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阳李仲生 《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之我的太阳》

2018-04-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早年在内蒙古牧区插队.1986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92年毕业于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研究科,1995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年4月就读于日本千叶大学,2000年3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致公党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委员.菲律宾卡威迪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人生科学讲演团副团长.中国商

早年在内蒙古牧区插队。1986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92年毕业于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日本城西大学经济学研究科,1995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5年4月就读于日本千叶大学,2000年3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同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从事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致公党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委员、菲律宾卡威迪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人生科学讲演团副团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应用与管理研究分会理事、中国经济专家网理事、日本国际亚洲文化学会亚洲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特约研究员。

学术成就:

《人口经济学》李仲生博士长期从事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研究,出版专著《人口经济学》等5部,合著1部,代表性日文专著《中国的人口变动──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分析》在2002年荣获首届日本“华人学术奖”。代表性日文专著《中国的人口变动──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分析》在2002年荣获首届日本“华人学术奖”。

日本人口学会高度评价了这部学术专著,国内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共中央统战部等数十家媒体和部门报道他的研究成果。

日本著名人口学家佐佐木阳一郎指出:“这部专著以推行世界上最强有效的人口控制政策的中国人口问题为题,意义深远,内容丰富,具有独创性,正因为如此,他荣获千叶大学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第一号经济学博士的荣誉。”回国后主持教育部留学基金项目《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该研究成果2004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前线》杂志以及欧美同学会通讯等都为此作了书评。

2006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人口经济学》,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人口科学》以及中国人口报等为此作了书评,同年该著作获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第四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国人口科学》、《求实》、《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国统计》、《中国人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人口与经济》、美国《中国经济评论》、日本《亚洲文化研究》以及日本《东瀛求索》等中外核心刊物和一般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变化》等120余篇,代表性论文《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因素》获国际优秀论文奖,总研究成果达400多万字。

在日本留学14年期间,曾参加过30多次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和日本全国性学术会议,并多次提交论文发表演讲。

传奇经历:

在日本留学时的李仲生李仲生的留学经历及拼搏精神自大型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之我的太阳》在全国播出后,曾经在国内引起轰动,感动和震撼了亿万观众,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日本富士电视台和美国侨报等数百家中外媒体进行了报道。

传记著作《没有播出的故事──半生博士梦》作为畅销书在中国、港台地区、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发行,有较大的社会影响。自2000年回国以来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部门进行30多次专题演讲,还在各种不同场合同数千名听众、观众、读者谈话或进行短暂的交流,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平民明星”。

媒介认为“李仲生精神”已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心中被认同,深深感动了年轻的一代。

用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陈汉元先生话说:“李仲生这种精神,值得中华民族、日本民族以及全世界所有的民族思考”。2001年成为北京青年报跟踪报道过的年度新闻人物,同年1月作为留日学子与留美学子张朝阳博士等4位海归代表共同参加北京春节联欢晚会,并接受节目主持人的采访;2002年被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推荐为“中国人生科学”讲演团副团长。

其奋斗精神和学术研究还受到国外关注,2005年5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福格尔教授在北京饭店他的住所接见了李仲生,并表示把李仲生的奋斗精神和科研成果介绍给芝加哥大学和他的学生们。

日本人口学会和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也报道了其研究成果。

传略和学术贡献被《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国情报告成功人士风采卷》、伟大的复兴中国优秀经济学家篇》(全国共88名优秀经济学家,人民画报社,2003年)以及《科学骄子》等三十余部辞书收集入典。

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之我的太阳》介绍:

人物:李仲生,45岁(当时)北京市人。来日11年。

1986年,34岁的李仲生来日本留学,考上博士课程后,老李的妻子便不让丈夫打工了,全家的生活靠妻子洗碗的收入来支撑着。96年夏末,老李抱着筹资在国内建一所学校的想法,听信了诈骗组织“KKC”成员的谎言,在没和妻子商量的情况下,将妻子花了10年心血攒下来的全部财产--300万日元,投向了“KKC”......

妻子,终日泪水不止--结婚15年的夫妻最终分居了。

45岁的李仲生带着书,在中野区租了间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每周外出2-3次打零工,维持生活,每天写论文到天亮--离提交论文只有半年。96年除夕,妻子让老李回家吃顿团圆饭,望着增添了不少白发的妻子和默默包饺子的女儿,李仲生感慨万千,放开喉咙,唱起了十几年前唱过的那首名曲--我的太阳......

日本的除夕之夜,十分地宁静,李仲生的歌声在街头回落,迫人胸怀......

