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英钱学森 1975年钱学森揭发张爱萍:他说蒙古曾是中国领土
核心提示:作为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在这场运动中表明自己旗帜鲜明地同张爱萍划清界限,贴了一张大字报揭发张爱萍的“大国沙文主义”,具体写的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陪同张爱萍到发射场时发生的事情,张曾指着地图跟他说:“这里是蒙古,从前都是中国的领土。”
1975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年初刚出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将军被人们称为是追随邓小平搞右倾复辟的“四大金刚”之一,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系统被宣布为右倾翻案风的重灾区,号召科技战线上的广大职工“打一场批判张爱萍的人民战争”。
作为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在这场运动中表明自己旗帜鲜明地同张爱萍划清界限,贴了一张大字报揭发张爱萍的“大国沙文主义”,具体写的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陪同张爱萍到发射场时发生的事情,张曾指着地图跟他说:“这里是蒙古,从前都是中国的领土。”
这张大字报张并没有在意,但是据张的后代讲述,钱学森在批斗会上的发言对张伤害很深。张爱萍的儿子张胜在2007年出版的《张爱萍传记:从战争中走来》一书中写到:其实,父亲并不在意别人对他的批判,他经历的太多了。
他说:“要我听就去听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有一个大科学家(指钱学森)的发言,使他困惑和难受。这位科技界的泰斗说:“张爱萍是个什么人?我看是个魔鬼!他想拉我下水,就像魔鬼在向我招手!”结果张爱萍心脏病突发住院。
延伸阅读:伯乐张爱萍 作者:罗旭 刘逢安 来源:光明日报
岁月流转,如今人们对张爱萍的认知,往往仅限于共和国的开国上将。事实上,张爱萍不仅在军事上功勋卓著,而且还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的领导者。
今年2月26日,“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院士逝世,人们在痛别这位杰出科学家的同时,可能不会想到,半个世纪前,正是因为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张爱萍,拜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核物理专家朱光亚为师,系统了解了原子弹知识,从而确定了中国独立研发原子弹的战略目标,揭开了“两弹一星”的伟业鸿篇。
3月11日,记者专访了张爱萍的秘书邓德江,听他讲述了张爱萍在“两弹一星”事业中慧眼识英、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故事。
开国上将拜科学家为师
1961年,当中央向张爱萍交待原子弹研制领导任务时,他快人快语,“我文化低,不懂原子弹,得找个有文化的人帮着我!”于是他找了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的刘西尧作他的副手。后来事实的发展证明:张爱萍的目光是极具有战略意义的,刘西尧很好地完成了交给他的各项重要任务。
搭档找到了,但自己对原子弹也总不能一无所知吧。在多年的革命实践中,张爱萍一直要求自己,先当学生,再当领导。他特地到坐落在北京花园村的核武器研究所,找到该所所长、核专家朱光亚,向其请教。
冷不丁见到配戴着金光闪闪的肩章的开国上将时,年仅37岁的朱光亚还真有点不知所措。没等张爱萍开口,朱光亚就说,我把所里工作情况向您汇报一下。但张爱萍说:“我不是来听你汇报的,我是来向你请教的。请你给我讲讲原子弹。我只知道皮蛋、鸡蛋、山药蛋,不懂什么是原子弹。不懂它又怎么去摆弄它呢?”
朱光亚深为张爱萍这种执著的精神所感动,遂向他系统地介绍了相关知识。从此,朱光亚和张爱萍结为挚友,在后来“两弹一星”的道路上,他们携手走过了30年。随后,张爱萍还在很短时间内,把钱三强、朱光亚、王淦昌、邓稼先、彭桓武、陈能宽、于敏、周光召等许多享誉中外的著名科学家网罗到一起,共同为原子弹研制工作献计献策、披肝沥胆。
发挥科学家的积极性,尊重科学家,和他们做知心朋友,是张爱萍的专长。他常说:“我们一辈子都成不了科学家,但科学家也绝对离不开我们的。他们要做实验、要住房、要吃饭、要协调各方面关系,这些都需要我们这些领导干部来组织完成。”
“张爱萍将军对”两弹一星“战线上的科学家的关心是很感人的。”邓德江回忆道,当年邓稼先患癌症住院治疗都是张爱萍亲自出面安排,第一次治疗的专家组是为余秋里副总理治病的专家,第二次为邓稼先手术主刀的是我国医学泰斗吴阶平院士。
“如果不是张爱萍出面联系,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邓德江说,“邓稼先做手术时,张爱萍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在医院等候了好几个钟头。张爱萍对科学家的信任和关怀,极大地调动了科学家们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