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张国维故居 一个老人与故居的不解情缘
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11日电 据《浙中新报》报道,10月9日下午,天色暗得很早。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行走在金华东阳闹市区的老宅之间。他手里捏着一些资料,从张府西巷这头走到另一头,社区的居民都会跟他打招呼。
偶尔有人会在一处名叫“九如堂”的古建筑中找到他,跟他商量老年协会的大小事情。 在张国维故居管委会办公室,这位老人会一头扎进故纸堆,寻找曾经家族显赫的秘密。
从后唐即定居东阳的第一世祖张潮到第27世裔孙、明末名臣张国维,都是老人潜心研究的对象。 老人名叫张新棋,今年72岁,是张国维的第九代子孙,现在是东阳市吴宁街道西街社区北镇楼小区和金泽巷小区(即“北金小区”)老年协会会长、张国维故居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他从东阳市茶叶公司退休后,就和重修张国维故居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场 张府名气大 在金华东阳,只要是常住市区的居民,“张府前巷”这个地名可谓无人不晓。
记者前天下午在东阳西郊白云加油站顺便问了一下员工:“张府前巷该怎么走?”外地员工请出了女站长,她就热情地介绍道:“这条吴宁西路一直往前,看到东阳市急救中心字样往左拐……” 途经东阳标志性古建筑北镇楼往前行不到50米,就是近年恢复的张府故宅“九如堂”。
“张府前巷以前不在这个位置,而在‘九如堂’门楼前,现在旧城拆迁改造后,原来老东阳城十字街地块的风貌都变了,不过张府前巷的地名还是沿用下来了。
现在你看到这段长500米连接解放路和中山路的就是张府前巷。”一见面,张新棋就请记者到故居里面逛逛。
“九如堂”坐北朝南,古代厅堂、家庙必有的门楼已经不复存在,旗杆和一对石狮子、石鼓是新设的,门口还有东阳市政府1993年8月30日设立的“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如堂”石碑。
这座大门虚掩的古厅堂坐落在店铺林立的闹市区,显得格外安静和冷清。不过你可别小看它,说一说匾额楹联的题词就足够让人刮目相看了:前门的“张国维故居”几个大字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数学家苏步青所题;中厅的“张国维纪念馆”为著名书法家和佛教人士赵朴初所题;寝室的匾额“九如堂”则是我国台湾报业巨子、联合报系创办人王惕吾1994年题写的。
记者发现,后厅的一副对子“蹈海节增新气概,触山成烈旧英雄”的题跋竟是“纪晓岚撰句”。
也许,这位乾隆年间铁齿铜牙的风流才子也曾到访过东阳,对这名明朝遗臣赞誉有加。在各姓家庙、家谱中,传说是纪晓岚所题写的堂联、挽联不胜其多,未必可考。
不过,纪晓岚在编撰《四库全书》时,倒是对那些经过实地考察和亲身经历写出来的科技书特别推崇,特别在总目中给张国维写的《吴中水利书》写下评语:“是书所见,皆阅历之言”,故“指陈详切,颇为有用。” 故居可安好 据《吴宁托塘张氏宗谱》记载,在东阳,姓张的有六个较大的家族,其中有两个是从托塘张家中分离出去的。
托塘张家的第一代叫张潮,后唐至后晋时期河南开封人,他到东阳当县令。后晋战乱,一个叫石季龙的人攻打东阳县,张潮领兵抵抗,几年后因寡不敌众,张潮和长子身亡。张潮的小儿子张天佑正在私塾念书,听到叛军破城,私塾先生叫小张从后门逃出。
小张在一口水塘边躲了七天七夜,总算躲过一劫。由于托塘而生,因此这以后的张家就称为托塘张家。 张新棋介绍,“九如堂”并非张氏家庙,而是张国维的府第,张氏后人称“九如堂”,附近老百姓叫张府,是他担任左佥都御史期间在老家给母亲八十诞辰祝寿而修造的房子,又叫“大司马第”。
“九如堂”取意《诗经·小雅·天保》中“如山如阜,如风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中的“九如”,后世作为祝寿词。
“当年的‘九如堂’匾额还是天启二年(1622)同科进士的张国维邀请同榜状元文震孟所题,可见张国维生前声望之高。” “九如堂”原来有三进厅,东边有石狮子和门楼,南边有甬道,几步之遥的西街当时还有为纪念张国维和其父兵部尚书张希武所立的“父子中丞坊”,老县府大院里纪念张潮父子的“吴宁台”是宋代建筑。
“我家就住在张府后门,从小在九如堂附近玩耍,对每一根柱子、每一片瓦都记忆犹新。
当时这些古建筑尚保存完好,可惜到了‘大跃进’、‘文革’期间全被破坏了。共三间大厅、历经330年不倒的‘九如堂’到了上世纪60年代只剩下后厅,因为造反派为了拿来批斗阶级敌人反而保存下来了。”前天下午,在九如堂东厢房,曾经作为“走资派”在后厅被批斗并游街达102次之多的张新棋平静地回忆往事。
保护遇难题 张新棋说:“解放后,‘九如堂’成了公房,房产归国家所有,先给土产公司收购毛猪。
到了1957年仅存一间,之后又出租给农户开办铁工厂、制板厂、煤饼作坊,甚至隔成牛栏关牛,前两厅众多精美牛腿、马腿尽数全毁。即便如此,保存完好的明朝后期建筑‘九如堂’后厅仍在明清古建筑群众多的建筑之乡东阳留下重要一席,作为东阳五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上世纪90年代东阳市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据之一。
” 到了1993年,一场变卖和保护的争论在张府前巷轰轰烈烈地展开。
东阳房管委以危房的名义将“九如堂”出售给里托村(解放后,城墙内分为里托,城墙外分为外托)几位村干部,售价仅为5700元,当时连房产证都做出来了。
后来,村中老人发现后厅大梁塌了,几个新房主准备拆掉破败不堪的老厅堂,这一举动遭到了村里老人的集体反对,却被告知“无凭无据”,对方手持“九如堂”的房产证,大家这才发现作为张氏后人骄傲的张府故宅竟然被廉价卖给了个人。
老人们组织了“九如堂保卫战”,昼夜守卫“九如堂”,一次次阻止掀瓦拆房、一次次跑部门、一次次上书政府之后,在原吴宁镇政府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努力下,东阳市政府召集有关各方进行了多次调解,最终从个人手中收回了“九如堂”产权,并划定了“九如堂”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族人自筹资金进行修缮。
1993年9月29日,原吴宁镇政府成立了张国维故居管理委员会,欲将明末清初政治家、水利专家张国维的故居办成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4年下半年,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花费140万元、历经11 年重修、建筑面积达1245平方米的三进厅“九如堂”基本恢复原样。
让张新棋备感欣慰的是,维修期间不仅没有向政府要过一分钱,而且将各方捐款都落到实处,修建经费特别省,效果也是修旧如旧,连过道上的石条都是靠人帮忙从各地旧村改造中不花一文“收购”来的。
但令张新棋感到遗憾的是,接下来的张国维纪念馆修复图纸设计、经费、复原材料、场地整理、施工单位均已落实,而此前拟定的“划拨修缮用地”迟迟得不到落实。控制范围内的部分土地有的被辟成停车场,有的还被拍卖给外地开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