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铁梅艺术人生 韩再芬走进艺术人生 同茅善玉沈铁梅一起揭秘成功之路(图)
一轮酣畅淋漓的演唱过后,节目随着朱军的话转到了有关“成功”的话题:“很多人都通过各种途径,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想要达到人生的一种境界。我们权且把这个成功从通俗意义上定义成‘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先从入行的阶段谈起。”
说起入行的关键词,韩再芬、茅善玉和沈铁梅——三位在各自的行业内处于领衔地位的艺术家,分别给出的答案是:“好奇”、“机会”和“强迫”。
强迫沈铁梅进入川剧行当的是她父亲。13岁那年,沈铁梅进入川剧学校读书,正是贪玩的年纪,加上原本喜欢京剧而非川剧,每天晚上都会哭。半年后,因为表现的好,成就感使她对川剧产生了好感。
茅善玉小时候去考过芭蕾,结果落了榜,却无心插柳地被沪剧团的老师相中。“可以工作、并且能帮父母分担生活的困难”成了她最大的动力,茅善玉毫不犹豫地进入了沪剧行当。
和前两位不同,韩再芬的母亲就是和严凤英同时代的黄梅戏演员,算是女承母业。虽然母亲一直不赞成她进入这个行业,但在陪邻居的孩子报考时,却被招生的老师单挑出来唱,唱过之后老师很满意:“这个小孩有意思,你回去告诉爸爸妈妈,我们要你了。”韩再芬就被带去了安庆的黄梅戏剧院,现在,她是剧院的院长。
成功的因素
很多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或者“成名”,是三位艺术家的共同点。相同的或许还有辛苦的练功,以及偶尔偷懒的小聪明……
说起成名的经历,韩再芬提到最多就是“感谢”:“我算是非常顺利的,机遇对我来是特别眷顾的,遇到一批很好的老师。”一部和《上海滩》同时风靡的电视剧《郑小娇》让观众认识了她。但也有压力,来自内心的压力,每当有一个新的机遇,首先痛苦半天:“怎么办呢,还有一定的差距,于是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不断去努力。”
相比之下,茅善玉的道路不太顺利。在学戏初期,由于不太懂得用嗓的技巧,嗓子容易哑,带来很多麻烦。她开始暗暗较劲,庆幸的是,她遇上了懂得科学训练的老师,半年后,她的嗓子虽然没有完全令人满意,但她唱出了自己的韵味。
沈铁梅的道路则更加曲折。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跟她们不一样,她们都是属于机遇找他们,在我的艺术道路上,有时候机遇都拿不到。”直到在重庆举办的一次艺术节上,她遇到了伯乐刘厚生老师:“这个小孩可以得梅花奖。”1987年,22岁的沈铁梅获得了梅花奖,但即使如此,碍于工作环境,她也没能崭露头脚。直到1994年,她举办了音乐会,填补了中国川剧的空白,才开始走入正规艺术的历程。
朱军现场感慨
节目尾声时,朱军提了一个问题:“你们都是事业上的成功者,你们是成功的女人吗?在你们的心里,女人是什么样的?”
韩再芬、沈铁梅和茅善玉分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女人要想把事业和家庭都兼顾得很好,应该说比男人要付出更多”、“女人应该有母爱的情怀”、“女人是水、可以疗伤,倦倦的让你安逸”。
从三位艺术家的入行、成名到坚守的经历,主持人朱军分别为她们做了精彩的总结:
一次是沈铁梅的入行经历:“如果你真的需要从事这个行当,无论什么原因,你应该从心里首先强迫自己去接纳它,试一试,可能你就会喜欢。”
再就是茅善玉的成名经历:“努力才可能有机会,努力当中去等待机会,让他们去争吧,我们踏踏实实干我们的事,机会总会到自己头上来。”
直到听过了她们的“坚持”经历,也曾面临“学不学戏”的选择的朱军感叹,她们的答案无论是耐住寂寞、还是好心态,还是对剧种的自信,都不是仅从个人角度出发,而更多的是她们所从事的行业出发,这实在让人感动。
“也许因为好奇,也许因为机会,也许因为强迫我们进入这个行当,但是你要一直努力、执著,要有好的心态,要善解人意、耐得住寂寞,要守住心中的最爱,但是不要过分强迫自己,顺其自然,一切都会非常美好。”
韩再芬、茅善玉和沈铁梅,这三位分别在黄梅戏、沪剧和川剧内的领军人物怎样精彩的献唱、和观众亲切的互动、又如何娓娓道来这一路走过的欢娱和艰辛?CCTV-3 3月4日20:36;3月 6晚22:22,期待与您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