经,大有不娱乐至死誓不罢休的意味,综艺娱乐节目疯狂的背后却怎么也掩饰不了暴露的种种弊端和短板,如今,综艺节目存在十种“流行病”。
其一,崇洋病。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梦之声》,从《我是歌手》到《我为歌狂》等等,无一不是引进国外版权的节目,如今,电视上50%的综艺节目都是引进版,最新的数据显示,国内荧屏走红的综艺节目,90%都购买了海外版权。不注重研发自己的原创节目形态,盲目引进海外版权,拿来主义盛行,极大地禁锢了综艺节目的创新能力,从长远看,不利于中国电视娱乐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二,混淆病。综艺节目命名喜欢国字号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号称“中国三部曲”);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上海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中国达人秀》;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好商机》等等,动辄冠以国字号,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端就是让观众分不清是谁的节目,很容易混淆,都是吸纳草根歌手,都是四位评审坐镇,名字都叫“中国xxx”,一会儿是“声”,一会儿是“音”,一会儿是“梦”,观众不糊涂都难。
其三,奢华病。随着《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等节目爆红,力求把综艺节目做出“大片范儿”成为不少电视台不约而同的选择。从拍摄到制作,不惜金钱投入,做综艺就像拍大片,一个季的综艺节目动辄花费数千万元甚至过亿,陕西卫视宣布《中国真功夫》投资1亿;《中国最强音》豪掷5亿;《舞林争霸》投资2亿;《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仅冠名费就吸纳了2亿……结合节俭行政,去年广电总局要求节俭办晚会和综艺,但是面对汹涌澎湃的综艺节目收视率和广告,有几家电视台愿意节俭办综艺娱乐?
其四,大牌病。伴随着综艺娱乐节目的火爆,明星成了炙手可热的嘉宾资源,而大牌明星更是成为争抢的稀缺资源,在一些电视台看来,能够争取到一位大牌做嘉宾,节目已经成功了一半,于是我们看到了过去从不搀和综艺娱乐的章子怡、田震、谢霆锋、杨钰莹等等纷纷出山,而电视台为了说服大牌明星参与节目制作,在出场费问题上可谓不惜一切代价,一个赛季下来,大牌明星收获数千万元已经不是什么神话,而跳水节目的大牌明星,踊跃一跳就是成百万元。
但是,大牌就能够带来大影响力和高收视率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