花絮:

1·2002年,《我的太阳》在日本富士电视台黄金时段热播。该片主人公、来自北京的留学生李仲生胸怀大志,在极度清贫艰苦的环境中十几年如一日地发奋攻读,以及李仲生一家三口相依为命、苦中作乐、积极奋进、真实感人的经历,令ウシオ育英文化财团理事长兼牛尾奖学金的发起人牛尾治朗先生深受感动。

牛尾先生决定将原本只面向日本学生的ウシオ育英文化财团奖学金的大门向中国留学生敞开。不仅如此,牛尾先生还邀请张丽玲和她领导的大富公司负责中国留学生奖学金的选拔推荐工作。经过ウシオ育英文化财团和大富公司的共同努力,ウシオ育英文化财团奖学金从2002年开始面向中国留学生提供经济援助。奖金金额与日本学生相同,每月10万日元,合计年度120万日元,并且无需偿还。

2·张丽玲当初背着公司拍这些纪录片被老板发现,她以为老板要责骂她,结果老板在看完李仲生这段后(当时没有翻译成日文),第二天召集全公司干部共同看,并支持张丽玲全身心拍摄纪录片,公司照常发她工资

感人语录:

总要有那么一些人,为了国家做出牺牲,不然这国家就没有了希望。很不幸,我就是那些人。

——《我的太阳》李仲生

社会评价:

李仲生,留学生题材记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留学的日子〉中最引人注目的主人公之一,日本苦读14载,靠妻子和自己打工,终于拿下博士学位,之后负债回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做了一介清贫教授。对于自己的选择和众人的评说,李仲生有话要说。

记者:很多人不明白您为什么拼死拼活一定要读博士?

李仲生:我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家庭影响,我奶奶和父母常说,一定要读好书,有知识才能做大事,所以,我读书的愿望非常强烈。文革时期在内蒙插队时,两次想上大学都因为政审不过关没能上成。去日本时,已经35岁了,国外上学没有年龄限制,只要你能考得上。

我弟弟当时在日本,他帮我办过去。(他是我的经济保证人,现在在日本一年收入1000万日元,相当于70万人民币,每月5万多人民币。)当时我的愿望就有两个:一是一定要读个博士学位,二是回国做大学教授。

我的理想是从事教育工作,我国的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我想为国家多培养一些人才。与其他行业不一样,要进大学做教授,没有博士学位不行。如果干其他行业,有个硕士学位就足够了,我的很多同学都在日本找到很好的工作。而我在日本这么多年始终就没有过留在日本工作的念头,也是表示对祖国的热爱――这不是大话,这么多年我一直是这么做的。说我自私太不公平

记者:听说您曾在参加中央台《夫妻剧场》的拍摄时,现场遭到了众多女性观众的“围攻”,许多人认为您很自私,只考虑自己的事业,根本不考虑您妻子和女儿的利益。

李仲生:我认为自己不怎么自私。如果我自私的话,我根本就不会回来,我会留在日本:一个月几十万元的收入,可以带孩子、妻子周游世界――一月工资就可以去欧洲旅游一趟,可以有买汽车、房子,可以天天吃山珍海味,像别人过得一样好。

但我回来了。回来前,妻子说:“你别回去了,我希望再呆两年,还完债再走,你是不是陪陪我?”我说:“不了,我还是想回去。”我这人也特别狠,我说:“国家是个大家庭,咱们是个小家庭,与个人小家庭相比,国家更重要。

我希望把自己学的知识奉献给国家。”就这么着我回来了,妻子、女儿不在身边,孤苦一人,生活也挺苦。说我自私,这我不能同意。当然,我做得也有片面的,考虑事业比较多,对妻子孩子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从家庭来讲是有点自私,但总体来说,国家需要我这样的人,如果人人都只想着小家庭的幸福美满,都围着小家转,那这国家也没什么希望了。

像我这样的境界不是人人都能有的,所以说我自私我认为是不公平的。

自古家庭和事业难两全。我曾问个一个研究心理学的教授:很多人说我偏执,说我不正常,从心理学角度讲,我到底有毛病吗?这位教授说:你没什么毛病,伟人和大科学家在生活中都是这样。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伟人和科学家,但我的目标是向他们学习。

众说纷纭李仲生

李仲生收集了上百份对他的新闻报道,厚厚几大本,从日本的到国内的。对其中的部分批评内容,他有自己的看法。李仲生中断博士后研究提前回国,扔下妻子在日本打工还债,相信这上百份新闻报道也起了莫大的作用,这些东西也许就是他回国动力一部分内容,现在也是他在国内压力的一部分。

李仲生人很单纯,这种极端的单纯让你感动也让你叹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你能强烈地感受到他单纯而执着的信念,为了这一信念,他抛却了生活中的其他内容:亲情、家庭生活、个人享受、物质财富,抛却了一切现实的功利,即便你从心底里无法认同这种人生,也会为他的执着精神折服。李仲生很为自己的信念自豪,但想想他自己和他的亲人为此付出的代价,谁的心里都会沉甸甸的。

李仲生是留学生中的另类。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个人的信念使他的留学生活如此与众不同,人们对他的评价也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留学的苦役犯,是知识的苦役犯,是现代版的“范进中举”,14年留学,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为了一纸文凭,这样的人生误入歧途,不值得提倡----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现代的青年人再不能有这样的留学人生。

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笼统而言,是为了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生活,创造幸福人生。

李仲生的做法不宜提倡,但李仲生的精神有一点确实值得青年人学习-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有人说:现在的年青人心理太脆弱,遇到一点挫折就受不了,他们应该多学学李仲生这种韧劲,遇到天大困难也百折不挠的精神。这话很有道理。

学其精神,去其形式,也许这就是李仲生博士给我们的最大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