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后人】民族英雄张浚后人:张英\张廷玉
张廷玉曾任职位: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后加太保。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父康熙朝大学士张英。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历任检讨、直南书房、洗马、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
雍正元年(1723年)升礼部尚书,次年转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太子太保。
三年(1725年),署大学士事。四年(1726年),晋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并兼充康熙实录总裁官。
六年(1728年),转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七年(1729年),加少保衔。同年,因西北用兵,设军机房於隆宗门内,与怡亲王允祥、大学士蒋廷锡董其事。雍正皇帝临终,命其与鄂尔泰并为顾命大臣。乾隆朝,以两朝元老为朝廷所重,死后配享太庙。终清一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惟张廷玉一人。
【张廷玉后人、家庭成员】
元配姚氏,麻溪姚文然第六女,是张廷玉外公姚孙森的族孙女。
妾氏依次有:金陵吴氏、常熟李氏、桐城蔡氏、顺天施氏、桐城吴氏。
有子8人,分别是:
长子张若霱(1708-1710),天花夭折;
次子张若霭(1711-1746),雍正11年进士;
三子张若叇(dài)(1715-1716);早夭;
四子张若云(1719—?);
五子张若澄(1722-?),乾隆二十三年进士;
六子张若淑(1727-?),1759年正一品荫生;
七子张若渟(1726-1802),贡生出生;
八子张若浍(1733-1734)。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又字梦敦,号乐圃。明崇祯十年(1637)生。安徽桐城人。康熙二年(1663)举人,六年(1667)进士,选庶吉士。十二年(1673)授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1677),康熙始命掌院学士选择谆谨有学之儒臣日侍左右,设南书房。张英中选,奉命入直。赐第西安门内。时值三藩之乱中期,康熙日至乾清门听政后,即到懋勤殿召儒臣讲论经义。张英晨入暮出,每日进讲,有时退又宣召,辍食趋宫门,兢兢业业,不敢稍懈。康熙愈益器重,每次出巡必以张英跟从。一时典诰之文,多出张英之手。
康熙十九年(1680),授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十五年(1686)授翰林院掌学士。旋迁兵部右侍郎,调礼部,兼管詹事府。二十八年(1689),迁工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仍管詹事府;又调礼部,兼官如故。编修杨揎撰都统、一等公佟纲祭文,措辞失当,被夺官流放。张英以“未详审”,遭连累,罢尚书,仍管翰林院、詹事府,教习庶吉士。康熙三十一年复官,相继任国史馆《国史》、《大清一统志》、《渊监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三十六年(1697)二月会试,奉命与熊赐履为总裁官。三十八年(1699)十一月,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康熙在位时间较长,张英尤以勤慎深得康熙信任。康熙曾对执政大臣说:“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
张英在京居官期间,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不清,与方姓发生争执,告到官府。因双方都是高官望族,县令不敢贸然断决。张英接读家信,得知事情经过,便复诗代信,诗云: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遵嘱立即让出三尺土地,以示不再争执。方姓人家得知后,也效仿让出三尺,于是此处遂成一条六尺巷道。此事传为佳话。
康熙四十年(1701),张英以衰老和疾病再次请求辞休,得到允准。次年二月离京南归桐城,次子张廷玉奉旨护从。
张英性情淡简喜静,好读自传和苏、陆三家诗,自壮年即有山林之思,曾作《芙蓉双溪图记》以明志,时时形诸歌咏。既归乡里,冬日城居,春夏秋三季多在龙眠山双溪间。归后七年,作《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以教子弟。
康熙四十四年(1705)二月,康熙第五次南巡阅视河工,张廷玉奉旨随从。张英到淮安迎驾,随至江宁(南京),蒙赐御书榜额及白金千两。康熙即由江宁北返时,因张英恳奏,多留一天。时总督阿山拟加钱粮耗银供南巡费用,江宁知府陈鹏年持议不可。阿山素怨陈鹏年,借此发怒,欲加罪陈鹏年,供账故意不办;随从康熙南巡之王大臣及侍卫人员,多言陈鹏年诽谤巡游,罪在不赦。陈鹏年祸将不测。及张英入见,康熙问江南廉吏,张英首举陈鹏年。阿山意图遂阻。陈鹏年得以免罪并由此受知康熙而成为名臣。
康熙四十七年(1708)六月,张英卒于里第,享年72岁。赐祭葬加等,谥文端。世宗(爱新觉罗胤祯)读书乾清宫时,张英曾侍讲经书,及即位,追念旧学,赠太子太傅,赐御书榜额揭诸祠宇。雍正八年(1730),入祀贤良祠,又祭于桐城本乡。乾隆初年,加赠太傅。
著作有《笃素堂诗集》、《笃素堂文集》、《笃素堂杂著》、《存诚堂诗集》、《南巡扈从纪略》、《易经衷论》、《书经衷论》、《四库著录》及《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