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绵之之子王煦 脑子有问题?王绵之教授有效方

2017-1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先生认为,脑为髓海.<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主骨生髓,髓汇于脑为髓海.<素问·五脏生成>云:"诸髓者,皆属于脑."所以,脑由肾所生之髓汇聚而成,脑离不开髓之充养.<灵枢·海论>云:"髓海有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同时,脑靠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充养才能完成其生理功能.如<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书中将视觉的生成.变化

先生认为,脑为髓海。《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主骨生髓,髓汇于脑为髓海。《素问·五脏生成》云:“诸髓者,皆属于脑。”所以,脑由肾所生之髓汇聚而成,脑离不开髓之充养。《灵枢·海论》云:“髓海有余,轻劲有力,自过其度。”

同时,脑靠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充养才能完成其生理功能。如《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书中将视觉的生成、变化与脑紧密联系起来,故脑之精源于五脏六腑。因此脑作为元神之府,需要气、血的滋养,气血充足,神清目明。

先生认为,虽然在《内经》时代没有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但是,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记载了“头者,精明之府”,精明二字指出元神的功能,所以,在中医学中,心脑同主神明。病理上,由于髓海不足、气血不荣使元神失养而出现各种症状,如《灵枢·口问》中“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中“髓海不足,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等等,均是说明脑失所养而出现的各种症状。

脑病的病机特点

脑藏元神,为清虚之地,元神依靠精、气、血充养。脑怕寒怕热,寒则伤髓易头痛,热则扰神便神昏。寒从何来?《素问·奇病论》指出“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热从内生,或大怒血菀,心肝火炎,或阳明腑实,邪热内干神明;后世温病学中尚有浊邪害清,清窍被蒙,多见于痰湿、痰热、湿热;然瘀血阻于脑络,气血失养,易致头痛头晕;肝之疏泄助脾升清以荣脑,然疏泄太过则肝阳上亢,每可挟痰化风,内乱起矣。

所以,先生认为,脑病的病机特点易虚易实,虚证多系精、气、血不足,实证多表现为痰、火、血瘀、阳亢;从脏腑关系而言,虚多与脾肾有关,实则与心肝胃关系密切。

脑病的治法用药特色

先生治疗脑病常用补肾、益气、养血活血、理气化痰等治法。其用药特色如下:

补肾常用生熟地、怀牛膝、肉苁蓉、炒杜仲、桑寄生、天麦冬、枸杞子、鹿角霜、鹿角胶等,平补温补,补而不燥。盖肾是水火之脏,两水涵一火,虽曰水火之宅,实偏阴,所以,即使补肾阴药物也是偏温,旨在燮理阴阳水火之关系,但温药补肾易挑动命门相火,故常配丹皮防止相火上炎,用砂仁防止熟地等补肾药物碍胃,影响脾胃运化。

益气用四君。先生尤其喜用生黄芪,盖生黄芪补而升,补脾肺之气,有升清荣脑之意,常配血中气药川芎,上行巅顶,下达血海,此处取其上行的特点,两药相合有补气行气活血的作用,使脑气之虚得补,脑络之郁能达,气血运行通畅,脑之元神得养;然升清切忌过度,过度每致化火助阳生风,且血压高者、阳热体质者不宜,如欲使用,可配合怀牛膝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引血引火下行,磁石重镇补肾益精,两药既补肝肾治脑髓之虚,又利用其下行特性防止生黄芪、川芎升发太过。

四药结合,气、血、精兼补,气行血活,脑之元神自然恢复正常功能,这是先生治疗脑病的深邃思想所在,是先生组方配伍的神来之笔。

养血活血用桃红四物汤,补活兼顾,或结合丹参,内寓四物之功、心脑并调之意。其中,生地熟地、赤芍白芍、桃仁红花是先生临证喜用的配伍药对。

至于针对肝阳而设的重镇之品,如生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生龙齿、珍珠母、磁石、代赭石、炙龟板,虽然均有潜阳作用,使用时也有讲究,如生石决明兼清肝明目通便,生龙牡、珍珠母兼安神宁心,磁石兼补肾填精。先生指出,代赭石入阳明经,是冲脉的药,冲为血海,所以,凡是气血上涌者,用代赭石治疗比磁石好,但代赭石只镇而不补。

另外,先生认为,在临床上,龙骨、牡蛎作用太缓,若头胀痛甚,有中风先兆时,龙齿和生石决明的镇肝息风作用更好。这些都是先生几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

