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与叶剑英 52年陶铸批广东干部搞地方主义 指责叶剑英是后台
核心提示:当时广州对反对“地方主义”反映很大。陶铸等批判方方、古大存,后来还批判冯白驹,并说叶剑英是“后台”。有人指责广东人搞什么所谓“五同”,即:“同宗、同乡、同学、同事、同庚”,说本地干部搞派系,排斥外地干部。
薄一波是如今惟一健在的中共七届中央委员,功勋卓着,德高望重,深受党内外景仰。在革命战争的岁月,他就与叶剑英有过许多交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里,更是长期一起工作。他们思想一致、工作协调、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一见如故有基础薄一波与叶剑英相识于延安。1943年11月,薄一波从敌后太岳根据地到延安,准备出席党的七大。这是他人党以来第一次来到中央。由于七大推迟召开,他要求到中央党校学习,不久,就和罗瑞卿一起进了中央党校,在一部学习,同时担任第一支部干事。
一天,薄一波和罗瑞卿去王家坪军委总部,见到了时任军委参谋长和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对于叶剑英,薄一波心仪已久,知道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先后参加过筹办黄埔军校和东征北伐,当过国民革命军的师长。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通电反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参加策应南昌起义和领导广州起义。十年内战时期,驰骋疆场,备尝艰辛。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周恩来奔走于国统区,从事党的统战工作。
在军委总部的窑洞里,两个人紧紧地握手。薄一波端详着面前这位久负盛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身材魁梧,风度潇洒,一对眼睛充满蓬勃的朝气。
初次见面,没有深谈,但叶剑英给薄一波留下了极佳的印象:谈吐文雅,精明谦逊,和蔼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