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权之子李洋多大啦?
李中权之子李洋多大啦?李洋祭拜了长眠于此的红军烈士。“1934年,我爷爷李惠荣为掩护红军游击队员而牺牲在通江,安葬在这里。我父亲常说,我们的根在通江,要经常回通江去祭拜长眠在那里的红军烈士,要经常回通江去看望老区人民!
”李洋神情肃穆,饱含深情。在民胜镇周子坪村,李洋参观了食用菌产业园区和新村风貌。看到具有川北民居特色的新房点缀于绿树丛中,平坦如砥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黑压压的菇棚成片,当地群众在田间、园区愉快地劳动,李洋十分欣喜:“我这是第二次到通江,没想到,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通江的变化如此巨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不少村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这里的群众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在啸口村的川陕省工农总医院旧址和 “红军坪”红军烈士墓地,看到总医院旧址保护完好,烈士陵墓也进行了培护,政府还安排专项资金修砌围墙对红军烈士陵墓进行保护,李洋十分感动地说:“通江是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通江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通江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在保护红军文物、传承红军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红军后代永远感谢通江人民!”
李洋动情地说:“作为红军后代,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宣传好巴中,把巴中的发展变化,把巴中市委、市政府努力改善民生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向外界推介。作为将军后代合唱团的秘书长,我要动员更多的红军后代为加快巴中发展向中央、四川省委呼吁,同时为老区的建设献计献策,把巴中建设得更加美好,以告慰长眠青山的无数红军烈士的英灵!”
5月22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会见了原南京军区空军政委李中权将军之子、北京欧斯达欣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洋和北京市朝阳区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蔡伟夫妇。
94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东游击军大队中队长,曾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战斗生活过多年,其间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李中权将军之子李洋在动身前往家乡——达州时,老将军再三叮嘱李洋夫妇一定前往悼念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为掩护红军侦察时英勇牺牲在通江长胜乡肖口梁的父亲——李惠云。
李仲彬向客人介绍巴中市情时说,巴中的基础设施与周边市州相比落差还比较大,虽然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全市干环线通畅,但大交通仍没有形成。目前巴中正在全力构建大交通,已经确定在今明两年集中力量,打好五年交通建设攻坚战。
伴随巴中大交通的建成,巴中区域交通枢纽的形成,巴中的区位劣势将得到明显改变,巴中也将会很快融入到大城市经济圈。目前,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正在规划与大交通同步发展的产业规划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保护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良好生态植被。
李仲彬请李洋转达对李中权老将军的问候,感谢他对巴中这块红色土地和老区人民的时刻牵挂和关心。
李仲彬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巴中“六路”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尽管目前我们面临困难很大,比较起来,再困难也没有当年红军困难。市委已提出了决战5年,打破巴中交通瓶颈,巴中的大交通一定会形成。
我们有伟大的红军精神,有勤劳的老区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事业。请老人家放心,我们一定会像当年红军那样克服一切困难,将规划好的蓝图一步步实现,巴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李洋说,父亲今年94岁,离开曾经战斗过的巴中已经76年。虽然事隔多年,老人对这块土地、对这方百姓仍怀有深厚的感情。每当想起这块曾经战斗过的土地,老人家就老泪纵横,激动不已。临走时,老人一定要我们到巴中看看,看看这里的变化,看看这里的发展,让子孙后代不要忘记我们的根在这块土地上。
李洋说,看到巴中的变化,感受到巴中的发展,作为红军的后代,心里感到了莫大的欣慰。李洋表示,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在北京的后代,一定为巴中呼吁,为巴中办实事,为老区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李洋向李仲彬转交了李中权将军题写的 “发扬革命传统,建设现代巴中”的题词和一生回忆录及诗集。
在巴中期间,李洋前往通江县长胜乡拜祭了祖父,参观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苏区红军将帅碑林。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李树海,巴中军分区司令员李友贵会见时在座。
李中权将军是达县碑庙乡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