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和张佩纶 光绪前期张佩纶与李鸿章谋划近代海军之研究
光绪前期张佩纶与李鸿章谋划近代海军之研究
光绪前期张佩纶与李鸿章谋划近代海军之研究
姜 鸣
从1875到1885年,是清末海军建设的重要准备时期。针对海防建设,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发起了多次讨论,并在舰队编成、购舰造船、军港要塞建设、军事教育等各个环节展开了探索实践。对这一时期的海军发展,近年来学术界予以了较多的关注和研究。
这一时期,清朝政坛经历了由恭亲王奕訢主政到醇亲王奕譞主政的交替,而在此期间极为活跃的政治力量“清流”,也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转变。
在这个历史时期,“清流”与海军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未见研究成果。以往谈论“清流”,大多使用《花随人圣盦摭忆》、《梦蕉亭杂记》、《翁同龢日记》、《越缦堂日记》等笔记日记,谈论的多是军机处内“南北派”的斗争。这些材料,虽然不乏精彩之处,但仅是当时政治生活的一个局部,尚不足以反映多维的历史真相。比如说,“清流”代表人物张佩纶、张之洞、陈宝琛与军机大臣李鸿藻、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真实关系,就一直没有予以清晰的揭示;对于张佩纶乃至“清流”重要人物都参与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几乎毫不知情。自然也就无法探究晚清政局中的许多秘密。
台湾学者高阳曾在《同光大老》之《杀贼书生纸上兵》一节中说:“有一点铁样的事实,似乎研究近代史的人,尚未谈过(不敢肯定,读者中倘知有人谈过,千乞见告);此即李鸿章早就选定了张佩纶为衣钵传人。这一个念头,甚至在张佩纶获严谴后,亦未放弃。”[1]而重要的内容,为学术界从未关注和研究的,在2002年修订版的《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中,笔者曾作部分披露。这里,进一步介绍李鸿章、张佩纶在建设近代海军时的交流、探索和付诸的行动。
一、张佩纶与李鸿章关系的渊源
“清流”是晚清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一般认为,在甲申年(1884年)以前,一批在翰林院、詹事府供职为主的京官,以儒家传统观念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诉求,以奏疏为工具,议论时政、搏击权要。这批人,以张佩纶、张之洞、陈宝琛、宝廷、黄体方、邓承修等人为代表,奉北派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领袖,在参奏之前常有谋划,搏击中互相声援,形成一股能量巨大的政治势力,对光绪朝前十年的政局,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力。
研究者也几乎一致地指出,“清流”的见解或搏击,每常有个人或团体的利害恩怨纠葛其中,没有严密的组织与共同政见的标举。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士大夫集团中的朋党,几全是缺乏严密组织的概称,是以能否以现代所谓“党”或“政党”的明确性来检视历史上的朋党,是大有疑义的。”
传统认为,“清流”政治观点趋向保守,不太熟悉国际事务,但“清流”中坚分子,比如张佩纶、张之洞、陈宝琛等人物,其实并不迂腐,在策略应用上甚至更加生猛和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