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神仙传 探秘黄大仙与葛洪《神仙传》
黄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寻索初平,历年不得。后见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问之曰:“吾有弟名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余年,莫知死生所在,愿道君为占之。
”道士曰:“金华山中有一牧羊儿,姓黄,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闻之,即随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见悲喜。语毕,问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
”初起往视之,不见,但见白石而还,谓初平曰:“山东无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见之。”初平与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
”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初起曰:“弟独得仙道如此,吾可学乎?”初平曰:“唯好道,便可得之耳。”初起便弃妻子留住,就初平学。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终略尽,乃复还去。初平改字为赤松子,初起改字为鲁班。其后服此药得仙者数十人。
黄大仙的成仙事迹,最初见于东晋葛洪《神仙传》。葛洪是东晋道教理论家、医药家、炼丹家。他曾在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在浙江会稽郡上虞县的兰风山炼丹,之后又在金华赤松山、义乌葛公山、永康石城山等地炼丹。抱朴子是葛洪的自号,他是三国时吴国道士葛玄的重孙,世人尊称葛洪为葛仙。
他的画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挂在全球著名科学家画廊里,并被评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百名历史人物之一。他对以前的道教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进行系统化整理,著有《抱朴子》,《神仙传》及药书《金匮药方》、《肘后救卒方》等书。
葛仙村、葛仙峰、葛溪……
这些地名因何而来?
要说黄大仙,先要寻源于作者葛洪,说葛洪还得从佛堂镇葛仙村说起。在义乌西南50公里、金华东35公里,义乌江畔,金义交界,有一山称葛仙山,又称葛公山(属八宝山余脉),群峰矗立。前排第一高峰称葛仙公尖,海拔364米,又称葛仙峰,葛峰,炼丹岩。
山下,一条小溪逶迤而下,汇入义乌江,称葛溪。溪边有一葛仙村(属佛堂镇),村西头,三棵古樟树,苍翠繁茂,树旁有一旧庵,称配峰庵,是葛洪夫人鲍姑在峰下居住之地。配峰庵正门朝南偏东约30度,正对葛仙公尖。
葛洪与黄大仙是同个时代的人。根据清嘉庆《义乌县志》记载:“葛仙山,县南五十里,高一百五十丈。有炼丹岩,相传葛仙翁炼丹于此。”由此可以得出,葛洪曾来过义乌。葛洪不仅在葛仙山炼过丹,还在义北的德胜岩隐居过。
据清嘉庆《义乌县志》载:“稠岩(即德胜岩)……在山腰有石屋,中为室,广数丈,深十数丈。相传晋咸康(335年~342年)中,丹阳令葛洪隐此。”
葛仙峰,葛仙村,葛溪因何而来?追溯其源,与道教历史上葛玄,葛洪两位人物有很深的联系。嘉靖《金华县志》记载:“葛公山,县东七十里,一名葛仙峰,卓立霄汉,下二石笋,如华表,抱朴子炼丹之处。”万历《义乌县志》也有这样的文字:“葛仙山,县南五十里,高一百五十丈,有炼丹石,相传葛仙翁炼丹于此。”
史料中的“葛仙山”、“葛公山”是同山异名,而葛仙翁、抱朴子则就是葛玄和葛洪。根据以上县志史料记载,可知葛玄、葛洪都曾在此炼丹修道,并留下葛氏后人在此居住,他们的后代以其祖先的尊称居住处之名,于是有了葛仙山、葛仙峰、葛溪等名称。
从葛洪生平中找答案
黄大仙实则葛洪化身
黄初平在晋朝及晋朝前的历史上从无记载,唯见于葛洪著的《神仙传》里有一篇《皇初平传》。那么黄大仙到底是谁?他是否真实存在过?黄大仙文化研究爱好者陈如栋认为,答案还得从葛洪和《皇初平传》里寻原因。
葛洪是在何时何背景下在葛仙山写的《神仙传·黄初平》?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孚琛认为:“晋成帝咸和四年(329年),葛洪46岁,葛洪感隐士郭文之死(328年),无意士进,又复归隐,领弟子在浙江兰风山等地修道炼丹。
《神仙传》之作,当在这段时间。”《神仙传·黄初平》的开头第一句:“皇初平者,丹溪人也。”陈如栋说:“义乌赤岸旧时也称丹溪,但是丹溪之名得于南齐,比东晋迟了二百多年。所以说黄大仙是义乌赤岸人是不科学的。”
《神仙传·黄初平》中还写到了“金华山”,那文中的金华是否就是现在的金华?陈如栋解释道,东晋时,金华称东阳郡,后称婺州,隋朝才有金华之称,比葛洪写《神仙传》更是迟了三百多年,先有葛洪的金华山,后才有金华地名之称。所以说金华山就是现在的金华北山,同样难以信服。如果把葛洪写《神仙传》那时的心情和道教的理论结合起来,很多事情就不难明白了。
陈如栋说,葛洪的好友郭文死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六岁了,好友之死让他悲伤难过,也让他明白了时不待我,所以葛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得道成仙。于是葛来到八婺大地炼丹修道,把各处收集的神仙故事综合在黄大仙身上,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葛洪十四岁丧父,靠伐薪度日,而黄大仙十五岁丧父,靠牧羊谋生,两人均爱读书、修道。所以,黄大仙其实是葛洪自己生平经历的一种映射。从黄大仙的身上也可以依稀看到葛洪的影子。当时葛洪已经修道三十多年,他也希望自己能在修道四十年之际,像黄大仙一样成仙。”
陈如栋认为,抛开历史背景,单单从文章来看,黄大仙也是一个道教精神的综合体和寄托物。“从黄初平这个名字来看,道教尊黄帝和老子为祖宗,所以道教也称‘黄老’学说,故葛洪采用黄姓;另一点,黄初平的哥哥叫黄初起,道教最基本的理论就是太极阴阳二仪,‘平,起’二字正是表示了阴阳互动的关系,民间有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是此意。
初平成仙在前,初起在后,这也符合道教精髓:‘无为无不为’,就是用无为达到有为的目的;还有一点,文中所谓的金华,其中金就指丹,是炼丹修仙的意思。
华,就是华年、岁月的意思,金华是虚写,表示作者炼丹修仙经历过的岁月;最后一点,传纪中写到黄大仙是丹溪人,号赤松子。
其实,丹的意思为炼丹,而赤跟丹都是红色,所以两字意思相同,松和溪则指山水。而将他们连起来的意思就是,作者经过多年炼丹修仙,经历了许多山山水水,希望能够早日成仙。”
陈如栋认为,黄大仙成仙是他的一种精神寄托,同时也是在弘扬道教文化。所以,他认为,黄大仙应该就是葛洪的化身。这也说明,黄大仙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人物。黄大仙和我他们的出处究竟如何?看来还需“千古传奇后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