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之死 雨花台烈士故事之恽代英
恽代英,生于湖北武昌,原籍江苏武进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教官。如下是中国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五四时期,他以急进民主主义者的姿态,战斗在历史大转变的舞台上。五四运动后,各种社会思潮纷至沓来,马克思主义、新村主义等作为新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广为传播。经过一段曲折而艰辛的探索,他由急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恽代英闻讯,立即申请加入党的组织。从此,他就在党的领导下为共产主义而战斗。为了传播革命思想,从1920年到1923年夏,他从江城到皖南宣城,从泸县到成都,以学校为阵地,教书为职业,开展革命活动。
1923年夏,恽代英应邓中夏之约来到上海大学任教。同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会议在南京召开,他出席会议并当选为中央执委,负责团的宣传工作。10月,在邓中夏和他的精心策划下,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上海问世,迅速成为广大青年最喜爱读的革命刊物之一。
它犹如闪烁在中国夜空上的启明星,指引着广大革命青年前进的方向。恽代英是《中国青年》的主要编委之一。为了引导广大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他呕心沥血,精心编辑,并亲自撰写文稿,先后在该刊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广大青年,帮助他们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在广大青年革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主编的《中国青年》,培育和影响了大革命时期的整整一代人。
国民党"一大"后,他与毛泽东、邓中夏等参加国民党上海执行局的领导工作。当在党的领导下,"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他又奔走于沪、宁之间,在青年学生中巡回演讲,点燃反帝爱国的星火。
在他的发动与领导下,沪、宁一带爱国学生纷纷投身到"五卅"反帝爱国的洪流中。1926年,党为加强对黄埔军校的领导,派他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在十分复杂的斗争形势下,他和周恩来一起为培养一支为中华民族独立、自由而奋斗的人民军队倾注了心血,为我军政治思想工作理论奠定了基础。
1926年10月,他又奉命回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领导武汉军校的革命师生始终战斗在反蒋斗争的前沿,成为武汉地区一支反蒋的重要力量。
1927年7月,蒋汪合流后,在一片血雨腥风中,他同样不惮前行,先后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恽代英撤退到香港,负责编缉广东省委的《红旗》杂志。党的六大以后,他被调到上海担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主要负责编辑党刊《红旗》,继续战斗在理论战线阵地上。
他在该刊上撰写了许多政论文章,宣传党的"六大"路线和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鼓舞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斗志。1929年末,恽代英被调任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协助部长周恩来工作。
1930年2月,他以中央代表身份到厦门指导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写了《请看闽西农民造反的成绩》、《闽西苏维埃的过去与将来》,热情讴歌了闽西农民的朱毛红军帮助下的造反成绩。
文章闪现着可贵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睿智。回来以后,他因批评与抵制"左倾"路线,遭到排挤,被免去在中央担任的工作,调任沪中区行动委员会书记。他在保留自己的意见的同时,服从组织的决定,换上工人装,住进闸北棚户区,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在工人群众中进行工作。
1930年底,他在斗争中不幸被捕。反动派虽没有认识出他,但仍然以"工人擅自开会,也有罪",判他5年徒刑。监狱非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折磨,使他的身体十分虚弱,但他依然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篇:"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1950年周恩来为纪念恽代英殉难19周年题词,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牺牲已经19年了,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
1、同志们,坚强些,我们是为将来的人创造美满生活的战士,我们不要为自己的痛苦伤心。
2、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自己要是不真心救,就是亡国奴的本性了!
3、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4、我们不能像蚯蚓那样,上食槁壤,下饮黄泉。我们还得在这个社会中生活,要改变这个社会,还得加入这个社会…我走了,这只是暂时分手,你们不久可能先后离开,相信在革命的征程上,我们还会见面的!
5、我们常说青年是革命的力量,因为青年的感情丰富,气性刚烈。他们不知道隐忍羞辱,他们不知道躲避危险,所以他们见到应当革命便会勇猛的为革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