关于清肝息风药如天麻、钩藤等,先生的处方用量比较小,一般天麻3g,钩藤6g。先生认为,上述药物大量使用,则息风药性外散,有助风之嫌疑;对于如川芎、羌活等辛温香燥的升散药物,即祛外风药物,使用时亦要量小,同时还要配性凉沉降之品来牵制,达到升降有制,以免升散助阳,伤津动风。

另外,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不同的脑病先生的处方用药也不尽相同。现举例如下:

脑瘤在活血的同时注重化痰,盖痰瘀是瘤之本。先生化痰喜用二陈汤、涤痰汤。石菖蒲配生蒲黄是先生治疗脑瘤的经典药对,石菖蒲豁痰开窍,生蒲黄活血化瘀,两药合用,痰瘀并治。痰瘀胶结者还常配虫类通络,如全蝎、僵蚕、地龙,利用虫类走窜之性,剔络透邪外出。

治疗多发性硬化、炎性脱髓鞘病先生注重补肾,盖肾主骨生髓,髓灌于脊柱为脊髓,上汇于脑为髓海。补肾主张少火生气,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切忌蛮补而动命门相火。先生喜用熟地、山萸肉、制首乌、天麦冬、五味子等。多发性硬化反复发作后,髓鞘不断损伤,无法修复,运动功能受限而无力行走,先生将之归入“痿证”范畴,在补肾同时,也兼顾调治阳明气血。

老年帕金森病、小脑共济失调者补益肝肾之阴为要,如常用生熟地、天麦冬、元参、生龙牡、炙龟板等,有滋阴息风之意。

运动神经元病,肢体肌肉、舌体痿软、萎缩,此精血大亏,在补元气的基础上,每用鹿角霜、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或大剂量熟地补益精血。补气以健脾为主,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故四肢肌肉无力者,亦健脾为要。

对于癫痫病,多责之肝,责之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儿童癫痫,以脾虚痰湿为多,按半夏白术天麻汤之意出入;阴血不足,肝体失养,肝阳化风者,用生地、白芍、当归、石斛、白菊花养肝,生石决明、磁石、夏枯草清肝平肝,天麻、地龙通络息风。

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期后的血瘀证是其共同的病理特点,治疗时在辨证的前提下,加强活血化瘀,甚至可用破血逐瘀药,如地鳖虫、水蛭等。先生认为,离经之血即是瘀血,所以,脑出血治疗也要活血化瘀,而且要早;但血液的运行必须靠气之推动,气足则血行,所以,往往补气活血并用。

这一治法对脑外伤也适用。先生指出,偏瘫在左侧比右侧容易好,下边(下半身)的症状比上边(上半身)恢复得快,但如果是手屈而不伸,比较难治。诚是经验之谈,今天验之临床仍然适用。

脑炎后遗症常有肢体痿废不用、痴呆、癫痫等表现,病机责之髓海受损,痰瘀内阻,故宜益肾填精,化痰活血,痴呆者结合开窍益智,有癫痫者可依照癫痫辨证用药。

对于如头痛、头晕、麻木、颤抖、抽搐等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予辨证治疗。如头痛、头晕,早晨起床时明显,稍活动后减轻,但继之又加重者,先生认为此系气虚所致。因为方醒之时清气未升,清窍失荣,头痛头晕表现明显,活动后清气上升荣脑,故头晕头痛减轻,但劳则气耗,继续活动气虚愈明显,头痛头晕又加重,所以,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麻木乃营卫之行失常,肌肤失养所致,先生常用桂枝汤出入调和营卫,桂枝用量较小,或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补气活血通痹。颤抖、抽搐常责之阴虚血少,筋脉失养,肝风内动,取吴鞠通的三甲复脉汤或大定风珠加减治疗,临床有较好疗效。

结 语

神经系统疾病大多数是难治性疾病,如神经外科的胶质瘤、听神经瘤,即使手术切净,也容易复发;神经内科的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重症肌无力、头痛等也易复发;而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等,迄今中西医均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所以,神经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也难于做到立竿见影、干净利落。

先生对于神经系统难治病以缓解症状、减少复发、延缓疾病进程为宗旨,精于对疾病病机的深入探索,病证结合,处方配伍合理,用药精准有度,时时照顾脾胃功能,这是先生辨治脑病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