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南京大学 张翼(南京大学教授)
张翼教授出生于1984年1月21日,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2011年8月完成博士学位答辩后,加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沈志勋教授研究组,先后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张翼教授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并引进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工作。[1]
过去几年,张翼教授以分子束外延方法实现多种新型量子材料的低维可控生长,并结合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扫描隧道显微镜、光谱测量的多种物性表征手段对其物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通过在生长过程中对材料结构进行原子级的控制,进而实现量子材料电子结构的精细人工调控。
目前已发表国际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的主要工作发表在Science、Nature子刊、Nano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
目前文章总引用次数1974次,平均引用次数94次,h因子12。[2] 张翼教授所从事的创新工作属于原始创新,目的是通过对材料生长过程进行原子级的控制,从而对材料物性进行精细的人工调控。该项工作对于探索和开发基于新型量子材料的高性能、低功耗的新型量子/电子学器件有着至关重要的物理学意义。
引进回国后,张翼教授拟通过对新型量子材料的深入理解和生长技术的精细掌握,实现在电子尺度上对材料性质进行精细控制,进而在基本物理原理上对传统半导体工业的突破产生促进作用。具体的讲,首先要探索多种新型量子材料的低维可控生长与物性研究。
再完善低维可控生长的技术手段和深入理解材料物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于新型量子材料的复杂异质结构的生长,并尝试对其界面结构与行为进行原子级的控制,深入研究相关生长行为与异质结物性和性能的关系,探索基于新型量子材料的功能性器件的开发与应用。[3]
该项创新工作的难点在如何实现原子级的材料生长控制与物性表征。据此,张翼教授拟发展、设计和搭建一套高水平的分子束外延-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扫描隧道显微镜大型超高真空联合系统。利用该实验平台,实现材料的原位生长与原位表征,在材料生长过程中对其结构进行原子级的精细调控,对其电子结构等相关物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和实现在电子尺度上对材料的性质进行精细控制。
创新研究成果拟通过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计划未来几年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一系列高水平论文,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
张翼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新型量子材料的低维可控生长和物性表征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分子束外延技术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功底。高质量样品的获得是进行高水平物性研究与新型器件开发的重要前提。
而张翼教授以通过分子束外延技术实现多种新型量子材料的低维可控生长,包括拓扑绝缘体Bi2Se3[4] 、拓扑半金属Na3Bi[5] 、拓扑晶体绝缘体SnTe[6] 、二维超导体NbSe2[7] 、二维材料MoSe2[8] 和WSe2等等,同时还对这些材料的物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张翼教授的引进将极大的提高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取高质量样品的能力。同时,张翼教授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方面的高超技术与丰富经验也将弥补物理学院在该方面技术手段上的不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