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评价 1957年刘绍棠在他人鼓励下评判毛泽东文艺思想

2017-10-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提示:然而"全国解后",在沿用过去的领导方式和理论思想来监督和指导作家创作,势必只能"促退",而不是"促进"作用.凤凰卫视2012年3月9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何亮亮:荷花淀派是以作家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顾名思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诗情画意.不过在1957年春天,荷花淀派的一位代表人物发表的两篇文章,其中却少了些许诗情画意,多了点尖锐意见,在文化界掀起了不小的影响

核心提示:然而"全国解后",在沿用过去的领导方式和理论思想来监督和指导作家创作,势必只能"促退",而不是"促进"作用。

凤凰卫视2012年3月9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荷花淀派是以作家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顾名思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诗情画意。不过在1957年春天,荷花淀派的一位代表人物发表的两篇文章,其中却少了些许诗情画意,多了点尖锐意见,在文化界掀起了不小的影响,这位代表人物就是少年成名的刘绍棠。

刘绍棠在建国之初就开始发表作品,那时候他只有13岁,被人们誉为神童作家,对此,他也是"欣然自怡"。1956年的"双百分针"催生了文艺界的活跃气氛,第二年的春天,尽管刘绍棠"明知是自不量力",但是在许多同志的鼓励下,几经思想斗争之后,终于激发了"初生牛犊子"式的勇气,"胆大妄为"地对一系列敏感的文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刘绍棠的两篇文章发表在《北京文艺》第4期和《文艺学习》第5期,题目分别是《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和《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在文章中,刘绍棠提出,毛泽东文艺思想应当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对于已经过时的"策略性理论",也就是某些具体做法,不应守旧地、片面地、机械地执行。

刘绍棠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分为"策略性"部分和"纲领性"部分,他在文章中说,《讲话》诞生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有当时的时代特色,加上当时"人民的艺术欣赏力很低"群众想要的就是"下里巴人",而"当时的文艺为政治服务,就必然表现带为政策条文服务"这是必须的。

然而"全国解后",在沿用过去的领导方式和理论思想来监督和指导作家创作,势必只能"促退",而不是"促进"作用。

对于《讲话》中纲领性的部分,刘绍棠认为决不能动摇,不过他也用"但是"这个转折词表达了自己的质疑与修正,对于刘绍棠对于《讲话》提出修正意见的故事,同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和他年龄相仿的作家从维熙曾经在数十年后回忆说,那是一次酒酣耳热之后的交谈,刘绍棠对他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培养出来的青年作家,还能对党怀有二心,该说就说,好写就写,比如对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该提出修正意见。

刘绍棠提出的观点并非颠覆性的,但是对于他个人来说确是毁灭性的,这一年正好是《讲话》发表15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