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 马衡:为国护宝的老一辈故宫博物院院长

2017-05-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衡,1881年生于江苏吴县,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1952 年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过燕下都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情系金石马衡幼年受四书五经的传统仕学教育,曾在1899年考取秀才,但最终还是跳出了"学而优则仕"的窠臼.这一年的秋季,马衡在上海考入了南洋公学中院.由于家庭变故,马衡在南洋公学只学习了三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较短,

马衡,1881年生于江苏吴县,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1952 年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过燕下都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

情系金石

马衡幼年受四书五经的传统仕学教育,曾在1899年考取秀才,但最终还是跳出了"学而优则仕"的窠臼。这一年的秋季,马衡在上海考入了南洋公学中院。由于家庭变故,马衡在南洋公学只学习了三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较短,但马衡就此开始摒弃传统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自南洋公学肄业之后,马衡利用婚后的闲适生活,搜集文物、钻研文史、鉴赏古玩,奠定了坚实的国学基础和金石学方面的专业知识。

1917年8月,由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马裕藻的推荐,马衡接受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的聘用,担任该处的征集员。马衡在上海已经被章太炎、吴稚晖等人推许为"金石大家",但由于他为人谦逊,做事低调,所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北大的同仁们并不知道他在金石学方面的成就,只是见他马术不错,就让他兼任体育课马术老师。

直到1920年,马衡才被北大聘为史学系讲师,讲授新创立的金石学课程。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传入我国。

勇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1922年即在国学门下设立考古研究室,马衡受聘担任研究室主任,后来又升任史学系教授,并兼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后来研究室又陆续增聘罗振玉、王国维等为通信导师,研究力量不断壮大。

研究室成立之初,因经费有限,尚不能进行野外考古发掘,所得文物多是从古董商人手中收购而来,数量有限,质量不高,这种情势严重影响着考古研究工作的进程。为打破这一窒碍,经马衡与同仁们的努力,1923年5月,北大成立了古迹古物调查会,一年后改名为考古学会,其宗旨是"用考古学的方法调查、保存、研究中国过去人类之物质遗迹及遗物",作为下一步发掘与保存的预备。

8月,马衡等听闻河南新郑地区发现大量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迅速做出反应。

一个月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委派马衡前往新郑进行调查,历时半月有余,这是北大国学门开展的第一次野外考古。事后,马衡写了一本名为《新郑古物出土调查记》的报告书,详细介绍了此次调查的经过,文物的种类和数量,并附制了发掘图。

在极端困难的境况下,马衡主持下的古物调查会做了诸多努力,如调查保护圆明园、文渊阁等遗址;搜集、保护和鉴审古代文物资料,打下了北大考古研究和教学的基础,也推动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

后来,马衡又兼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特别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的考古学教授。

缘结故宫

1924年10月,冯玉祥北京政变之后,黄郛摄政内阁主政。11月7日,临时执政府颁发命令:"著国务院组织善后委员会会同清室近支人员协同清理公产私产,昭示大公。所有接收各公产,暂责成该委员会妥善保管。俟全部结束,即将宫禁一律开放,备充国立图书馆、博物馆等项之用,藉彰文化,而垂永远。

"14日,《清室善后委员会组织条例》公布,20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宣告成立,委员长李石曾,委员则有政府和清室双方人员组成,其中政府方面9人,清室代表5人。

善后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清理皇室公、私财产并处理其它一切善后事宜。善后委员会成立之后,立即组织人员清理清宫物品,作为筹备博物院的准备工作。马衡和北京大学的许多教授、学生一起受聘于善后委员会,参加了清宫室物品的点查工作,就此和故宫结下了不解之缘。马衡作为组长,自始至终,几乎天天到会入组参与点查工作。

1924年12月24日,故宫文物的清理工作在善后委员会的主持下展开。为了取信于社会,也为了使清理工作有章可循,善后委员会制定了《点查清宫物件规则》,对清查过程中的启封、点查、登记、编号、造册、摄影等步骤、手续以及点查与监察人员的组合等问题都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

点查时间每日两次"上午自九时起十二时止","下午一时起四时止","作息均不得逾法定时间";"点查时分组、每组分为执行及监视二部、其职务之分配临时定之","每组人数及组长由委员长临时指定之","每人应隶何组,按各部分人员分配,用抽鉴法抽定","每组人员排定后,于进内执物前均须在办公处签名并需佩戴徽章";"登录时每种物品上均须粘贴委员会特别之标识,一面登记物品之名称及件数,凡贵重物品并须详志其特异处,于必要时或用摄影术或用显微镜观察法或其他严密之方法以防抵换";"室内工作时不得单独游息,不得先进或后退","室内工作时监视人员须分立于执行事务人员之间,不得自由来往于事物地之外";"各组进屋勤务无论已毕未毕出屋时每次必须加以封锁,由本组会同军警签字或作别种符号于上,点查未完之箱柜亦照此办理"。

点查开始后,以宫殷为单位,顺序是由入口左侧起,逐件编号,依序录登。

因清宫殿堂众多,善后委员会遂将各宫殿按"千字文"编号。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地、玄、黄"代表四个宫殿,然后以此类推。如乾清宫为"天"、坤宁宫为"地"、南书房为"元"、上书房为"黄"等。

当时正是寒冬时节,北京滴水成冰,工作异常辛苦,据时人回忆:"初入清宫,其凄凉景象跃然入目。每到一个院落都是蓬篙满地,高与人齐。于是在点查工作开始之前,要有人手持铁镐、镶刀为参加点查的各政府官员和大学教授学者开路。隆冬时节,北风凛冽,出气如霜,唇际浮冰。进入冷宫更是寒气袭人。在冷宫点查,两足站地,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脚时常冻得痛若刀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